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时间:2019-02-07 17:33:43

相关推荐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考点3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知识主线

时期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先秦

秦汉

奠基发展

(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

(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

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该是什么文字?

答案篆书。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列举宋代具有此特征的绘画作品。

答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答案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从魏晋

南北朝

到宋元

全面繁荣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

(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明清

承古萌新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归纳总结: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

基础知识

(1)文学成就(请结合语文课本记忆):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汉字

字体演变过程:

特点:由繁到简

(3)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从自发阶段到魏晋以后自觉阶段

(4)绘画:文人画及风俗画的特点。

文人画特点: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风俗画特点:宋、明、清流行。描绘市井风情, 注重写实。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5)京剧

产生: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汉剧入京,逐渐形成“徽汉合流”,兼采众长,京剧形成。

地位: 被称为“国剧”,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点释疑

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1)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写作风格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一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2.古代中国绘画风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魏晋时期

社会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唐朝

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两宋

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4)明清时期

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3.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

(2)汉赋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同时也体现了科举制的推动作用。

(4)唐末至宋元时期,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又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5)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4.宋元明清时期我国文学艺术风格的新变化与原因

(1)新变化:日趋平民化、世俗化与个性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宋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封建专制统治加强。

考题探究

1.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可以看出唐代“尚法”的审美追求,从“'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可以看出唐代“尚情”的审美追求,故选C项。根据唐代楷书、草书共存的局面可以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可以排除;三教合一与楷书、草书共存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2.下面是宋代绘画作品的有关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名人绘画作品已具有品牌化

B.社会风俗已成绘画主流题材

C.宋代绘画创作的世俗性增强

D.宋代画家以出售作品来谋生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熟食店张挂名画、绘画作品在市场出售和“工画村田乐”“往画院前易也”,说明宋代绘画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欣赏者来看都具有大众化倾向,这是绘画作品世俗化的体现,C项正确。仅凭一则材料信息不能得出A项结论;材料中只有“工画村田乐”体现了社会风俗性,B项错误;D项材料依据不足。

3.在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奉母至孝,且淡泊名利、施恩不图回报。汉代民间开始兴起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唐宋时,寒食节作为民间习俗得到了官方认可,甚至用法令维护寒食礼制。据此可知()

A.民间习俗都来源于民间传说

B.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

C.民众好恶决定官府统治政策

D.统治者创设民俗以强化专制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影响力日趋扩大,甚至得到官府认可并维护,这反映出儒家学说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的形象与儒家所宣扬的忠孝仁义思想相契合,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主导地位后,民间开始关注并纪念介子推。唐宋时期官方维护寒食礼制,也是出于宣扬儒家思想、笼络民心以维护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

4.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反映了元杂剧()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

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元杂剧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而并未涉及其艺术特色,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杂剧”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不同于传统“诗书”的体例,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教化的内容,D项错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