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经络篇|十二经脉之足太阴脾经

经络篇|十二经脉之足太阴脾经

时间:2024-02-28 01:58:55

相关推荐

经络篇|十二经脉之足太阴脾经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更是艾灸的基础。经络主要分为: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十二经脉中的其中一条——足太阴脾经。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通过经脉名称我们就可以知道脾经走行在下肢内侧前缘。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主治病症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本经一侧21穴,两侧共42穴。

腧穴定位

1.隐白(Yinbai,SP 1) 井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 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泻。

2.大都(Dadu,SP 2) 荥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②热病,无汗。

3.太白(Taibai,SP 3) 输穴;原穴

【定位】 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证;②体重节痛。

4.公孙(Gongsun,SP 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 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5.商丘(Shangqiu,SP 5) 经穴

【定位】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腹胀、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③足踝痛。

6.三阴交(Sanyinjiao,SP 6)

【定位】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 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7.漏谷(Iougu,SP 7)

【定位】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内踝尖上6寸。

【主治】 ①腹胀,肠鸣;②小便不利,遗精;③下肢痿痹。

8.地机(Diji,SP 8) 郄穴

【定位】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 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9.阴陵泉(Yinlingquan,SP 9) 合穴

【定位】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 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10.血海(Xuehai,SP 10)

【定位】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月经病;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11.箕门【Jimen,SP 11)

【定位】 在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血海穴直上6寸。

【主治】 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腹股沟肿痛。

12.冲门(Chongmen,SP 12)

【定位】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主治】 ①腹痛,疝气;②崩漏、带下、胎气上冲等妇科病。

13.府舍(Fushe,SP 13)

【定位】 冲门穴外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腹痛、积聚、疝气等下腹部病证。

14.腹结(Fujie,SP 14)

【定位】 府舍穴上3寸,大横穴下1.3寸。

【主治】 ①腹痛,腹泻,食积;②疝气。

15.大横(Daheng,SP 15)

【定位】 在脐水平线上,脐中旁开4寸。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16.腹哀(Fuai,SP 16)

【定位】 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等脾胃肠

腑病证。

17.食窦(Shidou,SP 17)

【定位】 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 ①胸胁胀痛;②噫气、反胃、腹胀等胃气失降性病证;③水肿。

18.天溪(Tianxi,SP 18)

【定位】 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 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痈,乳汁少。

19.胸乡(Xiongxiang,SP 19)

【定位】 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 胸胁胀痛。

20.周荣(Zhourong,SP 20)

【定位】 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 ①咳嗽,气逆;②胸胁胀满。

21.大包(Dabao,SP 21) 脾之大络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 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④岔气;⑤四肢无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