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经历过童年创伤 现在能做什么让自己好起来?

经历过童年创伤 现在能做什么让自己好起来?

时间:2024-06-01 10:03:39

相关推荐

经历过童年创伤 现在能做什么让自己好起来?

发现父母的爱没有一碗水端平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有人会感到愤怒和难过,难以原谅这样的行为。也有人会越发懂事,希望这样可以得到一点关注、一点称赞。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方登就是这样的孩子。

地震前,她一直是家里最省心的孩子。家里只有两个西红柿,弟弟先吃了一个西红柿,剩下的一个明明可以对半分,妈妈却全部给了弟弟,她看着也不闹脾气。乖巧又懂事,平日里还会帮弟弟出头,风扇也总是让妈先吹。

地震后,小小的方登被大石压在底下不能说话,她仍然像个小大人一样,很冷静,很想活下去,硬撑着一下又一下敲石头,渴望有人能发现她。

终于,求救得到了回应。

然而,她和弟弟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救哪一个,都得放弃另外一个。

“救弟弟。”这是妈妈的声音。

“救哪个?”人们没法做主。“救弟弟……”

听到这三个字,在黑暗中心存光明的她落下了眼泪,后来的生活犹如失忆。养父问她:“登是你以前的名字吗?”她回答:“我不记得了。”选择性遗忘,是想避免痛苦活下来。原以为时间能治好一切,然而,潜意识还记得。她总是做恶梦。在梦里她走在家门口的小巷里,父亲骑着自行车驶来,母亲和弟弟坐在后头,她充满期待地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却一路向前,仿佛不认识她,最后眼睁睁看着父母带着弟弟抛下她远去。被重男轻女的母亲抛弃,在她心头划开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也就是心理创伤。心理学有研究统计,全世界大约有 80% 的人,会在一生中遭遇至少 1 次重大的创伤事件。虽然,大多数人不像方登,遇上“自然 人为”的双重创伤性事件,但还是躲不过外界的伤害:原生家庭阴影,婚恋中遭遇背叛,校园欺凌羞辱、职场打压、性骚扰,甚至性侵……

如果伤口一直没好,人就会卡在一系列的创伤模式中:

陷入自我攻击“我不行”、“我不好”、“我不配”、“都是我的错”被糟糕的情绪笼罩更多感受到不安、焦虑、无助,人际关系中容易被激怒,却又充满憋屈、压抑,心里始终开心不起来过于敏感脆弱害怕出错,害怕被否定,社交中不自信,战战兢兢,很难真正信任和依赖他人,哪怕再亲密受过伤害,就要痛苦一辈子吗?并不是。国内创伤治疗大师施琪嘉曾分享过一位女孩从创伤中走出来的经历。我想把它分享给你,希望也能带给你力量,其实改变你也可以。

她出身在一个缺爱的家庭,父亲酗酒成性,母亲脾气暴躁,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家暴之下:被衣服勒脖子,被打到轻微颅内出血,发着高烧却没人信,被逼着吃馊饭……她也曾求助身边的长辈,但都是些没文化的人,觉得小孩被父母打是应该的。向外求助没有回应,她不敢与外界接触,变得孤僻,不擅交友,童年尝尽了孤独。学生时代,下课铃一响,别人扔下笔头就跑去耍,她只能默默收拾书包独自回家,没有朋友的她多出了大把时间,就只好花在看书学习上。这反而成了她疗愈创伤的第一步。对比书中人性的极恶,那些砸在身上的厄运似乎没有那么重了。很多人遭遇创伤时,还很小,会因为父母的关系,认为这不是父母的错,只好转为攻击自己,把遭的罪归咎为是自己的错。

她一开始也是这样。后来看书多了,她越发意识到,这不是她的错。她会对自己说:“父母这样对我,不是我不好,不是我的错。”当别人还在想怎么向父母交代人生,迷茫又丧气的时候,她脑海中早已长出一种执念,原生家庭不是自己的归宿,坚信自己这辈子一定与众不同。她努力考上全市最好的初中,因为可以住宿,远离父母,让自己更快独立。中学期间,她拿到了电子琴 10 级证书,爱上音乐的她打算自学钢琴,长大从事这一行。正当她打算转艺术生,再次遇到无能为力的事,父母明确反对她的决定,没有经济实力的她,在教育上不得不依赖他们,就这样,她的梦被狠狠掐灭。但在认知上,她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所以,这当头一棒没有击溃她,反而让她更加坚硬,咬着牙撑到了大学。她决心出国考研。从大一到大三这三年,她几乎不看手机,不出门,日夜苦读,到了大四才会用微信。天不负人,收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经过这次改命般的经历,她更相信“我可以”、“我值得”。所以,到了社交氛围更开放的美国,对外封闭的心没有变得越发紧实,反而在逐步打开。这让别人有了接触她、帮助她的机会。她遇到了一个有爱的教会团体中。她们经常互相拜访彼此的家,定期聚会,分享彼此做的饭菜,通过这些相处,她渐渐感受到了稳定感和安全感,她对人的不信任在逐渐消融。借助这些外在的力量,她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好了。

本以为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回国体检却查出了甲状腺癌。可能童年早已体会过濒临死亡的绝望,她只是大哭了一场,然后有条不紊的询问病因,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她对自己说:“你之所以会经历这些,是因为你是不一样的,一定有好事情在后面等着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创伤恢复过程的体会,反而成了她对抗逆境的武器。结果,经过手术,她成功逃离癌症的魔爪。

现在的她是国外 Top50 大学的心理学硕士,她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本能。关键是你能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从思维上修正错误的认知,并从行动上一步步强化,把内在的疗愈本能重新激活。是沉溺于创伤,还是化创伤为成长契机,选择权一直都在你手上。如果你选择后者,有一个人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他,就是施琪嘉。

与其等着被照亮,不如主动照亮自己30 堂精华音频课 2 节特别答疑课国内权威创伤治疗大师首次亲授秘籍▼他是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被同行称为“施洛伊德”。是圈内公认的为数不多的大师级心理咨询师。就连国内精神分析大咖曾奇峰,对他也很“服气”。美国加州大学助理教授童慧琦评价他:中国精神分析领域只可能有一个施琪嘉,当然也只需要一个施琪嘉。08 年汶川地震,他深度参与救灾及创伤研究工作,在全国主讲过多期创伤治疗培训,并且他把自己的研究经验整理成国内首部心理创伤研究专著——《创伤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咨询师和创伤者自助必读的书籍,往往刚上线就售罄。

施琪嘉早年也曾遭遇创伤事件,突如其来的车祸,父亲去世,让他的心灵遭到重创,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沉浸在一股莫名的情绪中,痛风等症状开始出现。也是那时候,拥有医学博士背景的他意识到:“一个人心理的伤与身体伤口感染相似,有的表面上看似愈合,却在深层形成一个感染灶,日常相安无事,但在某种刺激下可能出血、发炎、化脓。”这一点,点燃了他在心理治疗领域的热情。潜心研究创伤,一扎根就是20多年,帮助了近万人走出阴影,疗愈内心,成了来访者心中最受欢迎的“创伤治疗大师”。

在心理治疗中,10 多年的医学系统训练,20 多年丰富的心理疗愈经验,给了施琪嘉难得的医学 心理学双重视角。施琪嘉告诉我们,有的人一直停滞在创伤里,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成这个过程,重新体验创伤事件的过程太痛苦,他们会被卡在某个阶段。认识和体验症状背后的情感、愿望和创伤经历,重新理解创伤,才是真正疗愈的方法。理解这些创伤背后对大脑的影响,会给心理干预和治疗打开一扇新大门,让我们专注于将负责自我调节、自我感知和自我意识的大脑部分重新激活,获得修复和成长。这次,壹心理邀请施琪嘉教授,把他多年研究成果、超过 10000 小时的个案经验,总结成一套容易掌握的创伤自愈方法,帮你走出心理阴影,疗愈内心创伤。走出创伤,其实没有那么难。跟随施琪嘉的声音,给自己一次主动照亮的机会,学会在疗愈中成长,重生。只要你拥有了这股力量,所有的痛苦,都会为你让路。

与其等着被照亮,不如主动照亮自己30 堂精华音频课 2 节特别答疑课国内权威创伤治疗大师首次亲授秘籍点击下方按钮,即可订阅课程▼

与其等着被照亮,不如主动照亮自己30 堂精华音频课 2 节特别答疑课国内权威创伤治疗大师首次亲授秘籍点击下方按钮,即可订阅课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