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旅游览胜)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旅游览胜)

时间:2023-03-10 08:43:41

相关推荐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旅游览胜)

广东梅州市有四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中大埔县有三座,三河镇是我们走进的第二座,三河名副其实,地处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条河流汇入韩江处,其正式名称叫做三河镇,只是当地及附近的客家人,都习惯通称为三河坝。其实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座粤东小镇,上次是自驾去福建土楼时在此停留了几十分钟,看了看那座镇上最有名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碑,此次故地重游,三河镇已经在由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晋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换新颜,名气也大了一些,还时不时会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

据介绍,三河镇境内有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碑、纪念园、明代古城墙、韩江源标志雕像、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火船屋、凤集亭、古榕渡等众多人文景观,是一座人文历史丰富的古镇。

站在“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碑下,俯瞰三江合流,尽收古镇全貌,这里大概是三河古镇的最佳打开方式。

自古以来,三河坝便是粤东水路的交通要冲,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筑三河司城。中华民国七年(公元19),孙中山亲临三河坝慰劳驻军。1927年10月1日,著名的三河坝战役在这里打响。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和纪念碑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笔枝尾山顶,建于1963年,朱德题字,是三河镇最主要的红色景点。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下,由福建长汀、上杭南下进入潮汕时,朱德、周士第等率领的二十五师留守大埔县三河坝。

一个多月后,留守三河坝的起义军在朱德的亲自指挥下与国民党钱大钧部队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激烈阻击战,最终因敌众我寡,几百名战士壮烈牺牲,起义军撤离。

三河坝战役是南昌起义部队入粤后经历的首次激烈战斗,撤退后,一部分部队由朱德率领经江西转移到广东北部,后转入湖南南部,最后转战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会合,发展成为红军的主力。

纪念碑下也是俯瞰古镇的最佳点,三河古镇地处三江交汇处,面水背山,水运繁忙的时代,更是商贸重镇。

远远可见河岸便,有一座巨大的母亲石雕,我们决定古镇过去看看。

从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到母亲雕塑,需经过朱德纪念大桥和中山大桥两座桥梁。

雨后的江水虽然有些混浊,但这里还算山清水秀,环境不错。

首先遇到的是三河明代古城,这座古城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在宋代曾设行宫,立王子殿,指挥与元抗争。在明代设镇和兵防、驿站、巡检司。清初设将军府,饶平总兵吴六奇曾在此驻守。

原先的三河古城为砖石结构,整座城墙设有垛堞918个,开四门,东面叫“永清门”,南面叫“宣和门”,北面叫“拱极门”,西面叫“镇宁门”,现在仅存南门、西门及300多米的残墙。

修复后的南门还有一些古城的样貌,不同的砖块,都是历史留在这座古城墙上的印迹。

古城墙旁有三河旅游简介,可以大致了解一下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城过去一两百米便是河堤上高达9.8米的“韩江源”母亲雕塑,典型的大脚客家妇女形象。

一眼望去,梅江、汀江、梅潭河在此交汇,形成全长438公里的粤东第一大江韩江,韩江因潮州刺史韩愈而得名,至潮州入海,是客潮两地的母亲河。

河堤后面便是三河古镇,很多房屋已经空置,外墙上“地球”香烟的广告词也早已斑驳。

河岸边有两排破败的旧屋,这两排房屋之间,便夹着一条曾经繁华的三河古街。

水运是旧时的重要运输方式,三河坝曾经水运繁忙,南来北往的商客在此上岸后,第一站便是这条三河古街,站在如今已经沉寂的古街中央,可以想象当年人来人往、喧嚣热闹的场面。

时过境迁,三河古街的市井繁华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如今这里没有商客,也没有游客,只是一条被人遗忘、杂草丛生的旧街,黑黢黢、空荡荡的铺面,甚至会让人感到有一丝恐怖的沉寂。

沿街的店铺早已荒废,很多屋内已经被洪水带来的泥沙填埋,只有极少数房屋被清理后貌似还有人居住,但也是漆黑一片,未见人影。

好在还有几只鸡与犬证明这些破旧的老屋中还有人迹。

离开三河古街,我们前往中山公园,三河镇上的人文古迹其实比较集中,要不是雨下个不停,我们完全可以走遍。

三河中山纪念堂据说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记得我在广西梧州也遇到过一座“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梧州中山纪念堂1926年奠基,1928年动工,1930年才建成,规模大些,国保单位,而三河中山纪念堂1929年建成,看来应该更早一些。

三河中山纪念堂前的石牌坊,原来还是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的墓道牌坊,翁万达在潮汕地区名气很大,是古代“潮汕三杰”之一,历史上还曾主持修筑过800余里长城。

三河中山纪念堂居然还收门票,实在想不到这地方一天能卖几张门票,肯定都不够售票员发工资。三河古镇虽然游客鲜至,但还有点旅游氛围,至少还有路牌指引,顺着路牌我们去了“一门九清华”,这是路遇的一段三河古城墙。

“一门九清华”位于小巷中一座不太起眼的的陈氏宗祠。

挺古朴的一座小院,鹅卵石铺就的图形貌似结合了八卦和铜钱的形状。

陈氏一家三代,包括配偶在内,出了九位清华学子,其实这也不奇怪,关键是第一代从农家考上清华不容易,后面的子孙们在清华附小、附中读书,再上清华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了,而这“一门九清华”还有一个关键是陈氏祖孙三代,配偶也全部是清华生。

有历史的地方都会有些人杰地灵的故事,三河古镇也是如此。

三河坝,现在看来只是一座毫不起眼的粤东小镇,但曾有史家称之“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这里在清朝是重要的盐运枢纽,1927年的三河坝一役,为后来的井冈山“朱毛会师”埋下了历史伏笔,小镇上居然还有一座全国最早建成的孙中山纪念堂,“潮汕三杰”之一的兵部尚书翁万达,也葬在了三河坝。人文历史丰富的三河古镇,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例如建于唐天宝年间的锦山古道遗址、原中华民国热河省主席、抗日将军范汉杰的故居杰庐、明嘉靖兵部尚书翁万达墓等等,出于时间和天气原因,我们没能一一走到,但两次走进三河坝,也让我对这座粤东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