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分享青花瓷器鉴定之秘密(必收藏)

分享青花瓷器鉴定之秘密(必收藏)

时间:2022-02-24 22:24:35

相关推荐

分享青花瓷器鉴定之秘密(必收藏)

三千年文化 -05-04 16:11:41

景德镇青花瓷是中华传统名瓷之一,青花瓷作为特色江西的产物在景德镇它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景德镇青花瓷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下面跟大家分享这么多年总结的一些小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附:(明朝年号)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古玩技巧:青花瓷的鉴定真假的方法技巧分享

现在市面上仿制的青花瓷数量数不胜数,而真品到代的青花瓷数量是有限的,这让大多藏友对青花瓷的真假傻傻分不清楚,那么本文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种鉴定青花瓷真假的方法:

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含铁量高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

青料鉴定法:

(一)、进口青料

(1)苏麻离青料的特征:青花色彩蓝艳,色泽浓的地方有点发黑,有明显的铁锈斑并且有晕散现象。

苏麻离青料从元代开始使用,大部分精美的元代青花瓷器上(至正型元青花)都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

元代也有苏麻离青料与国产料(石子青料)混合使用的青花瓷器,其色为蓝中偏灰,也有铁锈斑,但铁锈斑小而稀疏。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官窑瓷器大量使用苏麻离青料。

民窑也有用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使用的,色泽要比元代显的偏蓝一些。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一般都把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使用。进口苏料一直使用到成化早期,就消耗殆尽。

(2) 回青料:始于正德晚期,大量流行在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其特点是色泽蓝中发紫,色彩艳丽。

在使用时,回青必须与适当比例的石子青相配才能取得理想的浓翠效果,上等回青亦称“佛头青”,发色蓝中透紫;回青在与石子青配合使用时,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浓艳红紫,纹饰看上去显的模糊;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蓝中偏灰

嘉靖用回青料色泽艳丽,有蓝中泛紫或蓝中泛红的,也有用回青料比例过高的,可见色晕散纹饰模糊。

隆庆的回青料发色蓝而稳定,一小部分显的灰淡。

万历早期用的回青料呈色好,蓝中带紫(A),晚期由于配比回青料用得少颜色明显灰暗

天启用回青料的很少,一般都蓝中偏灰。

(3)珠明料:明代末期始见,大量流行在崇祯、康熙。呈色特点为鲜明亮丽,色泽纯正。特别适合于勾线绘画人物,在康熙时用珠明料渲染山水可以分出浓淡层次,颜色青翠蓝艳,有“翠毛蓝”之称。

古玩技巧:青花瓷的鉴定真假的方法技巧分享

4)洋蓝:流行于光绪,色泽泛紫刺眼,青料看上去很单薄,就像紫药水一样的颜色。

(二)、国产料

(1)石子青料:从元代开始一直用到清早期。在青花瓷器上体现的色泽有很多种,颜色的纯正来自于都青料的研磨的精细度,精细研磨出来的色泽比较蓝,差之的会青中偏灰,青中偏黑,青中偏暗等多种特征。

元青花使用国产料的呈色青中偏暗,偏灰。都为(延佑型元青花),铁锈斑少,有铁锈斑的呈褐色。

洪武使用石子青料,一类青花发色浅淡,色调稳定少有晕散,纹饰当中常有明显的小点无规则的散布在其中。洪武另一类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呈灰乳色,纹饰中有见少量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铁斑,呈凹凸不平状。

永乐、宣德的石子青料呈色青中偏蓝,淡雅。空白期石子青料色泽不一,大多数青中偏灰。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石子青料呈色多样,有青中偏蓝,偏灰,偏暗等多种呈色。

天启崇祯,石子青料大都颜色蓝中偏黑。

(2)平等青料:流行于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特别是在成化弘治时期官窑民窑都在使用,呈色特点蓝中泛青灰,色泽淡雅,成色稳定。青花渲染有见“棉絮”状(图)。

(3)浙料从明代万历始见,但用的较少,清代顺治开始使用较多,大量流行在整个清代。其中以雍正、乾隆使用浙料为“最”,这个“最”字就是说明雍正、乾隆两朝的色泽最好,蓝艳,青花发色亮丽。

在清代其他时期广泛使用浙料,呈色不一,嘉庆、道光青料渲染,颜色深的地方蓝中偏黑,咸丰、同治、光绪青料渲染颜色深的地方蓝中偏灰。

下面分享一些历年拍场成交高价的瓷器拍品​:

此缸胎体厚重,造型简而丰满,釉光润洁明澈。通体龙纹,衬以祥云海水、花纹繁而不乱,层次清晰;笔致生动严谨,青花色彩浓烈,八条火云龙腾空跃飞,一条海龙王搅江蹈海,充分营造出华丽而热闹的皇家气势。内壁添龙,外沿箍边的独特造法,显现出朝廷工匠的技艺登峰造极。此缸见证三朝皇廷,情系三代君王,历史价值无可比拟,流落海外经年,唯一有幸保存至今依然完美无损,极为罕见难得。

青花瓷器中的极品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口部短小,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牡丹可谓花中之魁,象征“雍容华贵,大气超凡”;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桨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纹饰宜人漂亮,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绘有象征“身份尊贵、帝王之气”宝莲纹,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系该馆的“镇馆之宝”号称十亿元不卖,一件仍在海外下落不明。这是其中一件。

盘口,长颈,瘦腹,台足,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环耳。形制高大魁伟。胎质洁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泽靓丽浓艳。自口至足共绘八道纹饰,分别为缠枝菊花、蕉叶、云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海涛、缠枝牡丹以及回文,层次清晰,繁而不乱,。它造型精美雄浑,其纹饰的历史的、哲学的、人文的艺术价值高。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与英国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藏不同之处虽然该瓶颈部无铭文,底部画回文但显然出自同一画师和工匠。此瓶为一对,是现存海外最为重要和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

此鱼藻纹,宣德以后续有仿画,入清以后或也有延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青花鱼藻纹葵花式浅盌,收录于该院展览《福寿康宁:吉祥图案瓷器特展图录》,台北,1995年,编号72。该院还有一大盌,器形、纹饰与此相近,落宣德年款,在1960年代清单《故宫瓷器录》中列为宣德窑器,前述出处,页124,但后收入展览图录《明宣德瓷器特展目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80年,编号28,图录改称其为后仿之品,似为清朝仿制。

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愈显神采。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