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河南新密人结婚最讲究:新郎接新娘最少要磕300个头 | 豫记

河南新密人结婚最讲究:新郎接新娘最少要磕300个头 | 豫记

时间:2019-12-21 16:25:33

相关推荐

河南新密人结婚最讲究:新郎接新娘最少要磕300个头 | 豫记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河南人历来讲究,纵观整个河南,最讲究的恐怕要数新密人。在新密,流传3000年的溱洧婚俗已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严格按照程序的话,新郎要以“百步上金殿”大礼迎娶新娘,仅一个接亲仪式就至少要磕300个头。

豫记小分队丨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新密人结婚不止磕三百个头

你认识“溱洧”这俩字吗?不认识没关系,开始我也不认识。溱(zhēn)、洧(wěi)是两条河流的名称,它们都发源于新密。

据一位新密的朋友说,直到今日,他们那里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婚俗——溱洧婚俗,其核心要义是:新郎想要迎娶新娘,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磕头。

迎娶队伍到女方村前半里地就得停下,新郎开始行“百步上金殿”大礼。啥意思?就是新郎从此刻开始磕头,一步三叩首,三步九打躬,跪100次,叩300个头,一直到女方家。磕头仪式分明比伴娘堵门要猛得多。

这还只是开始。因为这场结婚典礼至少有十余个项目,也就是说,新郎真的要过五关斩六将、舍得一身剐,才能真正抱得美人归。想想都觉得心累。

折腾新郎还不算,新娘子也不得闲。大红色的喜服外面,还要缀上100根缝衣针,绑上铜镜。穿一双绿鞋,还要带上红鞋在轿子里悄悄换上。

新郎到达女方家还得接着跪长辈,待叩拜完女方祖宗及长亲们,需要三请女方上轿,这时,女方就带上嫁妆:脸盆、棉被、沙发、电视、车辆等床上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另外带菠菜青葱等有根须的绿色青菜,一行人浩浩荡荡奔赴男方家。

接亲队伍在路上遇到别人家的婚车,一定要打开自己的车窗,向对方扔烧饼,也有扔硬币,扔石灰的。

良辰吉时行礼,此时为图吉利,孩子们就会抢新娘嫁衣上的缝衣针和新娘撒出的糖果,新娘也需要跨过芝麻杆与柏树烧燃的火焰,寓意阻隔邪祟。现代其他地方结婚,基本上都不需要“跨火盆”这一项了。

古老的新密溱洧婚俗中的婚宴也很特别,是吃新娘从娘家带来的烙油馍、丸子等。

闹洞房时,新娘要展示嫁妆,男方长辈就要依照嫁妆加倍给予新娘。铺床时需要撒帐红枣、花生、桂圆等五谷,枕头里也缝这些,寓意早生贵子,这些在其他地方也有延用。

比较特别的是新人入睡时居然会有一两个10岁以下的小孩陪床,窗外也必须有听房的人,据说新婚头三天,任何人都可以闹洞房,求此刻一对新人的心理阴影面积。

溱洧婚俗比想象的要复杂

可溱洧婚俗远没有以上这么简单,婚前婚后几日,有的是新郎新娘忙活!

婚前先上坟,告诉先祖列宗儿孙的好消息。其次,还得在院子里摆上供桌,放上贡品,在礼乐的吹奏下,行九叩礼或二十四叩礼,以祈求平安。九叩礼和二十四叩礼也不是叩几个头那么容易,作揖、叩头、递香酒,皆有数量和方位要求,在外人看来,仅这套礼简直比做数学题都难!

这还不算,结婚前夜还得在新床上反铺一张红席,撒上花生大枣,请俩小男孩和新郎一起躺在上面,当地人管这叫“压床”,寓意多子多孙。

然后,在司仪的主持下,行演礼,挂轴子,写迎书,等等,就连包红包这样的事,在结婚前夕,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为了第二日迎亲顺利,披绸封、谢厨封、止席封、开车封、放炮封和抬轿封等红包,概不能少,都得事前一一计划。

婚后第一天,新媳妇便要迎接来自婆婆的挑战。婆婆将新媳妇带到厨房,婆婆和面揉面,将面团摆在媳妇面前,媳妇必须一刀将面团从头到尾切开,不能断。婆婆在一旁看着,新媳妇是不是一个能过日子有手艺的人,从这下便能看出来。

吃过早饭,一大家子浩浩荡荡,依然得上坟祭祖,目的是让先祖认识一下新媳妇,也让新媳妇拜见先祖,以表敬意。这一步过后,新媳妇才算是真真正正成为了夫家人。

见过夫家先祖,再来拜见夫家亲戚长辈。小两口得从长到幼,按顺序一个个叩头,并递上礼物,衣服啊,鞋袜啊……当然,这礼可不是白受的,长辈们也得还礼,呈上红包。

▲婚礼上的“大花脸”

一般在婚礼后的第二天,小两口顺着结婚的路原路回门。二人带着大礼——二十个大馒头,小礼——二十个小馒头,一根礼条,也就是一条肉,拜见新媳妇的家人长辈。

一系列动作下来,绝对体力活。

繁缛的背后其实是“孝道”

溱河和洧河发源于新密,流经登封和新郑,这些地方都是古代中原文化的发源地,《诗经》的郑风篇里有一首歌颂男女爱情的诗便以“溱洧”为名。而延续了3000年的溱洧婚俗,自然也是古中原婚俗的典型代表。

▲溱河、洧河交汇处

据史料记载,婚姻制度起源于伏羲时代,夏商时期业已完备;从周代开始,各种礼乐制度日益规范,男婚女嫁被当成了人生的重要里程。

《礼记》上记载了汉族先民结婚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溱洧婚俗的一招一式,其实都是《礼记》中古代中原婚礼的具象化,且包含着深刻的寓意。

▲婚礼“大花脸”

结婚当天,新娘怀揣的铜镜代表了“圆满”,柏树枝意味着“白头到老”。结婚第二天,婆婆要求新媳妇切面条,不仅仅是要为了检验做饭的能力,更是要图一个“久远绵长”的好彩头。

在溱洧婚俗繁琐的礼节和程序中,孝道摆在了最突出的位置上。新郎献给新娘奶奶的新衣,是为了感谢老人的养育之恩。就连新人的磕头认亲,都体现了对长辈的敬重,还有什么行礼能大过磕头呢?

可是,繁缛的一面的确令人哭笑不得,且不说磕300个头得用长时间,单从观看者的角度来说,它远远不如现在伴娘难为新郎那样有趣。

随着时代的变化,溱洧婚俗不可避免地被年轻人抛弃,单单“二十四拜”和磕300个头,要吓退多少新郎官。在很多新密人的婚礼中,帽带插花的喜庆红服被白色婚纱取代,高头大马换成了豪华车队。一切从简。

▲婚礼“大花脸”

但是,在新密市文化馆老馆长李宗寅看来,传承3000的古老婚俗与人们越来越远,是一种极大地惆怅。溱洧婚俗对于研究汉民族婚姻习俗的发展和演变、民间礼俗和农业生产、耕织文明的关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亟待后人进一步抢救与保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