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标准化:企业应当做些什么

标准化:企业应当做些什么

时间:2021-02-13 08:54:39

相关推荐

标准化:企业应当做些什么

?

文/何成旗(建筑前沿专栏作者)

标准化可以提升品质、提升效率、推进规范、控制风险、积累技术等等,相信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然而,声称已经“标准化”的众多建筑施工企业中,真正享受到标准化的这些“好处”的恐怕寥寥无几,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是对标准化的认识误区以及标准化活动的部分缺失所致。

什么是企业标准化?根据有关标准的界定,它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见国家标准GB/T15496-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这里的“活动”,包括了这项标准中所提出的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①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②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③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④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⑤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⑦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

7项要求实际上已经指出了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但大部分内容却在实践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那么,企业实施标准化应当做些什么、怎样去做呢?笔者以为,除了制定规划、成立相关机构、明确责任这些一般性要求外,以下工作尤为重要:

一、编制企业的标准体系表并据此形成企业的标准体系

标准化当然首先需要有标准。企业标准化活动中应形成为完成特定标准化功能且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项标准所组成的标准体系,它们在企业内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这里的“内在联系”是指标准体系内,各标准之间,具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其中纵向联系是不同层次的联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横向联系是协调和配套的联系。所谓“完成特定标准化功能”是指每一项标准都是为了某种标准化的需要,具有特定的作用。也就是说,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有组织进行的,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标准体系内,各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系统。

建立这样的体系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编制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表是一种把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照系统原则和层次结构,以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是标准化工作领域中,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用科学的方式组织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工具。通过企业标准体系表,使管理者对本企业的标准构成(包括企业现有的标准,规划中需逐步完善但目前还没有的标准,未来应发展的标准等)及标准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基础标准、从属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及标准间的配套关系)一目了然,不仅为企业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必须遵循的层次清楚的企业标准目录,有利于管理者与归口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理组织,协调开展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提高标准化整体水平。编制标准体系表还有利于企业管理者适时地调整和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普及标准化科学知识,使员工能够便捷地获取与己相关的各项标准,员工行为有标可查,有标可依,从而实现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标准化。

标准是企业科研、生产和管理活动的依据,而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表是标准制(修)定的导向和依据性文件,通过体系表,企业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审视企业管理的健全性。因此可以认为,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是建立科学、先进的企业标准体系的首要工作,它展示了企业现有、应有和预计发展标准的全面蓝图,是编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重要依据。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惜这项工作被许多号称已经“标准化”的企业忽略了。

标准体系表的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层次结构、功能归口型结构和序列结构。一般而言,结构不同,功能也就不同,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国家标准GB/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推荐企业采用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企业标准体系表层次结构结构示意

通过图1可以看出,企业标准体系包括①基础标准;②技术标准子体系,其中又包括涉及设计、采购、工艺、检验验收试验方法、测量检验和实验设备等子子体系;③管理标准子体系,涉及经营综合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采购管理、质量管理、设备基础设施管理、测量检验试验设备管理、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信息管理、体系评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子子体系;④工作标准子体系,涉及决策层工作标准、管理层工作标准、操作人员工作标准等,明确相应岗位的任职条件、职责、职权,为人才的选拨、岗位聘用、培训、绩效考核等诸方面提供了依据。

在工程项目管理层面,还可以采用序列结构建立项目管理标准体系表,如图2所示。

图2:序列结构标准体系表

为便于实施,还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框架内编制企业标准体系明细表,它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企业标准体系包含的全部标准清单。标准体系明细表的格式见表1。

企业标准体系表中的每一个方框均应单独编制标准体系明细表,将方框内所包含的标准按标准代号和编号顺序进行排列。编制标准体系明细表时,标准应一一细列出,排列有序,一般宜用Excel表编制,每一子体系均应另起一页,纳入现行有效标准和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发展需要的标准,标准名称填写应当完整。

二、有效地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标准实施大致有5种形式:

第一,直接采用国家、行业或地区标准。即直接引用标准中所规定的全部技术内容、毫无改动地实施,对重要的国家和行业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必须完全实施。对于工程建设领域尤其如此。

第二,压缩选用国家、行业或地区标准。压缩选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标准中规定的产品品种规格、参数等级等压缩一部分,对允许采用的产品品种规格、参数等,在正式出版发行的标准上标注“选用”或“优选”标记,企业有关部门,按标准中规定的标记执行。二是编制《缩编手册》,即把有关“原材料”“构配件”“结构要素”“通用工具”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内容进行压缩,将选用的部分汇编成册。例如中南集团的《中南企业宪章》附件三所列的中南工艺、工法标准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安装等各分部工程的企业技术标准,大多为压缩选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三,对国家、行业或地区标准内容做补充后实施。当相关标准规定得比较概括、抽象、不便于操作时,可在不违背标准的实质内容和原则精神的条件下,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规定,以利于贯彻实施,例如,通信施工行业标准YD5121-《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6.3.3条和6.3.4条:“……光(电)缆挂钩的间距应为500mm,允许偏差士30mm”,“在电杆两侧的第一只挂钩应各距电杆250 mm ,允许偏差士20mm……”,这里只给出了质量标准,至于使用何种检验方法证明已完工程满足了标准,在这项规范中却没有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便应制订检验方法的标准,否则项目部不知应如何对应满足的数据进行检验。

第四,根据已有的国家、行业或地区标准的内容,自行制定并实施与其配套的企业标准,以便更全面有效地实施国家、行业或地区标准。例如JGJ130-规定了脚手架钢管的外径、壁厚、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等质量标准(见表2),然而,对于抽样及检验方法、组批原则等,在这项行业标准中均未给出相应规定,企业必须自行制定相应的配套标准,否则钢管的进场检验将实际上无章可循。

表2:JGJ130-之表8.1.8构配件的允许偏差(局部)

第五,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并加以实施。

三、编制符合“标准”特点的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部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集成。标准体系的建立必须紧密围绕实现企业的总方针总目标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强制性标准进行。

首先是应当编制哪些企业标准。

GB/T15496-《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规定得很清楚:“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应能满足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等等。可见,企业标准化的主体是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实施,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技术标准的实施发挥保证作用。

然而,一些企业仅仅部分完成了据称是管理标准的制度和规定,就号称“标准化”了。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技术标准,充其量只能说是实施了“管理标准化”。

企业标准中的技术标准包括哪些呢?笔者以为,至少应包括:

1)施工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 “××××施工与验收规范” 从2001年起施工规范的内容逐渐淡出,只余下质量验收规范。这说明社会和用户更加关心的是施工的结果,是工程的合格与否。至于施工企业以何种工艺、通过哪些过程去满足质量要求,那是企业自己的事。例如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变成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变为《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等。而不同的企业可以执行不同的施工规范,不同的施工规范体现了不同的技术工艺水平,体现了企业之间施工能力的差异。因此,企业应将自身施工优势和工艺特长转化为企业施工规范,以此展示企业的实力。

2)检验方法标准。即规定用什么方法去检测产品,包括对施工工序质量的检验、对建筑材料、工具用具的进场验收等,如本文前述YD5121和JGJ130的情况。

3)工法。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引文见建设部建质[]145号文件《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由于它是“以工艺为核心”的“施工方法”,因此可以认为“工法”是一种施工规范,指导和规定着企业的特有技术、诀窍的施工工艺、流程、材料、设备以及质量标准;当然,由于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因此又可以认为“工法”是一种管理规范,规范着企业如何组织特有的工艺技术的实施。正因如此,有的企业将它归入技术标准,也有企业将它归入管理标准,有的企业干脆单列出一个序列。不论如何处理,它的确兼具技术和管理的内容,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有的技术标准。

4)安全技术规程。这是企业为防止和消除施工生产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而制定的标准规范,它往往是在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编制的。例如,中建三局技术部门于组织编制了工程局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深基坑施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5项安全技术规程,对部分已有的行业标准做了大量补充和完善。

企业标准中的管理标准应当说受到所有实施标准化的企业的重视,然而,一些企业仅仅是梳理了规章制度,以为这就是建立了管理标准体系。其实,管理标准从广义上看固然也是一种制度,但其同规章制度毕竟是两类不同的文件,见表3。

表3:管理标准同规章制度的区别

企业标准化活动之一是建立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仅仅靠梳理规章制度是不够的。表3中提到的GB/T1是规范标准编制的系列标准,其中,GB/T1.1的名称为《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企业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当然也应当遵循这项标准的规定,虽然这只是一项推荐性标准,但其关于一项标准应包含的要素的规定是应当普遍遵守的。简单说,一项标准中包含4类必备要素:规范性一般要素(如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等)、规范性技术要素(如术语、定义、符号、要求、规范性附录等)、资料性概述要素(如标准的封面、目次、前言、引言等)、资料性补充要素(如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等)。一般的规章制度中是不必拘泥于这些规范性要求的。

四、适当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标准化推动技术进步的途径,一是将企业取得的技术成果通过标准的形式固定下起来,成为全公司的财富。标准本身就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的科技成果,又是组织生产、评价和衡量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标准作为组织施工生产的依据,要实现高水平的技术性能要求,必然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检验技术,这才既可保证施工质量,又可保证采购产品和分包工程的质量。二是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技术进步。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25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影响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国际上通用的团体标准和其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反映了国际先进水平,它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完整性和实用性。采用和推广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还能及时了解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设计、工艺、工装、配置检测手段,有目标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例如,我国钢结构施工的领军企业之一中建钢构集团从上世纪80年代施工深圳发展中心开始,便有意识地跟踪相应的国外先进标准,包括美国焊接学会(AWS)、美国钢结构学会(AISC)、美国试验与材料学会(ASTM)以及日本钢结构设计施工规范、欧洲ESSC压型钢板及冷弯板设计条例等。以AWS D1.1标准为例,从上世纪的1984版、1992版、1996版,直到最近的版、版,他们始终跟踪着标准的发展,企业的技术研发也随之不断瞄准着新的高度,企业从起家时只有十余人的项目部,发展到拥有今天上千员工的企业集团,先后完成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北京的央视新大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深圳京基100大楼、深圳机场T3航站楼等一大批高端项目的钢结构施工,应当说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在促进企业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者|何成旗,现为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行业专家。

360pskdocImg_6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