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风土│今昔沙河桥

风土│今昔沙河桥

时间:2021-12-21 19:58:53

相关推荐

风土│今昔沙河桥

风 土

今昔沙河桥

◆ 张登明

(图文无关)

九江县境内有条河,发源庐山,河水由东向西,自石门涧流经赛阳、胡四房、胡围墙、程家河、山脚湾胡、上张湾、下张湾至殷家桥,被称为沙河,地域因河得名。沙河下游西南岸有条长约450米、宽3米余石板铺成的街道称沙河街,分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段。

最初,在下街头(原沙河街镇政府东)有座桥,《德化县志》(同治版)记“沙河石板桥建于乾隆丁酉年(公元1777年)由乡绅捐建,桥头立有石碑载捐款姓名”。传说封疆大吏李鸿宾家不愿捐钱,后李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道光乙未年春(公元1835年)释回,途径沙河石板桥,乡民不许从桥上经过。“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春寒料峭、年逾古稀的李鸿宾也只得涉水而过。“李鸿宾涉水过河”只是传闻,实不可信。当年建桥时李鸿宾年仅十岁,尚未发迹,但李家隶卫屯军籍,非世居,且住河北岸,在沙河街并无房产、店铺,没有捐钱建桥也未可知。石板桥也称九节桥。可能是九节石板连成。所谓“送客不过九节桥”,意指沙河人送客到此即可,不必远送。九节桥何时被毁,无从考证。后在九节桥基础上修建一座木桥,下面用柳木做支架,支架上铺木板,因年久失修,木质腐烂,摇摇欲坠。民国二十年(1931年)沙河街乡绅商贾倪家煊等人发起募捐,拆除木桥重修石桥。在河中用大石块码成桥墩、上铺长丈许,宽、厚两尺的麻石条,共十二块。在桥头“保学”(解放初乡政府驻地)东南角立有石碑,碑文及捐款人姓名由中街头先生王先河撰书。笔者依稀记得曾见过此石碑。这是十里沙河上唯一的行人桥,其余地方是跳石,即用大石块突出河中,行人从石块上跳过,稍有不慎就堕入河中,偶发大水便不能通行,非得绕道石桥过河,给河两岸乡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1954年洪水泛滥,石桥被冲毁,水退后街人将冲散的石条搭成矮桥,弯弯曲曲。1957年,笔者随父迁居沙河下街头刘家曾走过石条桥。1958年,为适应发展需要,原沙河公社在原桥址上五米处修建一座钢筋水泥桥,桥墩用毛石勾缝砌成,桥长40余米,宽约10米,两边立有水泥栏杆。这是沙河第一次有此规模大桥,在当时可谓盛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笔者常和一群儿时的伙伴,夏夜穿着木拖鞋(两块木板上面订一道皮带)在桥上打闹嬉戏,引吭高歌……

1971年,原九江县革委会搬迁沙河,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于是在上街头(现柴桑路与沙河相交处)建起了钢筋水泥桥,两车道,长40余米,宽约20米,人称新桥;同时也将下街头桥加宽加实,称老桥。新桥桥头建有广场。改革开放后文化生活活跃,广场舞盛行,华灯初上,人们来这里翩翩起舞,构成新桥头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1977年冬,全县组织万名劳力参加县城改河修路工程,将昔日蜿蜒狭浅的沙河裁直拓宽成长4.8千米、宽60米,深4米的新河,在庐山北路与新河交界处新建公路桥1座和行人便桥3座。至此沙河上共有公路桥3座(老桥、新桥、沙河桥)、便桥3座。沙河两岸行人、车辆往来自如。

九江县撤县设区,柴桑区纳入大九江规划范围。沙河桥三十年默默奉献,已不堪重负。柴桑区实施“一河两岸”工程,区政府将河上五座桥重新规划,拆除重建。其中老桥投资500万元,设计长42米、宽20米四车道的桥梁;新桥投资700万元,已建成长42米、宽30米六车道桥梁,于春节前交付使用。新桥桥面柏油浇注,大理石扶栏,大桥上8支莲花灯组照耀得如同白昼。晚风徐来,歌声阵阵,人们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在大桥上谈笑风生,憧憬未来。

经济在发展,生活在巨变。沙河桥几经风雨变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轨迹。勤劳淳朴的柴桑儿女,正脚踏实地、昂首阔步通行于沙河上的一座座桥梁,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加友

│内容审核:陈修平

│统筹监制:江慧

●白鹿洞邮箱:jjrbbld@

●花径邮箱:jjrbhj@

聚众家,纳众声,汇众议,容众思;化微言成高谈,以博语作宏论,推社会进步,促梦想成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