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范仲淹未登楼 何以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未登楼 何以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时间:2022-05-15 11:46:57

相关推荐

范仲淹未登楼 何以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应朋友之邀,写作的凭据,仅是朋友对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气势的描述,以及朋友抄录的一些关于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

作者并未在岳阳楼作过实地考察和细致观赏,完全是凭着丰富的想象力来谋篇撰文的。

范仲淹不曾亲到岳阳楼,何以其凭空撰写的《岳阳楼记》却传诵千古,魅力无穷?

01

范仲淹2岁丧父,随母改嫁别姓,艰苦倍尝。然而他自幼勤奋刻苦,立志成才。

少年时外出求学,人不堪其苦,他却安之若素。

范仲淹在南京学舍读书时,经常喝粥,仍苦读不辍,曾引起一位官员子弟的同情,将公厨的饭菜馈赠给他,但范仲淹却谢绝说:“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再食此粥?”。

后来范仲淹又利用主持应天府书院之便,在督训生徒的同时,自己也习艺文,不出户庭,独守贫素。

后被晏殊举荐为秘阁校理,他利用官方藏书苦钻经学,深研《易》理,才学誉满当朝。

纵观范仲淹一生,常持内居力,勤学苦读,寒暑不辍。他自觉地将自己深深植根于深厚的知识沃土之中,及至能做成大学问,下笔时出神入化。

02

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时正被贬官邓州。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边界,古有“六山障列,七水环流,舟车会通,地称‘陆海”’之说。

沿邓州市城区,向东南行约里许,便可见一处翠柏掩映、亭台错落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当年范仲淹知邓州时创建的,百花洲景色宜人,异常美丽的。

当年范仲淹公务之暇,常与诗友同仁于此讲学会友,诗歌酬唱,浏览美景。“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这是何等的惬意,又是何等的潇洒和富有诗意?

也正是这种大自然的真淳幽美陶冶了一代大文学家的情操,使他心旷神怡,进发出伟大的创造灵感。

宇宙中无处不美,要的是人的平静心态和睿智。欣赏美景能达到的一定的深度,需要具备凡人不及的综合素质。

伟大诗人的情感经过一番洗涤,往往能克服私欲和利害计较而异常清澈。

范仲淹正是如此,他受人打击被贬官邓州,又身患疾病,身世飘摇,照说应有愁烦郁闷。

他却能不在意眼前的得失,并借助自然的淳美进一步荡涤心胸,从而能在远离岳阳楼千里之外的中原发挥旺盛的创造力,写出警策世人的千古名篇。

03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一侧,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若遇晴朗天气,便是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皓月千里,浮光跃金,”且环绕洞庭湖,“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风光幽美而旖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作者在如此总写洞庭湖风貌之后,接着分别描绘其在阴晴不同时间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象以及对怀着不同心情人的心理影响: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因洞庭湖的景色变换奇特,岳阳楼又位于其上,因此历代文人雅士多有登临,并留辞赋诗文酬唱诵美,

范仲淹能在前人留下的残句中,独出心裁,写出超迈众人、风格独具、优美而又符合对象实际的一篇名楼记,竟没有亲临其境,其想象力之丰富,可想而知!

作者正是通过想象不同时期不同人登临岳阳楼时可能产生的不同情感波澜,认识到时空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他不以一已的悲喜看待世界万物,而是站在宇宙和人生的高度,加上他深厚的学养,自然浮想联翩,文思泉涌。

范仲淹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自然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看似在写景,实则重在抒怀。通过对饱含着深刻思想的自然美景的描述,向世人说明一个人生大道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这是一种大化宇宙的人生观,那种去一己之小喜小悲而融入天地宇宙之中与天地同悲喜,与万民同忧乐的宽广胸襟和高尚情操,怎不令普天下有志之士心灵震撼。对于一般的迁客骚人,在霪雨连绵之时登楼揽物,自然会“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在春和景明之时登楼览物则自然会“心旷神怡⋯ ⋯其喜洋洋者矣。”这是人之常情,是将一己之喜悲寓之于物,或以物引起心之悲喜。二者都不过是因物牵意或以意染物,还停留在一般文人骚客的物情之迁移上,是常人之悲欢。

范仲淹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是一种超出一般迁客骚人的关注国计民生与民同忧乐的仁者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襟怀是何等博大而宽广!又是何等高尚!先忧后乐,不仅文字掷地有声,而且表现了仁者情怀。

这一融自然美景之中的忧人之先,乐人之后的伟大襟怀,不知激励古今多少人去思考人生,探索使命。

岳阳楼虽从他矗立大地时就不失为美楼,依山傍水,重檐鳌突,雕梁画栋,巍秀壮丽,丹柱彩楹,金碧辉煌。

无论在建筑学、在美学、力学抑或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但岳阳楼美名久传不衰,其主要原因应该归功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情怀!

这便是“文以楼存,楼以文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