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1)[转载]古玉鉴定 这样的错误观点你有吗?(之二)

(1)[转载]古玉鉴定 这样的错误观点你有吗?(之二)

时间:2018-07-17 15:34:41

相关推荐

(1)[转载]古玉鉴定 这样的错误观点你有吗?(之二)

在日常玉器的鉴定过程中,很多人都有这么一种认识:断一件玉器的新老,要首先断定这件玉器的工艺是老工还是新工。

这种认识,在鉴定过程中是有一定偏差的。

首先,仿造者要高仿做假,如果使用一块老玉料,再用老的工艺方法慢慢加工,那么,您从工艺上能说这件东西就是到代的老物件吗?我曾亲见一个陕西朋友带来一件盘玩了好几年,用西周素面玉璧,以慢工的方式后添西周纹饰的一件仿品,无论从入土特征还是加工工艺,我几乎无法断定其新老,最后还是朋友揭开了谜底:那是他两年以前找玉雕师傅加工的。

带风化皮子的玉料作伪(对初学者有极大的杀伤力)

假如这类玉器被居心叵测的人按照古玉的价值进行买卖、打眼,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那损失估计也大矣!

我所讲的“老玉新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原材料本身就是籽料,加工时利用籽料上带有的沁色、外皮等进行仿冒,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因为那些沁色和风化皮子都是自然形成的,盘玩时也会有类似古玉一样的轻微变化。

二是玉料未经加工入过土,或是利用素面古玉再进行加工纹饰。

这两类情况,对于收藏古玉涉世不深的爱好者来讲,特别容易打眼。如何鉴别这类情况?后面章节再一一剖析。

带沁色的玉料作伪

要鉴定一件玉器,应该先从包浆、沁色、钙化等入土形成的各种特征,断定这件东西是否入过土,然后再以加工工艺特征辅助断定新老。这是比较理性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包浆、沁色、钙化等特征,是入土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自然形成的千变万化的特性,有它一定的规律性。这是鉴定玉器的本源之一,是先决条件,然后再结合工艺特征,这都是造假者难以面面俱到的致命伤。你想,一件老东西,如果抛开入土几百、几千年自然形成的特征,抛开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的加工痕迹特征,盲目地从它的表面现象(比如器形和纹饰)下手断定,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皮都没有了,毛长在哪里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