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大禹治水 上古巫师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

大禹治水 上古巫师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1-03-22 16:05:37

相关推荐

大禹治水 上古巫师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

/9bdbcef90d7f3cd1c?djsource=ZF90WY&refer_scene=0&scene=2&sign=360dh&tj_url=978499d584be3f192&uid=3270b9471d10a217cede24992d43463d

作者:鱼夫子

“水兽好为害,禹锁之,名巫支祁。”

大图模式

这是《国史补》引《山海经》中的一段文字,但在我们今天所见的《山海经》找不到这段文字,是散轶,还是被删掉,不得而知。总之,《国史补》说《山海经》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

这个“巫支祁”还有其他莫名其妙的名字,比如“无支祁”,比如“无支奇”,后世有人甚至认为巫支祁是《西游记》孙悟空的原型。上古第一妖演变为孙悟空,这倒是很离奇。

大图模式

目前较统一的说法,无(巫)支祁为淮水恶神,长得像个猿猴,黄眼睛,一嘴大白牙,动作矫捷,来无影、去无踪,在尧舜时屡次兴风作浪,危害人间,后被大禹降服,锁于“淮井”之中,云云……

别当真,这只是为美化大禹治水的故事而已。

大图模式

这里需要较真一下的是,不论学界、民间,普遍的认识是,大禹治的“水”是指黄河,大禹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成功治理黄河。

那么为何这里又跳出个大禹降服淮水恶神无(巫)支祁呢?难道说,大禹不仅仅治理了黄河,还治理了淮河?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放一放,先“回到”北回归线。

在今天中国境内,从东往西,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被北回归线依次串联。同一条线上而距离较近的,还有亚洲的印度、孟加拉国、缅甸,非洲的西撒哈拉、埃及以及美洲的墨西哥、巴哈马等。

问题来了,这条线及以它为中心的区域,在文化上有什么特点呢?

如果列举云南一带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吸引人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想到神奇的“蛊术”“落花洞女”;在东南亚一带,有关“降头术”“养小鬼”的神秘恐怖传说屡见不鲜。

大图模式

在尼日利亚、西非等地区,以及远隔重洋的墨西哥,“巫术市场”甚至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观和文化现象,而支撑其“生意兴隆”的,是这些地区都有或曾经有过历史久远、影响广大的“巫文化”。

再回到过去,古代埃及金字塔及其他历史文物文献资料中,巫师的身影、言论、影响随处可见。

古代中国,毗邻北回归线的地区如古楚国,也历来以“崇巫重鬼”著称。

大图模式

著名历史人物屈原生前曾任楚国“三闾大夫”,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官职呢,争议很大。我以为“三闾大夫”就是巫官。为什么这么说,请看: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这是屈原的《天问》。《天问》的创作动机,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往往也只是以“奇作”“奇诗”等模糊结语。

其实第一,屈原的确有好多名头,其中却没有“思想家”,故《天问》中提出的属于“专业问题”,而不是“哲学命题”,是他的本职工作。

第二,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硕、战乱兴衰……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这些“专业问题”,谁才会关心呢?当然是巫官最为关心。

第三,古楚国紧邻北回归线,也是从这里出走的先民们北上的必经之徒,之前、期间、后来都受“崇巫重鬼”的文化影响很深。

以上种种,都在引导出一个假设:北回归线及周边,可能曾经是一条繁盛的巫文化带——如果这一条说得通,“大禹治水”和“巫支祁”的问题似乎也有了答案。

不妨再设想一个故事脉络:

大禹,也包括之前的尧、舜、黄帝等远古领袖,率领先民,在巫师的协助下,因某种原因向北方大河流域进发。在途中,借助巫师的力量,治理了淮河,获得经验,后来又成功“驯化”黄河及其他大河,成为上古中国的主人。

大图模式

而随着远离北回归线,既是巫文化扩大影响面的过程,也是其自身及其影响力式微的过程。

继续再开两个脑洞:

其一,

巫师作为彼时具有特殊能力和知识垄断的职业和群体,远古先民出于寻求生存之地的目的,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充当了“斥候”的角色。今天一些保有其原始传统文化的部族中,还有巫师可以操控鸟兽的例子,即是佐证。

巫师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进而又将许多的记录内容集结成册、成书,即后来的《山海经》。

大图模式

其二,

此外,用今天的地理知识来“套用”《山海经》,会发现有的地方重合度很高,有的地方却又风马牛不相及,完全对不上号。

这是因为随着先民们活动范围变大、变化,巫师们的活动中心区由相对固定的北回归线也发生了流动与迁徙。积年累月,导致《山海经》的主视角也一再变化叠加,而愈发混乱,所以才会出现有些地方完全对不上的情况。

大图模式

地理在不断变化,《山海经》资料的搜集、整理也随之变化。《山海经》的创作,应该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工作,而是地理变化、时间推进、多人资料累计等多重作用下的结果。

而且,巫师记录事物的语境跟我们现在完全不同。他们大概喜欢把所有事物都神性化,所以才会有把治理淮河的困难变成了降服水兽,且为了显示出巫师们在治理淮河中的功劳,还把水兽命名为巫支祁。

大图模式

巫师作为创作《山海经》的主体人群,在中国上古时代是极其特殊、极其重要的。这个行业、职业、族群今天已基本消失,但它的历史作用、深远影响或者还没有消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