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唯有爱与成长不可辜负

唯有爱与成长不可辜负

时间:2021-12-24 19:09:09

相关推荐

唯有爱与成长不可辜负

原著 |渡边和子

解读 | 平白书

慈怀为你读的第三百七十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00:00 20:46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简宁朗诵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看不见的珍贵:赋予你内心的安定和坚强》

你的内在有多安定,外在就会有多和谐。人生在世,似乎无时不刻不受到环境的困扰。面对同一种境遇,有的人云淡风轻,哭过、痛过、重头再来,有的人却逃避、懊悔,从此一蹶不振。

决定我们外在行为的,恰恰是深埋在心底、不易察觉的认知。而一次次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则将我们引向独一无二的人生旅程。

有没有一本书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如同一缕清风抚平人们心头的伤口,并指点一条与内在及周遭环境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呢?

《看不见的珍贵—赋予你内心的安定和坚强》就是这样一本具有魔力且治愈的书籍。作者渡边和子,是百万级畅销书作者,其作品曾力压“村上春树作品”和“海贼王系列”,荣登日本亚马逊第一名。她的另一重身份是修女,曾担任圣母清心女子学院前任校长和特雷莎修女的随身翻译。

这本书,是在她73岁高龄时出版的。当时她饱尝七年病痛的苦楚,但受到身边人的诸多关照,性格越发温和,对人生的体悟越发透彻。

如同尼采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那下面,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去倾听这位古稀老人的谆谆教诲,告别那些让你伤痕累累的日子,在孤独和空虚中感悟生命的珍贵、活着的幸福。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接纳自己,发现人生在世的价值

在文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似乎有增无减。大多数人害怕“被别人看穿”,对周围充满戒心。

虽然大家从心底里想做回原本的自己,但无奈要保持一心向上的状态,却距离本色的内心越来越远。

书中提到了一个开通十多年的“冈山生命咨询热线”。因为热线电话是匿名的,所以打电话的人可以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

接到的电话当中,有人因为不幸想着自杀,有人满怀仇恨和愤懑,也有人吐露难以启齿的事情。

一些平时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和痛苦“浮出水面”。似乎有人倾听了自己的声音,哪怕问题得不到解决,心里的负担也会减少很多。

生命热线成了连接电线两端生命的重要系统。有了倾诉的喜悦,一部分人恢复了自信,重拾了勇气,心灵得到了慰藉。

大家不免疑问,这些人为什么不对身边的亲朋好友袒露心声,他们顾虑些什么呢?

渡边和子指出:人生在世都有“真实的自我”和“非真实的自我”两种状态。

“真实的自我”是个有机体,会生病、会懦弱。通常人们不希望外人看到这个形象,会派出“非真实自我”完美“演绎”,同时又会感到力不从心,失去自由。

两个自我之间的差距越大,需要隐藏的东西越多,人们常常会越疲惫。

年轻时的渡边和子很不自信,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每天郁郁寡欢。直到有一天,有人对她说:真实的你,就是一块宝石。

这句话点醒了迷茫的她,让她意识到,人的价值,不在如何与别人相比之上,而深藏在别人无法代替的个人秉性之中。

把自己视若宝石,即便一时没有折射出华光溢彩,也不妨碍宝石存在的意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方能产生不惧的勇气,即便暂时跌入低谷,也不会妄自菲薄、垂头丧气,而是反思自我、直面挫折。

但连自己都不爱,又如何爱别人呢?

爱自己不是利己主义,而是不论遇到何种不堪的境遇,都可以无条件地包容及安慰自己。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嫌弃自己,对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自己和唯一一次的人生可以做到百般呵护。

人生是一场寻找并接纳“真实自我”的修行,所有让自己难过的、沮丧的、不能理解的事情都是来帮助自己进一步完善内心的。

在一次次与心灵的碰撞中,不断总结经验,用更通达的心态面对生活,遇见更好的自己。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体谅他人,让心灵变得豁达

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即便是那些不好意思诉说的小事也会让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修道士也不例外。

有一次,渡边和子完成工作回到修道院,经过走廊的时候和正在对话的两个人打招呼。其中一个人礼貌地打了招呼,另外一个人却没有搭理她。

原本是那个人小小的过失,却让渡边和子心里很不舒服。她明知道不必为此烦忧,还是困扰了很久。

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如果执着于评判他人的错误,不但不能缓解内心受到的伤害,反而愈演愈烈——无法说服自己,会不断重演过错的场景,形成对自己的反复“折磨”。

渡边和子从友人赠送的诗歌当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诗歌写道:如果你期待别人的微笑,却没有得到的时候,请不要不高兴,试着展示出你最灿烂的笑容。实际上,这个忘记了对你微笑的人比你更需要看到微笑。

看上去应该得到却没得到,还要主动给予,是做了一件让自己“吃亏”的事。但尝试过后,渡边和子不但放下了自己的不良情绪,还暗暗赞赏自己的“宽容大度”,这份收获让她感到不可思议。

让自己得到宽慰的方法并不复杂,首先通过转换思想角度,站在对方立场上看事情,产生“他可能比我更需要”的宽容想法;其次尊重自己的决心,不受对方所作所为的影响,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如此,便产生了对他人的原谅。只有原谅,才能从对方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也只有原谅了,才能重获身心的自由,重新自立。

这种方法也被她应用在自己对生活的烦扰而心生抱怨和牢骚的时候。

——摆正自己的生活态度,在自己想抱怨的时候,提醒自己“谁都会有无法告人的苦楚和无法示人的悲伤,只是如果脱口而出,势必化作抱怨”的想法,去体谅对方的心情,消解内心的不满。

有了这份换位思考的理解,看待人和事的眼神会变得温柔。也会明白,不是什么事都有必要诉诸口舌,拥有宽容的心,努力去做一个有理由抱怨时却可以淡然处之、宽容大度的人。

随着对他人理解的逐步加深,很多事便不会激起内心的“风浪”,转而变成一种平和的心态。受伤害也没关系的信念也让自己的心变得宽裕,并努力成为那个为别人包扎伤口的人。

如果你此刻正处在内心的黑暗之中,请为自己点起一盏灯,站稳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轻易被他人左右,不随波逐流,让内心充满柔软,平静和幸福也将随之而来。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为爱而寂寞,体会成长的爱

所有的恋人走向婚姻,都要经历互相磨合、接纳的过程,无一例外。

有一天,渡边和子的学生找她诉苦,手里拿着一张她丈夫的照片。照片中,她的丈夫和身边的同事有说有笑。

她有些愤怒地说:自己和爱人结合并不容易,双方父母都曾强烈反对,如今结婚才不到一年,丈夫只身在美国工作,原本以为他在那边会感到不适应,没想到他居然过得那么快乐,简直不可原谅。

虽然这对新人彼此相爱,也刚刚步入婚姻的殿堂,学生却因为“没有我的幸福是不被允许的”占有欲,对爱人颇有微词。

渡边和子指出,爱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真心去爱,随之而来还有痛苦和寂寞。

如果学生明白,爱不是掌控和占有,而是做到“不论我是否在身边,都希望他幸福”,“有没有这个人,我也会快乐的生活下去”。坚持这样的信念,便会从掌控爱人的欲望中解脱出来,轻轻松松地过一辈子。

无论是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还是夫妻、恋人、朋友之间的爱,谁都无法成为自己的所有物。

所以,为了爱,就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依附,不强求,把自己安顿好,学会“为爱而寂寞”。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场景:工作一天的丈夫回家对妻子说:这一天,太累了!妻子也说:是啊,我也很累,遇到了……如果是这样交流,可能接下来的对话没法进行下去了。

不知大家是否觉察,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谈话的主题也多围绕自己的感受。

而有效的沟通,最重要是倾听的能力。倾听不仅仅代表听到对方说的话,还要感受话语背后的情绪。理解了那个情绪,才算听懂了对方想表达的内容。

交谈中,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一直在诉说自己,就无法与对方想说的话产生共鸣,理解也会大打折扣。

书中,渡边和子提到了一个缓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重复的哲学。尝试着在对方表达的时候,不急于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鹦鹉学舌一样,重复对方的话。

比如,刚才的场景里丈夫说:这一天,太累了!妻子也说一句:是啊,你太累了!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似乎给了对方鼓励,告诉对方自己理解他的感受,让对方继续倾诉下去。

这样试着与对方产生共鸣的举动,才是对爱人真正的关怀。

爱是需要成长的。这种成长从总想合二为一,总想看清爱的人的所思所想、爱的人的全部世界,到逐渐剥离、蜕变,成为余生彼此相守,彼此成全的共度。

允许对方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保持相应的距离,并用对爱人的信任将这距离填满。这就是成长了的爱。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善待孩子,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

渡边和子一直从事教育工作,35岁便被委以重任,成了圣母清心女子学院校长。但在她中学时代,并不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她甚至被学校评为“操行”最差的学生。

在她消极对待上学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某个暑假,母亲催促她给校长写明信片,她当时写的并不情愿,也不期待有任何回音。

没想到几天后,她收到了校长亲笔书写的明信片,上面写道:“和子,祝你渡过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等着你早日回到学校。”

让她惊讶的是,自己是学校为数不多的“问题学生”,校长仍然一视同仁并一丝不苟地回复了明信片。

从那以后,她开始注意言行,从“什么都无所谓的”状态,变成了“什么都认真对待”的状态。

若干年之后,她不但被周围的人接受,而且作为毕业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正是这样一张充满爱和信任的明信片,成为了她改变自我的原动力。

而且在她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也做到不错过回复任何学生的明信片,且大多是亲笔书写;对所有的学生直呼其名,以表示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戴。

她努力通过与学生交往的小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越发自信的坚持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生活方式。

她叮嘱学生们要抑制自己的欲望,比起自己想做的事,要养成先做应该去做的事的习惯。通过培养自己对想做的事的忍耐和等待,增强自己的全局意识,获得真正的自由。

她还提示在“岔路口”的老师不要过于看重分数,忽略了人的教育——先有人,后有分。学校不单单是知识填塞的场所,而是通过展示教师的形象,让学生们听从内心声音的地方。

也提示忙碌的父母,不要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让饱受孤寂的孩子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加入飞车党,滥用暴力,沉迷网络,或者游走于夜场之间。

她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拥有趋向成熟的驱动力。当处在合适的心理环境时,这种驱动力将会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能量。

形成适合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便是老师和家长无条件的爱。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完全包容自己,即使有缺点也不会被厌恶的、充满爱的世界里。这才能让他们确信自己的价值,彰显独特的个性,并激发个人的潜能。

古生物学家泰亚尔曾说过:人的一生中只有一个义务,那就是学会爱。人的一生中只有一种幸福,那就是知道爱。

如果将孩子比作一只空杯,那老师、家长的爱便是源源不断灌入杯中的水。只有真爱溢满而出,孩子才能用爱去回报这个世界。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体会年老,接受人生严冬的降临

岁月流逝,人生经过春的和煦,夏的热烈,秋的丰硕,进入了冬的寒冷。

撰写本书的时候,渡边和子已进入古稀之际。她回想自己20岁的时候,感觉自己变成50岁、60岁,是很久远的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令自己骄傲的声音显出了“老迈”的痕迹,当一场大病后身体“零件”不听使唤,她才发觉自己的人生冬季来得这么“快”。

她多少有些悲伤和不服气,也意识到了人老原来是如此悲凉。

但转念一想,活着本身就是一个重要使命。和“活着”相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做多少”都不重要——人老时,老期到矣。

人老了,会逐渐将曾经的骄傲一层层剥离;人老了,需要低下头,谦虚地接受眼前的现实;人老了,更应该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继续爱自己,把自己的年龄当作经历岁月沧桑积累的财产。

年老是磨砺自己最后的机会。眼见着剩余时间、体力和气力逐渐减少,生活也在做减法,选择重要的、必要的事付诸行动。

比起现世的价值,更加注重在不可磨灭的价值上,这也是一种老年的幸福。

她坦言:进入人生的冬季,不应怀念已经失去的岁月,人为地篡改冬季的寒冷,而是应该更积极地触摸冬天的生命及灵魂。

如果将人生比喻为一次没有归途的旅行,有了死亡对生命的限制,人们才会考虑这一生中真正对自己重要的是什么。

谈及死亡,她还有感而发的讲述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瑞典人道格·哈马绍在56岁意外离世后留下的一本公开日记中反复提及的话——黑夜,就在附近。

作为优秀的政治家和出色的外交家,哈马绍的生活被工作填得满当当。

即便如此,他仍然在办公室的一角,为自己设置了一间冥想室。他希望在这间冥想室里,祈求外界的静寂与内部的平稳。

在担当联合国秘书长期间,他需要处理苏伊士、匈牙利以及刚果的一些棘手问题,他在日记中写道:站起来,将一切抛于脑后——绝不回头再看一眼,并且勇于说出“好吧”,这才是自由。

“好吧”,这个简单的词汇,表现出他时刻提醒自己“黑夜,就在附近”、“保持内心的平静”、“勇于承担被授予的任务”的勇气。

哈马绍珍惜每一个白昼,时刻准备迎接“黑夜”的到来,给了我们启迪:即便处在忙碌生活的漩涡中,也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古稀之年的渡边和子,已经被人生推到了死亡的前排,时间扑面而来。尤其是连年病痛,让她无法自如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而是需要晚辈多加关照。

生活的困难加剧,烦心事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她不但没有气馁,说出抱怨的话,而是从经历的每件小事中思考沉淀,理解他人的不易,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改善自己处事的方法,做那个安抚别人的暖心人。

她在书中提到的“小事”,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因为事情小,大家羞于启齿,殊不知积压在心底,久而久之也成了流血的“伤口”。

对同一件事,“忍受”和“共鸣”是截然不同的状态。

“忍受”大多内心并不接受,只是碍于面子吞下“苦果”,或者表面做秀,匆匆而过。

“共鸣”则是虚心接受的,理解别人有难言之隐,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宽慰对方的不易,清晰地剥离自己和他人的重叠,能理解对方,也能尊重自己的选择。

从“忍受”到“共鸣”,也就是从“在意外界评价,无可奈何地应付”到“坚定自己的世界观,不轻易被他人左右,不随波逐流”的转变。

当你活出洒脱真实的自己,外界的一切只是嘈杂而非伤痛,你也将获得内心的自由。

与自己的内心和平相处,真正体会到“也无悲喜也无晴”。

当你迷茫的时候,不妨重温渡边和子温暖的话:无论刮风下雨,像一朵盛开的鲜花一样,站稳站好。

请相信,还没发生的美好,一定正在路上。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三百七十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