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令人毛骨悚然的厦门太师墓 老照片揭开神秘面纱

令人毛骨悚然的厦门太师墓 老照片揭开神秘面纱

时间:2023-01-17 16:51:28

相关推荐

令人毛骨悚然的厦门太师墓 老照片揭开神秘面纱

在鸿山脚下,今大生里南段,曾经有个旧地名叫“太师墓”,源于这里有一处大型墓葬,一直被传言叫太师墓,为了解读这段历史,我准备了七八年时间。

▲太师墓之墓志铭(《郑成功文物史迹》)转至新浪博客“海峡问史”

1994年太师墓挖掘出一块墓志铭,墓主身份终于大白于天下,墓主为南明昭明侯郑芝鹏的两个儿子:郑广英、郑海英(即郑成功胞弟),1648年抗清死于海澄,死后分别追赠太师和太傅。由此,「太师墓」身份得以澄清。

▲1931年厦门地图局部,圆圈内标注有太师墓(注:该碧山路非今碧山路,今碧山路已改道)

在此之前,不论民间还是官方,并不知情太师墓的墓主为何人?道光十九年版的《厦门志》载:「俗呼太师墓,不知葬者何人,或疑即唐王所封,或为郑氏伪职,或以为芝龙兄弟招魂之墓,均无确据可考。

1896年[英]朱利恩《厦门地理通述》对太师墓亦有记载:出城不远,在通向厦门城南一英里的“厦门港”这个大村落的路边,有一座太师墓和一组纪念群雕。据推测,这是海盗首领郑国姓(国姓爷),或准确一点说是郑成功或他的一个后裔葬身之地。...... 这些纪念群雕体积庞大,两尊人像每尊高大9英尺,双肩就超过3英尺宽。它们皆为坚硬的花岗岩,虽然岁月留下痕迹,但面貌仍清晰可辨,表现手法也惊人的完美。马的雕像长达5英尺,这些雕像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全部用石头雕琢,体现了艺术家极高的技巧。这些雕像很可能被一些外来的野蛮人搞得残缺不全。

由于朝代更跌,清政府为了断绝沿海居民对明郑政权的支援,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夏四月实施「迁界令」,造成沿海三十里界内无黎民百姓「天寒日又西,男妇相扶携,去去将安适,掩面道傍啼」(卢若腾诗)的惨景。连郑成功启蒙塾师李孟卿在南安石井院前的书房也被清兵焚毁,他部将的遭遇就更可想而知了。墓主因抗清而死,且身份特殊,后人因害怕株连,族谱不敢记载,墓葬不敢标志,更无人敢去祭祀,太师墓的身世便成了一个谜题。

太师墓的老照片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说起来也一波三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海外通过拍卖网站回流了一张晚清时期由厦门美璋照相馆发行的明信片,画面是两座石像(翁仲),石像前的供台上写着“将军庙”,厦门文史界学者们顺着这三个字将其误解为将军祠的将军庙,并且载入多本文史书籍,就这么过了好多年。

▲近年来出版的好几本厦门文史书籍均把将军庙指向将军祠

八年前,出于机缘巧合,我开始踏上了收藏厦门老照片的艰辛之路,从海外疯狂购买关于厦门的老照片,终于收到了解开太师墓谜题的老照片。

▲大约七年前,我收到了关于“将军庙”的老照片,这张照片的角度正好拍摄到了石像后方被遮挡的石马,我忽然想起太师墓记载里有石像石马,于是就大胆推测是太师墓,另一个原因是石像前鱼鳞交叠的坟墓和镇南关老照片中的坟墓极为相似,地势也和将军祠格格不入。

▲我把这张老照片和自己的观点发到几个文史交流群,一些老专家起初并不认可,原因是证据还不够充分。而我对待历史谜题更是有死磕到底的精神。

▲机会总是留给像我这样锲而不舍的有心人,不多久,我在日本卖家那里发现了一本大正十二年(19)宮川次郎著作的《厦門 AMOY》,书中发现了标注“镇南关の石像”的插图,虽然没有注明“太师墓”,但是太师墓所在的位置正是在镇南关,至少立马可以排除掉该“将军庙”在将军祠的说法了。

▲随着厦门老照片的不断增加,又从德国收到了一张太师墓老照片:1900年代德国水兵在太师墓将军庙的合影。

▲将这张老照片背后的蜂巢山和另一张从镇南关墓地拍摄的蜂巢山作比较,完全吻合,基本可以确定该将军庙石像就是镇南关的太师墓了!

▲再来看一下这张镇南关全景图和现状的一个对比,老照片拍摄时间约为1900年代,注意图中标注的“树”和“石板路”,我在后面会关联到。这条石板路就是现在的思明南路,这片白皑皑的墓地是今天的大生里。

▲去年上半年,我又收到了一张19前后的太师墓老照片,仍然是一群德国水兵的合影,可见这条石板路正好在太师墓旁穿过,将军庙的供台已经受损了,对比上图的行道树,都是光秃秃的同款。再注意后方的房子,与路面有个一层楼的落差,并有逐步往下的趋势。今天我们如果故地重游,到大生里朝着碧山路方向望去,也是有一个落差,没错,正是同一个地方。那么,太师墓位置就在今天大生里骑楼与铁路之间。

▲太师墓所在的位置大约在这里,听年过七旬的老吴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还看到翁仲和石马,就立在这儿,随后不知所踪,猜测可能被用于填筼筜港了。但是又听一位老先生说,八十年代在附近还有看到这些石像,不知有无更多知情者,欢迎提供线索。

▲大家应该对这张图很眼熟吧!其实这个地点就在镇南关,因为镇南关的地貌特点非常明显,成群的乱坟和怪石嶙峋的鸿山。当我锁定太师墓照片后就把这尊石像归类到了太师墓里,认为是在将军庙的对面,这种推理太简单,就不过度分析了。

▲往上翻四张图的镇南关全景,我有用圆圈标注出“树”,正是石像背后的这棵树。而右边的台阶则是通往太师墓的墓穴。该推测可参考范寿春《鸿山的传说》:《石人成精》墓埕下墓逶阶两侧有四尊石人,亦称翁仲,两匹石马。据传是郑成功的两位族兄,长眠于此。有人称此墓为“蜂巢穴”....

▲随着收藏的不断丰富,最关键的一张“定乾坤”照片也出现了,这是19代洋人摄影师组团采风时途径太师墓所拍摄,把墓道两侧的石像均纳入视线,可以大声宣布这些石像石马正是太师墓了。

▲根据自己的见解速写一张太师墓全景图,功力不够,各位能看明白吗?

▲太师墓的原始位置,大约就在图中红圈处,不论根据地图还是根据老照片去考证,误差都不大。

▲再来一张老照片:19代末,从鸿山眺望思明南路及厦门港全景,此时的太师墓因建设思明南路和开发大生里楼盘已经移位,石像石马被弃置在原位置不远的路旁。

▲如今的太师墓已经再次迁移至鸿山双忠魂石刻旁,石像石马已不知所踪,希望本文能够“一帖激起千层浪”,大家各抒己见,为厦门文史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开拓新局面。

追寻历史,不仅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更需要时刻保持质疑的心态,而老照片,是开启历史线索的金钥匙。

视觉厦门

专注厦门历史影像传播

厦门历史影像处 - 盐溪街9号

本文为原创【厦门旧影】第222期

若有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