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古玉学步(182):辨古不泥书与家 遵循历史寻文化

古玉学步(182):辨古不泥书与家 遵循历史寻文化

时间:2019-05-15 11:30:21

相关推荐

古玉学步(182):辨古不泥书与家 遵循历史寻文化

辨古是一个赏玩的过程,真仿有辨识、结论有证据,真有真章法、假有假见处,就乐在其中了。

学玩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借鉴”就要有取舍,不可唯名、唯书、唯上。

大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部为正,书上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部正确,例如清人《玉纪》说古玉“三千年烂如石灰,六千年不出世则烂为泥”,到清末民初《古玉辨》则认识到“此乃臆断之词,决不可信”了,因为作者亲见三千年五彩斑斓的夏玉为证——对古玉的认识会随着考古发掘的认知而前进的。

馆藏也不一定为真(各级国家馆藏有考古发掘记录的除外)。赏古不可盲从、不必见馆就膜拜——只有在借鉴研究之后真伪了然于胸、我有我见不人云亦云,方为赏真辨真不失于偏颇。

略举一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9月第一版《古玉辨》导言部分插图《锁形玉雕件》(P46,图1),就是一件疑窦重生的“古玉”。

图1

插图标注“锁形玉雕件,汉,东方收藏馆藏”。这个标注为汉代古玉的疑窦就在锁“形”上了。

简单回顾一下中华锁具发展史:

中华锁具历史悠久,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大约有五千年历史。

早期的锁具为“绳结”(图2),没错,就是结绳记事的那个绳,除了记事外还有锁具的功能噢。

图2

最初,人类只是简单地用绳索把门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就是最早的锁具雏形。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用兽牙或兽骨制成叫“觿”(图3)的工具才能挑开,“觿”就是最早的钥匙。所以第一代锁具是绳结锁,时间在距今5000年前。

图3-1

图3-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玉觹

后来,古代先民创造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锁具——门闩(图4):

图4

门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之一,时间起于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后来经过木匠祖师鲁班进行改进装上机关,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锁——鲁班锁(图5)。所以第二代锁具是鲁班锁。

图5-1

图5-2

进入金属时代,自然又发明了青铜锁。早期的青铜锁结构简单,容易开启。大约到了汉朝时期出现了以三条簧片为机构的铜质簧片锁,俗称三簧锁(图6-1)。

图6-1A

图6-1B

图6-1C

三簧锁是中国锁具发展史上一次质的跨越,其保密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加强,所以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沿用了近2000年。所以第三代锁具是三簧锁了。

三簧锁在材质上和形状上都有不断发展,更加精美(图6-2)。

图6-2A

图6-2B

公元18世纪,英国人丹尼克·波特发明出凸轮转片的叶片锁(图7),锁内金属叶片利用弹簧控制转动,钥匙插入锁内必须先转动叶片接触到锁舌缺口才开启。叶片锁的钥匙造型美观大方,被公认为锁和钥匙的标志,许多国家把它制成大型的金钥匙,赠送给友邦、贵宾,象征尊敬、和平和友谊。当然中国也不例外——叶片锁成为中国第四代锁具,时间最早不超过18世纪了。后来还有弹子锁(图8)、套筒转芯锁等等。

图7

图8

回头看看此件标注为“汉”的锁形玉雕件形状,类似于18世纪才出现的叶片锁、弹子锁,可能吗?难道又是一个穿越——穿越2000年、穿越东西方?不能够啊。

中华古玉文化深入到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锁具当然也不例外。古玉锁(图9)也非常之多。

图9:旅顺博物馆藏清代玉锁

综合而言,对于形似叶片锁、弹子锁的东方博物馆藏“汉代”锁形“古玉”,还是存一份疑窦、多一分谨慎为佳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