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络却穴 玉枕穴 天柱穴 大杼穴 风门穴 肺俞穴 厥阴俞穴 心俞穴 督俞穴 ...

络却穴 玉枕穴 天柱穴 大杼穴 风门穴 肺俞穴 厥阴俞穴 心俞穴 督俞穴 ...

时间:2024-05-06 04:30:00

相关推荐

络却穴 玉枕穴 天柱穴 大杼穴 风门穴 肺俞穴 厥阴俞穴 心俞穴 督俞穴 ...

络却穴(luò què xue)

别名:强阳穴,脑盖穴,及行穴

【取穴位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配风池治头晕。

【穴位治法】

平刺0.5~0.8寸。

玉枕穴(yù zhěn xue)

【取穴位置】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功能主治】

头项痛,目痛,鼻塞。

【穴位配伍】

配大椎治头项痛。

【穴位治法】

平刺0.3~0.5寸。

天柱穴(tiān zhù xue)

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之两旁,故名天柱。

释义为:天,指上部,人体头部;柱,楹意,指支柱,喻人体之颈项。

该穴位于项部斜方肌起始部,天柱骨(颈椎骨)上端,支撑头颅,意示擎天之柱而名。

【取穴位置】

天柱穴位于后颈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

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取穴时正坐双手举起,

抬肘,掌心朝前,向着后头部,指尖朝上,将大拇指置于后头骨正下方凹陷处,

即大筋外两侧凹陷处,则拇指指腹所在之处即是。

【理疗方案】

1、按摩

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及指压法:能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有三处。一处是颈脖子左右2厘米处的“天柱”,第二处是“肩井”,第三处是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使情绪好转的“膏肓”,指压这三处穴道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揉6秒,如此反复10次,就可治愈肩膀僵硬、酸。

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的穴位及指压法:首先趴着,将肌肉放松。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找到天柱穴。凡治疗颈部以上异常之处,都离不开“天柱”,它与视神经也有关,能使眼睛爽朗明亮。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反复20次。其次是指压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的“大椎”,指压时要领同前,重复10次。此穴对颈部、肩膀、手腕、背部的异常也很有效。

指压法治疗忧郁症:治疗忧郁症最有效的是指压颈部左右2厘米处的天柱穴。

指压时先放松身体,用手刀在左右天柱穴交换强劈10下,每天重复5-10次。

指压“足三里”对治疗忧郁症也很有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

如此重复数次。

2、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3、拍打法

用掌拍法拍打穴位30次

4、艾灸

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养生建议】

1、缓解头痛:经常性头痛的朋友可尝试在天柱穴触按,

常常会发现穴位附近有很硬的筋结,有的严重到一直延伸到肩部。

每天用两手交叉拇指先按右天柱穴五分钟,再按左天桩穴五分钟,

用中等的力度按揉,长期坚持可使之筋结变柔甚至消散,

从而颈部的肌肉得到放松,气血得以灌注。

另外,有的头痛的朋友在太阳穴、头维穴、

率角穴附近可触到线状的筋结,在风池穴、太阳穴以手触之可发现穴位很饱满,

甚至向外突起,而正常人的风池穴、太阳穴应该是有较深凹陷的。

较小的或者线性的筋结可用拨法使之散开,每天可坚持拨5-10分钟即可。

大杼穴(dà zhù xue)

别名:背俞穴,本神穴,百旁穴,百劳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位置】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能主治】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穴位配伍】

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穴位治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1)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可每天坚持艾灸15-20粉,补气。

风门穴(fēnɡ mén xue)

别名:热府,背俞,热府俞

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1)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2)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

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

(3)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

(4)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取穴位置】

风门穴位于背部,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就是风门穴。

【功能主治】

主治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强力按压此穴位,能促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面作用旺盛,—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首先,深呼吸,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经6秒钟后,再慢慢的放手。以此要领重复做10次到30次。

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

配合谷穴治风门穴伤风咳嗽。

【理疗方案】

1、按摩法

按摩风门穴时深呼吸,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经6秒钟后,再慢慢的放手。以此要领重复做10次到30次。

2、刺法

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及肩部。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3、灸法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养生建议】

1、防治感冒

感冒被称为百病之源,容易引起许多疾病,因此,多按摩风门穴既可以预防感冒又可以治疗感冒。

2、缓解哮喘

风门穴对于防治小叶性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哮喘、运气管炎、胸膜炎、百日咳等,都是重要的穴位。

3、预防中风

按摩风门穴能预防中风,脑出血昏倒时,可在风门穴上放血,会缓和脑部充血或出血,可以急救。

4、缓解肩膀酸痛

常按摩风门穴对肩酸痛、肩背软组织劳损、头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肺俞穴(fèi yú xue)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位置】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能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穴位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迎香治鼻疾。

【穴位治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肺的背俞穴。

厥阴俞穴(jué yīn shù xue)

别名:厥俞,厥俞,心包俞,关俞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位置】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能主治】

咳嗽,心痛,胸闷,呕吐。

【穴位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心悸。

【穴位治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心包背俞穴。

心俞穴(xīn yú xue)

别名:背俞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位置】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能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

【穴位配伍】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

配内关、神门治失眠、健忘。

【穴位治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心的背俞穴。

督俞穴(dū yú xue)

别名:高盖穴,商盖穴,高益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位置】

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能主治】

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穴位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胸闷。

【穴位治法】

斜刺0.5~0.8寸。

膈俞穴(ɡé yú xue)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位置】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能主治】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穴位配伍】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

配足三里、血海、肓膏治贫血。

【穴位治法】

斜刺0.5之0.8寸。

【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2)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

(红细胞在400万/mm’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版权声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