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非洲猪瘟:从“歼灭战”到“持久战” 我国损失为何如此惨重?

非洲猪瘟:从“歼灭战”到“持久战” 我国损失为何如此惨重?

时间:2023-12-04 14:03:18

相关推荐

非洲猪瘟:从“歼灭战”到“持久战” 我国损失为何如此惨重?

从“歼灭战”到“持久战”的转变

半年多以来,非洲猪瘟是热门话题。自8月报道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快速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过了所有同行的想象,我们原来设想的是歼灭战,现在已经转化为持久战。行业损失惨重,农业部报道我们六月份损失16.7%,7月份还没有报道出来,国外预测非瘟能使中国的猪减少12.5%~13.5%,如果减少30%,我们就会减少1600万吨猪的供应,这个量其实比美国年产量还要多35%,相当于欧洲年度产量的70%,也有的预测减少40%,这样的话我们的缺口也就更大。从农业部调查的统计数据看,1—5月猪饲料整体下降15.2%,其中母猪料下降23.6%。现在有很多公司做了调研,调研报告比国家公布的数据更为严重,比如卓创调研结果显示,截止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损失量已近60%。

进口猪肉的前半年统计,1—5月猪肉消费下降13%,而同期鸡肉产量增加16.1%,全年禽肉增产潜力大于300万吨,同期鸡蛋产量同比增加3.2%。虽然增长比例很多,但是大家都知道鸡肉产量比较小,一年可能就一千多万吨,没有办法弥补很大的猪肉缺口。更可怕的是损失现在还在继续,到现在为止,养猪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非洲猪瘟的病没有完全控制,由于再感染的风险,比如某些猪场复产不成功,在“拔牙”后存在感染,所以生产者持谨慎态度。

我国损失为何如此惨重?

对于我国来说,在没有有效的疫苗出现以前,猪群重建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国际经验表明传播速度并不快,生存能力很强,它在宿主外存活的时间比大多数病毒都要长,消毒剂不能把它完全杀灭,所以,这个病毒在长途旅行后也能保持毒性,在环境里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历史上在非洲和整个欧洲也曾发生过小规模疫情,但造成的损失并不巨大,很快得到控制,即使没有完全清除,损失也控制在有限范围之内。从俄罗斯、西班牙的统计表看(图1),猪肉产量还处于增加状态,西班牙也没有产生非常剧烈的变化。

图1 俄罗斯、西班牙猪肉产量变化

图2中可以看出俄罗斯自从出现非瘟以后,存栏量发生了变化,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就下降了3%,之后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对俄罗斯生猪产业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俄罗斯猪肉总产量统计的结果显示(图3),从1990年以后下降并不是因为国家动荡因素,且发生非瘟之后,猪肉产量也在增加,只是存栏量有减少。

图2 俄罗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

图3 俄罗斯猪肉总产量变化

首先,我们国家没有控制好传染源,猪群高密度和糟糕的生物安全措施,还有就是生物安全理念太淡,很多人没有当回事,再有就是疫情发生后养殖场恐慌性抛售,导致疫情快速扩散,这是造成损失很重要的原因。非洲猪瘟在全国普遍存在已成为事实,系统防控能力的缺失和基层的乱象,使得“控瘟”难以快速生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