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傅佩荣:人生的痛苦源于两个字

傅佩荣:人生的痛苦源于两个字

时间:2023-12-27 13:16:30

相关推荐

傅佩荣:人生的痛苦源于两个字

现在经济条件的提升,使现代人少了后顾之忧,日常生活也步入稳定的轨道。然而,人生的痛苦似乎越来越多。

接下来要反省的,就是如何“善待自己”了。

人生的痛苦,大半由“比较”而来。

稍加回顾,可知从小开始,为了在社会上成功,经历念书、考试、升学、求职的重重关卡,每一步都是比较之后的结果。

当然,比较使人自我肯定,享受得胜的喜悦;

万一失败了,也不妨以“失败为成功之母”做为宽慰与预期。

但是,竞争过程的压力与痛苦,依然可能是人生的最大梦魇。

现代人若想善待自己,要看是否能超越“比较”的心理。

有人当即会提出疑问:

这种态度会不会太消极呢?

是否需要别的情况,做为前提或条件呢?

的确,若是放弃一切的比较机会,固然可能省去许多烦恼;

但是成功的欣喜与在压力中成长的体验,也将一并与你绝缘了。

我的意思是:

第一,比较是不可能完全化解的,它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一项必要的结构了。

第二,我虽不能逃避比较,但是至少可以不“主动”与人比较。

第三,对于比较的结果,我要保持开朗的心情,不再斤斤计较得失。

我们不妨举一些例子,使大家更清楚地明白,人与人在某些方面实在是不必比较的。

因为人天生的资质本来就不平等;

至于在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的差异,以及个人后来念书、求学和就业中的际遇,更不是“平等”一词所能涵盖的。

庄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性也。”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在翻阅《世说新语》时,看到里面一些描写小孩子“夙慧”的故事,真是让人既羡慕又嫉妒。

我们如何能与之相较呢?

譬如,谢仁祖八岁时,父执辈都知道他是个天才儿童。

有一天,大家聚会将散,父亲要送客时,朋友们都一起赞叹:“年少一坐之颜回!”

意思是,称美他简直是在座诸人中的颜回。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在德行、才学各方面都无出其右者。

仁祖听到这样的称美,并没有很得意,却似真非真地回答了一句:“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意思是,在座的并没有孔子,如何分辨得出谁是颜回呢?

大人称美他,他却反讽大人,并反讽得既有学问又十分调皮,让人听了不禁啼笑皆非。

另外一则,也相当有趣。

有一家人姓杨,孩子九岁。

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访,杨先生不在,就唤小孩出来聊天。

孔氏看到水果中有“杨梅”,就逗小孩说:“此是君家果?”

小孩立即回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梅”是杨家的水果吗?“孔雀”是孔家的家禽吗?

当然都不是,但是对称而言,真是有趣。

更可见杨家小孩之聪明机智令人赞叹了。

还有孔融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他十岁时随父亲到洛阳拜见李元礼时,竟然可以畅言“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典故。

然后把孔家与李家拉上关系,使宾客大开眼界。

这时有一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随口回了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意思是:您现在是“大未必佳”!

这真是让人尴尬的回答。

我们小时候,主要做的事就是念书,功课繁重,尤其缺少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以致即使有些聪明,也无从善加发挥。

但是,即使如此,在看了魏晋时代一些天才的表现之后,不会降低与人比较的心理吗?

至少我的想法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我只要在自己的角色与责任上尽了力,就不必再苛求了。

若要比较,首先应该以自己为对象。

与自己作比较,就是要求自己日日进步,今年胜过去年,稍有成绩,就可以宽慰于心。

若是与别人作比较,则时时处于挑战与不安中。

并且,“别人”是比较不完的,以一人与天下人战,又岂有得胜之理?

因此,现代人善待自己的秘诀之一,应当是:

少与人比较,多与自己比较,欣赏别人的优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