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大理的苍山洱海

大理的苍山洱海

时间:2018-08-08 23:24:02

相关推荐

大理的苍山洱海

对大理的认识大都源于四个出处:一是“风花雪月”这个词;二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皇爷的“一阳指”、段公子的“六脉神剑”引出了大理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遐思;三是电影《五朵金花》,随着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边来相会”,大理秀美的风光也广为人知;第四却是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大理便是格格们梦想的天堂。说到这个,倒真让我感叹文艺的力量。想想,因文艺出名的景点真是太多了,昆明的大观楼如果没有那百八字的长联怎也不会有资格进中国四大名楼,甚至其他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无不如此。而苏州的周庄和寒山寺如果没有那副画、没有那句诗,都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吧。所以说,文学包括其他一些人文的艺术,力量真是无穷的。

我们(我、老伴和姨妹)乘昆明至大理的火车,6月17日清早七点到大理。火车是晚上9:50从昆明开出,全部都是卧铺,显然是专门用来旅游的。一出火车站,两边站满了高举纸牌的导游,纸牌上写着游客的姓名,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属于我们的导游,他自称是大理十佳导游。事实上,我游完云南后也认为他是最好的。

他带我们上旅游车,每个座位上有一袋早点,里面有几个馒头和包子,小得可以一口吃4个,另外还有一袋豆浆。导游说这是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也认同这一做法,起码可以保证不饿着肚子上路。

在车上,他简单地自我介绍,他是白族人,是旅游专科学校毕业生。在整个导游过程中,他嘴一直不停,不断地介绍大理的风土人情,景点也介绍得非常详尽,不愧是十佳导游。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大理有着“东方日内瓦”的美誉.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历史上的大理是从四川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史书中“蜀身毒道”指的就是这条通道,对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经济文化交流曾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州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州内湖盆众多,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

大理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四季温差小。因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干湿季分明。冬干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气象灾害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灾害时有发生。

早在三千年前,洱海周围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二世纪初,作为叶榆县,大理就已经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公元八世纪初部落首领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了聚集在洱海地区的六诏,建立了南诏国。公元九世纪初南诏灭亡,白族贵族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在南诏、大理国统治的500余年中,大理曾经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忽必烈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为太和县,明清两代世袭.民国二年改为大理县,1983年大理县和下关市合并为大理市。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并称为大理四景。在大理城内特地建立象征这四景的巨大雕塑。

下关风

苍山雪

洱海月

下关风:每年春、冬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由于下关地势特殊的关系,风产生一种窜上而复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产生一些奇异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自南面吹来,风揭行人头上的帽子,自应落于身前,谁知是落在身后;如人向南走,风迎面吹来,揭行人头上的帽子,理应落在身后,反而落在面前,人们对此奇异现象称为"下关风",而且下关正处在风口上,每当风季,几乎每天狂风呼啸,穿街扫巷,撩衣揭帽,因此,下关也就赢得"风城"的雅号。关于下关风,还有这样两个动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个白面书生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相爱,引起了南诏国王的不满。诏王就命罗荃法师把书生打入洱海。姑娘为救情人,向观音菩萨要了六瓶风,想让大风把海水吹干,救出书生。谁知风瓶才背到天生桥,姑娘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以至打碎了五个风瓶。刹时间、狂风怒吼,一年四季风吹不断,冬季尤为猛烈,后来人们就把下关叫作“风城”。又传在很久以前,观音化作一个老妪,背着一个风瓶,经过天生桥时,守桥土卒按照贯例要检查过往行人的货物。老妪好言劝说不要检查、士卒不听。还没等老妪说明利害关系,就硬将瓶盖打开、顿时风从瓶中冲了出来,一发而不可收。等士卒明白过来,老妪早已不见了。从此,大风日夜不停地由天生桥吹向下关,故名“风城”。正值初夏,这下关风也只能耳闻了。这是网友拍得的下关风。

上关花:据《大理府志》记载:"和山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遇润月则多一瓣,俗以仙人遗种,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其地名之。"从《大理府志》记载和民间传说,上关的和山花(又名十里奇香树)系优层一类花卉,花状如牡丹,大若拳头,色白而微黄,果壳黑而坚硬,可作朝珠故又称'朝珠花',此花种自什么时候,已无法考查。从记载里,只知道在元朝至正年间,花开得很好,每年数百朵,浓郁郁葱葱时延至夏初,才开始凋谢。由于花开放时,观者云集,特别是一些豪门显贵,带来仆从打手,借看花而骚扰地方,敲榨勒索百姓,于是有用麝香将花弄死,以后就没有萌芽滋生,此花就绝种了。带着疑问,我找到了徐霞客的《滇游日记》,终于看到了“上关花”的脸庞:“……问老妪,指奇树在村后田间……其花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二瓣,按月则润增一瓣,与省会之说同……按志,榆城异产有木莲花,而不注何地,然他处亦不闻,岂即此耶?”唉…… 原来连徐霞客也只是道听途说“上关花”的奇异,虽然他给当地人指认的“上关花”仔细地画了像,但谁也没有亲眼见过闰年花开十三瓣的不可思议,就连“上关花”很是木莲花的一个变种的猜测也没有人有令人信服的说法将其否认。

苍山雪:由于冬季积雪较厚,加之长年积雪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灿烂炫目。要在一定的位置,较远的距离,才可以全面看到这群雪山的壮观奇景,到了近处,又为群山所挡,只能看到陆续片段的雪景。但是,现在地球生态环境破坏,夏季苍山上的积雪再也看不到了,我们也无法领略这一美景了。

洱海月;洱海的水,透明度较高,湖面碧波荡漾,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 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地涌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茫然,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洱海月色,令人惊叹。国民党主席连战特地选中秋之际访问大理,不无道理。

关于洱海月,在白族人民群众中流传着多种神话和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天宫公主下凡的故事。传说天宫的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助渔民们多打鱼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多打鱼。从此,那面宝镜就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于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观赏。此刻是月头,又是大阴天,随时可能下雨,与洱海月无缘了。

“风花雪月”还是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约9点,到了崇圣寺三塔。都知道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金庸笔下的天龙寺就是大理城外一公里的崇圣寺。可惜崇圣寺的壮观庙宇毁于清咸丰年间,仅存下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的三塔。史料记载其规模:基方七里,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百九十余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尊。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住持。崇圣寺建于南诏第十主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费工七十万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四万余斤。可见当年崇圣寺规模之宏大,壮观。

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第十代王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境内,传说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有佛堂.不论男女老少都手不释数珠,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

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闻名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今天五大重器仅存三塔,另外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

崇圣寺重建,占地600亩,西依苍山应乐峰,东临洱海万倾波,海拔2199米,东西长1136米,南北宽352米,建筑面积0平方米,约占古代崇圣寺建筑面积的六分之一。主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建有法物流通处、方丈堂、客堂、斋堂、罗汉堂、千佛廓、祖师殿、佛教研究院。

大门。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背靠苍山,面临洱海,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三塔非同时所建,主塔与崇圣寺同时建造,因其高又称千寻塔。千寻塔高69·13米,有十六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千寻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然而与中原所建佛塔大有不同,中原建佛塔多为奇数层,而三塔为偶数层。中原佛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具有曲线美。

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层。下层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东面正中有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即位于此,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为明代沐世阶所书。

塔身的第一层,高13.45米,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层。东塔门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门则在近6米处。塔墙厚达3.3米。第2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层为塔顶。以第二层为例,高约2米,宽约10米,上部砌出叠涩檐,凡17层砖,每层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翘。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内放佛像一尊,龛两侧另有亭阁式小龛各一,莲花座,庑殿式顶,中嵌梵文刻经一片。南北两面,中间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东西为窗洞。以上各层依次交替。塔顶高8米,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耸的塔刹,使人有超出尘寰、划破云天的感受。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瓶下为八角形宝盖,四角展翅,安有击风锋。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外加莲花座托。塔顶四角,原有金鹏鸟,相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现金鹏已无存,仅残存金鹏鸟足。

千寻塔内装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南,北二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不到百米,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两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外观装饰成阁楼式,每角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级有斗棋,每层出檐,角往上翘,不用梁柱斗拱等,以轮廓线取得艺术效果。塔身都涂一层白色泥皮,各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瑞云、花瓶等,华贵庄重。两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 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华丽非常。

三塔具有不同于内地塔的两个特点:一是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二是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具有曲线美,与中原塔相比更为挺拔俊秀.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三座塔造型和谐,浑然一体。雪峦万仞、镂银洒翠的点苍山峙其后,波涛万顷、横练蓄黛的洱海嵌于前。三塔鼎峙,撑天拄地,玉柱标空,雄浑壮丽.是大理历史的象征,佛教盛行大理的见证。

三塔的建筑方式为平地起塔,没有地基,在三塔的塔基下,只有一些清净的沙粒,这在古今建筑中,是极其罕见的。历史上三塔经历了大大小地震达三十多次,严重的两次发生在15和1925年,大理城房屋全部倒塌,只有三塔安然无恙,最神奇的是15大地震中,千寻塔从中裂一尺许,势如破竹,旬日而合……千寻塔建筑在此地震多发带的地面之上已历千年,南北两小塔倾斜几百年而不倒,其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也留下了值得后人深入研究的宝贵实物资料。

建国后政府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61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对其进行大规模维修。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

导游指着背后的大山介绍:这就是著名的苍山。苍山又称点苍山,因山色苍翠而得名。苍山属横断山脉云岭山系,南北走向。它北起洱源,南止下关,长42公里,宽25公里,东临洱海,气势雄伟,景观别致。苍山由十九峰组成,最高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终年白雪皑皑,山顶有冰。每两峰间溶雪汇成溪流。

苍山共有十八溪,溪溪都注入洱海。苍山的云变幻莫测,以“望夫云”和“玉带云”最为壮观。每年东春之交,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白云,上下飘动,左顾右盼。继而转为乌云,形如一位身着黑服的女性。此时狂风大作,湖上波涛汹涌。这就是大理传说中著名的“望夫云”。夏秋雨后,一缕浮云轻轻飘起,绵延数十公里,如玉带一般束于山腰上,称为“玉带云”。苍山玉带云游路线是新近开发的景点。沿线有将军洞、石门关、观音堂、感通寺、中和寺、清碧溪、蝴蝶泉等景点。苍山气候变化莫测,属于高山垂直气候,山顶终年积雪,山下柳绿花红。苍山植被丰富,有冷杉、松树、栗树等树木,杜鹃、山茶、兰花等奇花异卉,盛产当归、木香等名贵药材,还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天气不好,苍山不高但很长,相机广角太小,所站的位置太近,无法表达苍山的全貌。

天气不好,我们却有幸看到天眼!

金光四射!

"钟震佛都"的钟楼。由于跟团活动,我离团时间不能太长,只能迅速进入钟楼,抢拍了一些景点。

此钟与三塔崇圣寺的镇寺之宝,筑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惜已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在这口巨大铜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按南诏建极大钟旧制而新造的, 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载了南诏建极大钟“……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极尺,其声闻可八十里……”。现在这钟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吨多.钟楼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意.

钟楼后面是雨铜观音殿,

里面供奉着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雨铜观音.

雨铜观音像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可惜文革时期被毁,重铸造的雨铜观音像依据清末遗寸照片精心复制,高8.6米,加上莲花座和须弥座总高12.6米.莲花座与观音像为铜像贴金,重11吨.造型如唐吴道子所绘细腰颇足观音像,又有大理地区男身女相的特点. 雨铜观音殿里供奉有云南省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铜铸贴金,重11吨,造型不同于中原地区,为大理地区所特有的男身女相观音。相传铸观音时,青铜耗尽、众生祈祷、感动上天、普降铜雨、百姓拾得铜片,铸成观音,故名雨铜观音。

在雨铜观音左手边的两座汉白玉须弥座上,靠东铸有坐着的水月观音是仿造千寻塔出土文物中一尊玉质的水月观音所铸。是禅宗里的一尊观音造像,佛理尚空,常以水中月比拟,诸法无实体。在菩萨像中造型比较特别,坐姿优美,随意,体现出一种女性的柔美,而少了宗教的神秘感,南诏、大理国不仅佛教密宗盛行,也有佛教禅宗的传播。

靠西铸有站着的阿嵯耶观音也是仿造千寻塔出土文物中一尊高24厘米高的金质阿嵯耶观音像所铸。大理地区盛行的是大乘佛教中密宗的阿吒力教,对观音的崇拜胜过对佛的崇拜。阿嵯耶观音是大理地区最被崇拜的一尊观音,是大理的主尊观音。嵯耶一词,据学者考证,在梵语里意为“圣”,阿嵯耶观音即为圣观音。

南诏王隆舜为表信仰之诚,曾将国号改为“嵯耶”。崇圣寺主尊观音,所崇之圣即为阿嵯耶观音。阿嵯耶观音的造型比较独特,不同于中原地区的观音,中原地区的观音皆为慈祥的女性形象,而阿嵯耶观音是产生于男相观音向女相观音过渡时期的观音,呈男身女像,是大理地区所特有的一尊观音。又被誉为“云南的福星”。

在观音殿的二楼展示有两幅稀世画卷,《南诏国史图传》和《张胜温画梵像卷》,被誉为中国佛画艺术中的瑰宝。《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宫廷画师张顺和王奉宗所绘。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所绘的《张胜温画梵像卷》成画于公元1180年,这幅画卷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与《清明上河图》一并被誉为“南北双骄”。

崇圣寺的中轴线建筑采用最高规格的金龙金凤和玺彩,两次轴线采用庄重典雅的旋子彩,廊阁内院采用活泼诙谐的苏式彩和大理地方民族风格的淡墨画。建筑彩画的精益求精,既具备了典型的佛教艺术特征,又彰显出中国传统建筑彩绘的风格和王家寺院的气派。

崇圣寺佛像以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明代黎广修所塑“五百罗汉”像和崇圣寺三塔出土文物为蓝本。山门前的哼、哈二将,大黑天神,弥勒菩萨,十一面观音、五百罗汉、释伽牟尼佛祖、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嵯耶观音像以及大理国出家国王高僧像、禅宗六祖像、转经筒、金刚杵等共铸617尊佛像都具有形神兼备的感染力。铜铸贴金的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崇圣寺中的石雕、木雕,以宗教典故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创造出一组组极具艺术张力的宗教景观,大型木雕长卷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雕刻最为恢宏,高1.8米,长117米的,镶嵌在大雄宝殿墙四壁的巨型佛龛内,为国内绝无仅有的创举长卷作品,成为永存后世的艺术珍品。由于是跟团活动,无法一一观赏,留下诸多遗憾。后面没时间去了,只拍了一张远景。

急忙赶到倒影公园。大家都在这里游览。倒影公园最有特色的是潭水能映出崇圣寺三塔的倒影,其倒影之清晰,常令游人叹为观止。在三塔寺,由于三塔过于高大,且因三塔之间有一定距离,游人要把三塔作为背景摄入,实难如愿。而在倒影公园,游人不仅可以摄入三塔,还可摄入三塔倒影,同时也可摄入漾波亭,小屿、及其倒影。

其实,三塔倒影之妙,更在于月光如水的夜晚。此时三塔倒影格外清晰,塔影四周水中繁星闪烁,玉兔轻移,人顿觉天上人间,只在一念中罢了。

蛙鸣石,撞击声如蛙鸣,大概是塔的回音,但如此空旷地,有此回声有些奇怪,而且其它石则没有。

9点半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崇圣寺三塔,当客车远离它时,我在车内拍下了她的远景,心中默默地对她说:“再见,我下次还会再来”。照片效果不太好,但它忠实地记录了她的全部身影,寄托了我对她的思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