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农业技术】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时间:2023-01-19 21:37:18

相关推荐

【农业技术】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间作套种在我国历史悠久,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比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的间作等多种类型;尤其是玉米与豆类作物间作是最普遍的,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各地。此外还有小麦套种玉米、玉米与甘蔗、花生间作等。那么,什么是间作套种?

间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式。套种,也作套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法。一般间作套种一起表述,不做细致区分。套种与间作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作物的共生期很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而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侧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间作侧重在空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套种可以使用复种指数比较效益的大小,而间作使用土地当量比计算效益的大小。

间作套种的原理

间作套种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也可称为立体农业。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同时,间作套种后,调整了田间结构,变单作顶部平面用光为分层、分时交替用,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对比单作,间作套种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的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另外,间作套种还可有效提前农作物播种期,避开特殊季节的自然灾害。以玉米为例,采用间作套种的方法,可有效提早玉米播种期,避开冬季来临时候的早霜侵袭。

原来间作套种就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我们在利用农作物的间作套种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第一要避免争夺阳光的矛盾。如果2种作物生长在一起相互争夺阳光,且矛盾尖锐,则2种作物均会减产,达不到通过间作套作提高效益的目的。要避开这个矛盾有2个方法:一是错开2种作物生长的茂盛期;二是把一种对阳光需求强的作物与另一种不需求强光的作物种植在一起。如:在玉米地里可以套种西瓜、生姜、蘑菇等。

第二要避免水性相悖的矛盾。也就是说,适合在湿润处生长的作物不要与适合在干旱处生长的作物间作套种在一起。

第三要避免争夺营养物质的矛盾。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在播种时,不要把对同一种肥料需求较高的2种作物间种套作在一起。

第四要避开害虫连续作乱的矛盾。总的来说,间作套种有利于阻止害虫连续危害作物。概括起来,间作套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害虫活动的农田小气候、土壤栖所、寄主偏好性、招引天敌、机械屏障等而影响害虫的分布型和种群数量的。

玉米间作套种不但可以把玉米播种期安排在最适宜的气候时段,提高全年粮食作物的总产量,而且可以提高经济产值,达到粮、瓜、菜统筹兼顾。在玉米间作套种过程中,其生长发育情况不单单受到生产、栽培条件的影响,还受到套种种类及栽培方式的影响。为了保证在间作套种过程中实现高产,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中应该要注意什么事项呢?

一是要考虑选用玉米品种是否适合间作套种。间作套种的玉米品种适宜为丰产潜力大的中熟、中晚熟品种,一般以最适播期的上限期至最适收获期的下限期之间的日数作为选择品种生育期的依据。成熟期过早,不利于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成熟期过晚,又容易遭受不利气候的影响,不但产量不稳,而且还会给下茬作物适期播种造成困难,甚至会影响后作产量。套种玉米的前作选用矮秆早熟品种,能减轻前作对玉米的阴蔽,玉米选用矮秆品种能减轻玉米对间作矮秆作物的影响从而减缓共生期内作物之间争光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二是间作套种玉米带宽要控制适度。往往是以玉米的株高作为带宽的标准,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玉米种植边行优势,改善作物间的光照条件,有利于两种作物更好更快地生长。比如说在小麦田间作套种玉米时,小麦不超过8行占地1~1.2米,玉米播种2行占地0.9~1米,合计畦宽2米左右的中等行距能同时发挥小麦玉米的边行优势,提高产量。

三是要合理控制套种密度。要本着“相互兼顾、全年高产”的原则,统筹兼顾两种种植作物栽培特点,实现两种作物年产量丰产双赢。一般来说,间作套种农作物总株数要在单作密度的1倍左右,也就是说当间作玉米占地50%时,可考虑栽培株数接近于单作水平;当间作玉米占地40%时,可考虑栽培株数接近于单作90%以上;当间作玉米占地30%时,可考虑栽培株数接近于单作80%以上;当间作玉米占地30%以下时,可考虑栽培株数接近于单作70~80%以上。

四是加强肥水管理。间作套种作物,作物间存在着相互争肥、争水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间作套种地的肥水管理。如果是小麦地套种玉米,可在玉米播种之前1周,结合浇水施肥为玉米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小麦收获之后,要及时中耕,促苗浇水,重施拔节肥,这样有利于玉米快速地生长发育。

为了充分利用玉米田的光、热、气、空间以及土壤肥力等条件,通常采用与其他作物或蔬菜或牧草套种的栽培模式,这样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下,还可以增收一季其他作物,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农作物总产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间套瓜、菜技术。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是对传统的单一玉米种植制度的高效化改良,主要是在玉米种植基础上,通过间套瓜、菜等,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增加单位面积耕地的经济收入。采用此方式的主要依据是“作物生态位互补理论”,玉米喜光喜温,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为典型的C4作物,生长盛期适宜温度为20~25℃,在高产高效栽培中为高杆作物,与其间套的菜类则主要为耐寒蔬菜和半耐寒蔬菜,要求弱光照或中等光照,在玉米套田中处于下位。这种空间生态位的差异,正好保证了作物对不同光照环境的要求,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对一些喜温和对光照要求较强的作物,可通过设施缓和竞争,如利用营养钵育苗或覆盖地膜、搭小拱棚、覆膜扣棚等设施增加温度,满足作物的需求,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另外,从“营养生态位”理论而言,玉米和菜类都属喜氮作物,经研究表明,大部分模式玉米和菜类的吸氮高峰期异位互补,时间的错位使氮素利用效率较单作提高20%以上,且菜类根系的95%以上分布在0~20c米的土层,而玉米根系则向下延伸,可减少作物间根际养分和水分的直接竞争,满足作物对养分水分的需要。总的来讲,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海拔较低、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域均可采用,但不同种植模式所适用的具体范围具有一定区域限定性。玉米间套菜型主要有玉米套种早甘蓝、菜花、小油菜、小白菜、水萝卜、香菜、菠菜、大蒜、花叶萝卜、莴笋、番茄、茄子、黄瓜、蒜苗、小葱、洋葱、刀豆等类型。玉米间套瓜型主要有玉米套种西瓜。

北方主要冬小麦产区,大豆被视为低产作物而种植面积下降,但是大豆是养地作物。如把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发挥这两种作物的优势,可起到互补作用,既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又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营养素的产量,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那么玉米间作大豆的具体种植方式和栽培技术要点是怎样的呢?

首先看种植方式。玉米间作大豆的形式,各地多种多样。一般大豆与玉米间作的行比,以2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或4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或4行大豆间作3行玉米为好,这三种间作方式的群体结构均较为合理;既可以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又可以减少玉米对大豆的遮荫,获得一定的大豆产量。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也可实行2行大豆6行玉米的间作方式。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可适当缩小行、株距,增大密度,以充分利用间作田间透光良好的环境条件,发挥玉米边行效应的增产潜力,大豆则要适当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减少密度,以改善大豆田间通风透光的条件,使大豆植株个体得到较好的营养面积。一般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大豆行距27厘米,株距10厘米,大豆每亩约l~1.3万株,玉米亩留苗9000~4000株。

其次看栽培技术要点。第一选用适宜品种。玉米品种应选用秆硬抗倒、叶片收敛、生育整齐、适于密植的良种,大豆品种选用早熟性或耐荫结荚多的品种。第二水肥管理。播种前需洇地造墒,增施种肥,一股亩施复合肥5~7公斤,保证苗全苗壮。幼苗期这两种作物都比较耐旱,一般不干旱可不必灌溉,有利蹲苗,促根深扎。大豆开花以后,玉米到拔节以后,需水量就明显增加,特别是大豆结荚鼓粒期和玉米抽雄期前后是这两种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如果气候干旱,要及时浇水。这两种作物间作,生育期进程比较一致,在土壤缺水时,可同时灌溉。但在追肥上,则要分别进行。大豆需要追施的氮肥量少,一般在花期追1次磷酸二铵等复合肥即可,每亩追施15~20公斤;玉米需肥量大,一般在拔节、大啦叭口和抽雄时分别追肥1次,亩追施碳酸氢铵30~40公斤,或在拔节期亩施40公斤,在大啦叭口期亩追施50~55公斤碳酸氢铵。

生产实践证明,玉米不同品种间作、隔行去雄栽培,使两个品种杂交达到最大增产效果。根据玉米生育特点和杂种优势的特点,通过选用不同玉米杂交种,应用血缘关系远缘的不同玉米品种进行间作,进行间作优化群体结构,实施隔行去雄的栽培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只是改变种植形式,每亩增产50~80公斤,增产幅度为10~16%。那么不同玉米杂交种间作、隔行去雄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和技术要点分别是什么呢?

首先看增产机理。一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群体内异花授粉率达70%,人为控制条件下两个品种间授粉率可达50%以上。玉米不同品种间作、隔行去雄栽培,采用两个血缘关系远的两个单交种杂交,F1代籽粒是一个双交种,在杂交当代就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当代籽粒因体积增大、百粒重增加而提高玉米产量。

二是提高光合作用,促进营养向雌穗输送。玉米去雄后,增加了中下部叶片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了光合物质,提高玉米产量。同时玉米去雄后,玉米顶端生长优势受到抑制,使营养向雌穗集中,促进雌穗的发育,使雌穗小花发育快、花丝壮、出穗早、吐丝早、授粉好。

三是防止玉米秃尖缺粒。品种间差异较大,除受水分、光照、养分、病虫害等环境影响外,与玉米品种本身花粉活力强弱、雌穗小花发育好坏、花丝发育的壮弱及雌雄受精亲和力大小有直接关系。实行玉米品种间作、除行去雄,使异品种间杂交授粉,亲和力强,受精率提高,降低了玉米秃尖长度和缺粒数量。

其次来看栽培技术要点。

一是确定适宜行比。间作行比2:2为宜。隔行去雄在保证田间有足够花粉量的同时,尽量扩大田间行比,提高两个品种间的杂交率,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产量。

二是保证盛花期相遇。玉米不同品种间作、隔行去雄,最好选择花期一致或花期相近的两个配对品种,花期不同的品种需要错开播种期,以保证两个品种盛花期相遇,有充足的花粉进行授粉。配对品种的花期时间不能相差过长,一般以4~7天为宜。如受干旱阴雨的影响,配对去雄要做好田间监测,根据配对的品种叶片数和雄穗大小相比较,预测花期是否相遇。盛花期不能相遇时,不去雄也可以增产,但增产幅度低。

马铃薯、玉米、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科学的间作套种模式,采用这种种植模式,马铃薯亩产一般在2500千克左右,间作的玉米一般亩产能达到600千克以上,大白菜的亩产也达到了6000千克以上。栽培模式为:每年4月20日进行玉米育苗,5月15日移栽,7月末收获;4月末种植马铃薯,7月10日前收获完;7月15日之前在马铃薯地种秋白菜,同时在粘玉米地每两株玉米的中间点播白菜,也可以等粘玉米和秸秆收获后,进行大白菜移栽(马铃薯地可多留一些健壮的白菜苗),10月1日之后收获大白菜。马铃薯和粘玉米要覆膜,采用90厘米大垄双行技术进行栽培。两行玉米间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两行马铃薯间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

玉米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价值规律对玉米生产调节作用日益增强,同时调整粮食生产的产业结构,玉米间套作受到极大重视。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届时将需要国产粮食6.4 亿吨。粮食安全呼唤着扩大间套作种植。据调查,目前全国约有2000多万公顷间套作面积,如按每公顷增产1500公斤计算,则可增加粮食300亿公斤,可解决近1亿人口的粮食问题。鉴于此,玉米立体种植势在必行。玉米采用间套种植后,不但能够改善田间小环境,提高作物光、热、水、气的利用效率,增加复种指数,而且能够从生态的角度防治田间病虫草的危害,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那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当前在推广和发展玉米间套作技术时,需要注意哪些环节?

第一、因地制宜,不同的间套作模式有不同的生态、经济适应性。各地在发展上应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间套作模式才能打好增产增收的基础。

第二、在选择与玉米间作作物时,应注意不同作物的需光特性、生长特性以及作物之间相生相克原理,发挥作物有益作用,减少作物间抑制效应。

第三、处理好与农机结合问题。间套种植与农业机械化之间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对于降低投入、增加收入至关重要。因而合理使用农业机械(如采用适当的行距,便于机械化作业)也是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密切注意市场,预测市场变化,发展与市场相适应的作物间套种植,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五、注意发展与间套作配套的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环节,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来源:中央农广校—致富早班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