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不要过度依赖恐惧的力量

不要过度依赖恐惧的力量

时间:2021-04-16 08:51:33

相关推荐

不要过度依赖恐惧的力量

今天我们想聊一下内驱力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内驱力分为恐惧和欲望两个部分,做任何一件事的动机也跳不出这两样。也没有办法,人的生活总是充满着贪婪和恐惧。所以才要好好利用这一点,来引导生活。

有句话叫‘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因为怕被训,学生可以一天补完所有暑假作业;因为怕失去工资,年轻人不停的加班;因为怕阶级下滑,中产不停的忙碌。

恐惧真的是非常强力的振奋剂了,加上人对负面情绪的记忆一般都要深刻一些,它能够直接push你去做那些曾经不愿意做的事情。

从结果上来说,不管是什么推着你,它们都达到了预想的结果。“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从结果上来说方法的确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如果只通过恐惧来驱动,就像一个只有重工业没有轻工业的国家一样,会面临一些问题。

过度依赖会有哪些问题呢?

1.弦绷得太紧 容易断

非常大的问题是不可控性,持续的时间和力度都是无法因个人意志而左右的。那么就会导致如果超过了自己的耐受范围,事情的进一步发展就得靠个人的意志力来完成。

可是意志力是有限的,花在A就不能花在B上了,花的越多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这样的系统是非常脆弱的,因为非常容易造成一种死循环:

工作突然增加——要花更多时间恢复——没有时间做提高效率的事情 —— 工作加班完成——花时间恢复

“闲暇孕育美德” 我深有体会,当全天都是满打满的oncall状态的时候,人会变得憎恶和刻薄,因为没有精力去思考和冷静。那是非常可怕的。

2.小富即安

这种虽然没有上面的那么可怕,但是会带来非常大的遗憾——‘我本可以’。因为所有驱动力都来自于恐惧的话,如果达到“安全”线之后就再没有驱动力了,那么维持现状是必然的情况。

有个非常常见的例子:现在的金钱观念在年轻人中也开放了,不像老一辈人还是相对羞于在公共场合谈钱的。现在年轻人中直言喜欢钱的越来越多了,这本身没任何问题,甚至是一件好事,人民渴望追求美好生活嘛。

现在年轻人嘴上都说缺钱,缺房子缺车子缺给四脚吞金兽的票子。说大家都会的,但是真的精细计算过的人可就不多了。

“这辈子到底需要多少钱?“

算上通胀、负债、和资产积累速度,能把这个"愿望"落实到具体解决方案的就的确不多了。

talk is cheap。

这是什么呢 —— 低欲望生活。

当然我没有要贩卖焦虑的意思,我也不喜欢贩卖焦虑。我见 我遇 我解决,我写东西一直是这个思路,我也在探索解决的方案,然后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能帮别人解决一样的问题就足够了。

说回低欲望生活,说缺钱的人很多,要买的东西似乎很多,这哪里低欲望了?

因为人们心里都觉得不可能买的起啊。不可能的东西为什么要花精力想方案呢。

慢慢就麻木了。

这是需要警惕的。

说个自己的例子吧,我毕业是,刚赶上北京暴涨,接着全国跟涨一大片。全家包括未来”丈母娘“家都是力主我回西安,意志非常坚定。

可以说我是一个人在战斗的。而不巧,作为一个工程师的素养吧,我总要确定一下这个方案的正确性的,我拿了几个月的链家数据,结合通胀、涨薪幅度、理财收益、波动率等等数据,给出了一份精确到角的报告。结论就是不是没有可能性,而且随时时间推移我的数据也都差距不多,家里也慢慢支持我的选择了。

当然要是北京继续涨我也早就gg了,这里不讨论具体的事情,更多的是意思我们要多想一点,再多想一点。只要你比平均数稍微多想一点,就可以脱颖而出。

不要麻木,要主动去思考。

有的东西,就是要先相信才能看见的。

有欲望是好事,好好去引导它变成内驱力,不要让他变成消费主义,让朋友变得多多的,敌人变得少少的,才能成功。

另一个方面,这样容易禁锢自己的认知,举个例子:自信是一个人强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自信的建立也有两个途径自我认同途径。自己内心强大,说白了信仰足够坚定。可以类比“永远健康”都在问红旗扛多久的时候,能回答出来 革命的高潮必将来到也会迅速来到。

外界认同途径。很多事情就是习以为常但是不合理的,既然追求外部认同那么就适应外部标准。

没有对自己标准的大破,也不会有自信的大立。

恐惧与工作

举个例子:

我以前觉得不工作的人是混日子的,现在我发现工作的人也是混日子的。

我们惯用的思路是,我要工作,这样就可以xxx。

父母小时候让我们上补习班,兴趣班,花钱去好高中,后面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就业的专业。

嗯,花了数不清的钱给别人培养的好雇员。

当然这样在职业初期没有任何问题,资本都有原始积累的时候。

过了这个阶段的时候可以考虑换一个角度:

我有一个特别想完成的人生目标,是xxx,它的实现路径是xxx。为了实现这个阶段性目标,所以我需要用工作以xxxx。工作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占了太大的部分,尽可能的让它快乐起来,这样生活可以更加幸福。

如果单纯的用升职、绩效、奖金来驱动自己,非常容易陷入恐惧驱动。

用恐惧来驱动,总是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就是职业倦怠。嗯,今天遇到问题了,可以换,然后再遇到同样问题,生生不止。

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逃避一下,不是那么痛了,何必要解决呢,多麻烦啊。

在公司干活经常讲‘自驱动’,真正的自驱动是愿景驱动的,为了绩效的自驱动,多少还是会差点意思。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愿景。


所以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愿景来驱动内心呢?

后面的文章我们会聊这个部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