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见证近代中国世事沧桑的高清老照片 张张经典(下)

见证近代中国世事沧桑的高清老照片 张张经典(下)

时间:2023-07-25 11:18:51

相关推荐

见证近代中国世事沧桑的高清老照片 张张经典(下)

无锡寄畅园大门外的一条古街,街河纵横,连通运河,两岸祠堂林立,后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摄于20世纪代。(原载《老照片》第72辑)

淄川这里的煤层平均厚度六米多,是少见的优质煤矿。最先由德国人大规模开采,一战期间为日本人强行接管。摄于20世纪代。(原载《老照片》第77辑)

山东博山城分布在孝妇河两岸,照片中的城墙和城门见证了古城的沧桑。摄于20世纪代。(原载《老照片》第77辑)

母亲的老照片。一位已届老年的后人,面对母亲年轻时的照片自有无限感慨。摄于20世纪30年代。(原载《老照片》41辑)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奠都南京之后,出现内部纷争,一些粤系大佬受到蒋介石排挤,造成广东民情反弹。图为广州街头出现的反蒋标语。(原载《老照片》第31辑)

这幅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照片,洋溢着小康家庭的安宁与温暖。(原载《老照片》第31辑)

1933年,清华大学教授和家人的一次集体郊游。(原载《老照片》第78辑)

1930年,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成立,1934年2月易名为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停办。图为乡师学生在农场种植玉米。(原载《老照片》第60辑)

长城抗战爆发后,全国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前线。这张照片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自愿前来修路。(原载《老照片》第15辑)

七七事变前,日军在华北屯集精锐。图为日军北平驻屯军在使馆区练兵场操练,远处是北平市街及围观的中国民众。(原载第66辑)

二十九军大刀队为广东省女师慰劳队表演中国传统刀术。(原载《老照片》第19辑)

1935年12月30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位年轻的幼教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草坪上做游戏。(原载《老照片》第6辑)

蒋介石画像赫然出现在游行队伍中。经过〝训政〞教育,对领袖的个人崇拜,于此可见一斑。(原载《老照片》第24辑)

1936年,出任中国驻法大使的顾维钧,身穿西式宫廷礼服递交国书。(原载《老照片》第40辑)

1937年初,南京到云南的公路开通,路经苗族聚居区时,苗族人吹芦笙伴舞庆祝。(原载《老照片》第55辑)

上海一个钟表匠之家的合影,摄于1937年冬。(原载《老照片》第15辑)

被俘的两位抗日少年,等待着他们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原载《老照片》第41辑)

1938年4月,一位英国海军少校与妻子在威海刘公岛举办婚礼,场面宏大,可谓大操大办。(原载《老照片》第86辑)

1938年,活跃于敌后战场的山东省抗战游击队。驳壳枪和红缨枪混搭的武器装备与战士们严峻的面庞,反映了敌后战场的困苦与艰难。(原载《老照片》第53辑)

1944年9月8日,中美士兵联合展示在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太阳旗。前为在战斗中发挥显著作用的美式〝汤姆逊〞冲锋枪和美式手雷。(原载《老照片》第68辑)

上世纪30年代末,北京西郊碧云寺附近的街道景观。古老而破败的民居,未经硬化的路面,还有站在街上那个神情倦怠的男童,看上去一派萧然。(原载《老照片》第93辑)

1943年,滇东北小镇的居民努力去享受没有战事的片刻宁静,茶馆里和路边的人们纷纷露出笑容。(原载《老照片》第92辑)

腾冲城外,中国远征军士兵用美式〝巴祖卡〞火箭筒对据守村落的日军进行攻击。摄于1944年8月1日。(原载《老照片》第87辑)

1945年9月,中国第三方面军高级参谋曹大中视察芜湖日军集中地,向放下武器的日军官兵训话。(原载《老照片》第11辑)

抗战胜利后,新六军是首批进驻南京的中国军队。照片中中国军队雄姿勃发地站在吉普车上胜利开进南京,而擦肩而过的日军则散坐在一辆卡车上落寞地看着庆祝胜利的人群。(原载《老照片》第52辑)

1945年圣诞夜,中国空军某部人员与驻广州的美军联欢。(原载《老照片》第26辑)

1946年,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组织的各国赴美进修的护士们参加的校庆宴会,其中有二十人来自中国。(原载《老照片》第14辑)

一位少女悠然地坐在屏风前,青春盎然的脸庞流露出一丝忧郁。摄于20世纪40年代。(原载《老照片》第74辑)

1946年4月,蒋介石于青年远征军第六军阅兵典礼后,与杨森等人在典礼台共进午餐。(原载《老照片》第71辑)

庆祝双十节时的节目秩序单,写有〝静默三分钟〞等字样。摄于20世纪40年代。(原载《老照片》第93辑)

20世纪40年代,山东沂蒙山区某地的小学生在野外上课。时在初秋,孩子们拿着课本,拎着板凳,来到水塘边,整齐列坐,听老师讲课。(原载《老照片》第94辑)

民国时期,在济南机场登机的旅客。摄于20世纪40年代。(原载《老照片》第87辑)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红极一时的上海影星李丽华身穿旗袍的明星照,颇具韵味。(原载《老照片》第67辑)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后和家人回到奉化溪口老家。这张照片定格了蒋氏父子在溪口山上眺望故里的情形。(原载《老照片》第70辑)

1951年,八十三岁的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打扫卫生,接受劳动改造。两年以后,黄金荣在上海病逝。(原载《老照片》第38辑)

1955年,台北女学生在〝双十节〞的操枪表演。(原载《老照片》第43辑)

1958年儿童节,几个结伴游园的女孩子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合影留念。(原载《老照片》第74辑)

20世纪60年代,在〝破四旧〞运动中,浙江义乌各学校红卫兵在城区最广阔的义乌中学大操场〝公审〞城隍爷,历数封建迷信的种种陋习及危害。(原载《老照片》第54辑)

为了消除日本殖民的影响,蒋介石在台湾大力倡导〝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图为晚年的蒋介石与在祭孔大典上表演八佾舞的小朋友们合影。(原载《老照片》第51辑)

20世纪60年代末,香港经济开始腾飞。这些在避风港玩耍的孩子赶上了〝大时代〞,等待他们的是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发展。(原载《老照片》第52辑)

1981年2月,时为法国社会党领导人的费朗索瓦?密特朗在总统选举的前夕来我国访问。在参观孔庙时,在大成门的盘龙石柱旁席地而坐。(原载《老照片》第91辑)

1989年,一辆个体公共汽车在马路上随停随走。车厢后边挂满了乘客的自行车,司机躬下身子观察车辆底盘,旁边的售票员趁此间隙扯着嗓子喊有没有上车的顾客。(原载《老照片》第98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