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不明反者道之动 苦练太极终无功

不明反者道之动 苦练太极终无功

时间:2020-06-23 17:49:52

相关推荐

不明反者道之动 苦练太极终无功

在京城今晚飘飞的夜雨中,遥忆十八年前我和陈庆国老师学拳时,他曾不止一次的告诉我:“文宇,咱这拳是道家的天宝。不可不传,亦不可滥传。遇知音不传为有罪,遇人不淑而滥传更有罪……此拳乃性命双修之大道,非小法小术。其习练过程极为讲究次第,要依次按照体练,气练,神练三步循序渐进,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切莫跳跃习练而导致最终之镜花水月一场空欢喜。道之规律本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若急功近利之练,则拔苗助长,必然是背道而驰……”

陈师传我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太极拳之余,又兼教我八大势(十三势)、八式大架等。其间亦郑重告知于我,十三势是李氏太极创始人李瑞东祖师将杨禄躔先师之技艺原原本本继承之时于最开始的所学内容。在李氏太极古谱当中的《发明源起》里对此写的清清楚楚。所以,今后教人必须要从这里入手而不可。虽然,它不是高不可及的内容,但却是奔向高不可及之层次的重要而不可或缺之基石。

我与陈老师学习未满两年,因相距千里之外,条件不足而没有一直坚持学下去。但他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里,十三年后我终于拜入李氏太极门郑昭明老师门下。郑师将我所学缺陷之处指玄点要,使我对过去许多不明之处得以开关展窍。由此更加感受到十三势在当下的传统太极文化复兴中的重要历史角色,遂征得郑师同意,将之公布与众。而无论是线上学习(满足无法参加线下学习的爱好者的新模式)还是线下学习,大家从中的受益也都愈加的增进了我的传播的正信正行。

太极非松而不能品其独有的滋味。松是源于对人们平时养成的紧的中和。真正的松是松紧适中。而非松的没有限度。若说有的老前辈曾言一辈子都要松,松一辈子也不够。以我个人浅见对其所言认为无非两点:一个是不得法,所以松的见效必慢;一个是在得法之后,松紧适中了的感受的确是一点也没有紧的地方与感觉,而这种新的身体变化的确是要终生持之以恒,这样的松确实是无有止境的!但若不将其说出个究竟,松,这个事真的是极为坑人的!

得法之松非由无极桩这部功法入手而不可。无中生有,为万物之生源;有终化无,为万物之归宿。我们常规性的思维总是注意那个无中生有,却不曾认识到,不先将已有的归之于无,那怎么可能形成新的无中生有呢?故偈曰:大道本在尘世间,不识只因心太贪。好生恶死皆此想,先死后活性光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揭示了不舍不得,能舍才能得的真谛。这就是王宗岳先师在《太极拳论》说的:“太极者,无极而生”的真实含义。所以,练太极拳不从十三势的定步势之无极桩入手,那么,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就如王宗岳先师在《太极拳论》结尾处所言:“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无极桩是一个将杂乱的有向清净的无进行理顺的过程,是在独有的松功心法下,将无从脚下逐渐往上进行的有的新生。而练无极桩的目的就是在脚下生根的基础上练出中。中是松紧适中,动静适度,点到为止,够用就好的简称。这样练出来的效果就叫做中定。中定下形成的内在结构性状态就是太极态,处于太极态才能出来太极劲。太极劲其实不是劲,而是整体力均衡匀称的别称。因为,无极态生出来的只能是太极态,这是道生一演化过程的必经之始,所以无极桩生太极劲说的就是这么个理趣。很多人看了后,或许会恍然大悟,觉得是这么回事,就自己练去了。这又是想当然!入门引路须口授。口授不是说说的意思。而是指的面对面。看个菜谱就能成厨子,看个教学大纲就可以不用去上学……行吗?显然不行。

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真正的太极拳有内外关窍一说。真不是现在这种老师在前面教,学习的人在后面模仿,或者老师手把手纠正架子那么简单。譬如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变化你可以很聪明的理解着去做,但是你如何能够肯定你做的到位,你做的对?只有通过老师让你摸他身上每一个地方的变化,你才能有实际的记忆感受,有了这个记忆你才有了同样练法下那个度的拿捏的准绳。这就是外部关窍传授的古法真机。那种只是和你形容而不让你摸,以及摸了和他说的根本不符,没有变化之人,都不值得你和他往学。

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多少真心向道之人都不远千里,不辞辛苦,甚至是三、四千公里的超远程前来学习,这种向道之心,重道之力,你不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着你身上的变化都对不起他!所以,我虽然是以现代教学的理念来做着古传古法传播的这件事情,但实质是以师徒授受的程序原原本本的教人。不这样以诚交诚,不能称之为正能量。不坑人,不骗人,教正确的练法就是正能量。让人的信任觉得值得而对社会,生活保存着那份信任,这仍然是正能量。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回归,古传太极文化的复兴必须要建立在正能量的前提下才行。

通过无极桩的心法所形成的太极态(劲)就是内在的功,有了功之后的人体习练内容就叫做功练人。太极拳无论招式有多少的变化,但脚下无非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移动。十三势在五步当中的定步势习练之后,开始进入其余四步的练习。它练的是什么呢?是四个方向吗?非也!而是练的如何在四个方向的变化中仍然不失中,即每个练习内容都在动态中保持整体的适度适中。这就是老前辈们所说的守中,用中。如果说之前的无极桩练的是静功,那么这个练的就是动功。其中的关键在于这个功字上。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静站的时候内里就得有那个功,动起来的时候内里还得保持着那个功。练太极拳没有这些,纵有各种姿势也都叫做花架子,太极操。

很多人热衷于站桩,不喜欢动,甚至是轻视,蔑视动。这就好比有很多人热衷于练拳,而不喜欢站桩,甚至是轻视,蔑视站桩一样,都是大错特错的思维。想练好太极拳必须要从无极桩来站,要不很难形成中定的功,太极的劲。但无极桩解决不了用腰的问题,也代替不了动态当中人体六面力的形成。所以,静有静的好,动有动的好。静是动的根,动是静的延续。八门五步十三势是古人给今人留下的一个宝。我们的古传古法就是一套可以不断被复制,且见效比用时间硬磨出来要快得多的完备之法。我们的学习者在一年来的学习中的巨大进步有很多的实例。古传太极就是要把正确的太极理法结缘于当下。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交流请私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