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第四篇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

第四篇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

时间:2023-12-02 11:32:12

相关推荐

第四篇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

罗洪忠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线上,波密县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著名的茶马古道经过这里,也是318国道线上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

这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最美冰川——米堆冰川、

中国最美森林——岗云杉林、中国最大桃花谷——波堆桃花谷,

以及易贡国家地质公园、嘎朗王宫遗址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景区景点。

中國最美冰川—米堆冰川

米堆冰川被地理学家们称作“世界级冰川奇观”,

它有着近800米落差的冰瀑布,还是一条会“突然跃动”的冰川,

这在世界冰川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在我国境内的4万余条冰川中,

只有两条冰川会做这种“特技动作”,一条是米堆冰川,

另一条便是与它相距不算远的南迦巴瓦峰下的则隆弄冰川。

当我们打开地图时会发现,在我们生存的蓝色星球上有三块白色区域,其中两块是地球高纬度区域——南极和北极,而第三块白色区域则是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孕育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冰川奇观。我国有46298条冰川,都是山岳冰川,比起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高山、河流,数量一点也不少。

波密县地处藏东喜马拉雅深处,面积近1.5万平方公里。波密县属山地丘陵,四周为山地,中部为河谷区,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北部、西部、东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山向东南延伸的分支;东部有伯舒拉岭的余支,南有喜马拉雅山的分支,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致使这个高寒山区大量降雪。积雪终年不化,孕育出了青藏高原最大的海洋型冰川群,其中有中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卡钦冰川、第三大的海洋型冰川——则普冰川,还有中国最美冰川——米堆冰川。

来自中国冰川专家的研究资料表明:西藏海洋性冰川数量8600条,而波密县全是海洋性冰川,共有2040条,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9月,波密县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冰川之乡”,一批批摄影师冒险进入这里拍摄冰川,使一大批冰川变得有图片资料可查,为天下人知晓。

波密县冰川具有典型的海洋型冰川特征,积累量大,消融量也大。正是这种特性,也给了农田、民居、草原、湖泊等景观和冰川共生的机会。波密县高山重叠,山峰林立,眺望高大的山头,如戴着一顶顶银色的“白帽子”,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波密县的雪山、冰川、森林、河流、牧场、气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波密县康巴藏族在此世代居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可谓是“人类的冰川之乡”。正因波密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色彩斑斓的面貌,历史上的波密王朝曾长期脱离西藏地方政府的统治,成为藏东南相对自治的一个小“王国”。直到清道光年间,才统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

9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了一次“选美中国”特辑,波密县境内的米堆冰川入选“中国最美冰川”,这一最美的头衔也使得米堆冰川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米堆冰川何以入选中国最美冰川?同其他冰川相比又有何出众的地方?

米堆冰川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的接合部,这里是我国最大季风海洋性冰川的分布区。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是一系列东南走向的高山,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能够沿雅鲁藏布江和察隅河谷北上,深入这一系列高山之中,并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于是在一个叫米堆的藏族村庄后的一座海拨 6385米的雪峰周围,诞生了一个壮美的精灵——米堆冰川。

米堆冰川同中国大多数冰川一样,都没有名字,有名字的冰川,大都是因为离冰川末端不远处有一个村庄,冰川的名字往往是借用村庄的名字。米堆冰川大概也是这样,因为米堆村就坐落在米堆冰川的山脚下。多年前的一个夏秋时节,我有幸走近米堆冰川,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一提起冰川,很多人会想到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景象,但现在像我这样近距离站在冰川脚下,阳光非常猛烈,我穿一件长袖已经足够,这也就是米堆冰川的独特之处。随行的玉普乡干部小张介绍说:“米堆冰川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温度也不算低,像其他大陆性冰川的温度比较低,米堆冰川不是很冷,一般都可以过去,而且在它下面有村庄、民居、农田,人与自然很和谐地相处。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在冰川山脚下拍照、休憩,捕捉着任何美的瞬间,感受着奇特的冰川风光。”

米堆冰川是我国三大海洋冰川之一,主峰海拔6800米,以频繁的雪崩、巨大的冰瀑布、发育完全的弧拱奇观而著称。雪山上有巨大的冰盆,冰盆冰雪覆盖,积雪随时可以崩落,高达十多米的断裂冰舌,发出幽幽蓝光,神奇迷人。

米堆冰川被地理学家们称作“世界级冰川奇观”,它有着近800米落差的冰瀑布,还是一条会“突然跃动”的冰川,这在世界冰川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在我国境内的4万余条冰川中,只有两条冰川会做这种“特技动作”,一条是米堆冰川,另一条便是与它相距不算远的南迦巴瓦峰下的则隆弄冰川。正是米堆冰川的独特魅力,在我国研究冰川权威机构的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办公室醒目处,挂着的正是一幅米堆冰川的大照片。

据史料记载,1988年7月15日深夜,米堆冰川突然跃动,断裂下来的巨大冰川末端冲入冰湖中,使冰湖里与断裂冰川同样大小体积的湖水狂涌而出,冲溃湖坝,数千立方米的湖水在几分钟内夹杂着泥石流翻滚而下,冲毁了川藏公路上大小桥梁18座及42公里的路基,使这条藏东南唯一的“生命线”中断达半年之久。我们采访当地村民时,他们回忆说,那年夏天天气炎热。6月27日,达到了这个高海拔地区从未有过的高温,竟然超过了30℃。

可以想象,连日的高温,不仅加快了冰川的融化,使湖水大增,更大的变化出现在冰川中。气温的增高使冰川内部的水温上升,冰川内的水温从表层到底部都高于融点,冰川内部的冰晶体发生了分解和再结晶的过程,坚硬的冰川变得有些“软”了,冰川底部融化的冰水像给冰川底部添加了润滑剂一样,变得更容易滑动了。这时如果冰川的某处发生断裂,断裂下来的冰川就会突然快速滑动,冲入末端的湖中。巨大冰体突然进入湖水中,会使湖水猛涨,冲毁湖提,爆发洪水泥石流。我走近米堆冰川下的冰渍湖,望着眼前的这两个宁静美丽的湖泊,无法想象冰川突然跃动带来的惊天能量和巨大破坏。

从公路边沿着河谷朝着米堆冰川前进,垂直分布的植被在不断变化,变换的沿途景色中河谷两侧的民居若隐若现,朴素简洁的坡屋顶民居、挺立的晒麦架,随风飘动的五彩经幡,和着家犬的嗷嗷叫声,看着牛羊悠闲的吃草,面对这样的画面,无论是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还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感到内心的宁静安详。

近些年,米堆冰川出名后,这里的村民除了种地、外出打工,有的还开起了饭店、旅店,或租马匹,或从事土特产销售,大部分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村民的日子也是一天天越过越红火,这些变化,从村民的笑脸和他们建造的住房就可见一斑。

若要近距离地观赏冰川,我们还需骑马进去。我见到几名村民坐在草地上,悠闲地聊着天,看到有游客,远远地冲我们道一声:“你好,扎西德勒。”若骑马往返一趟米堆冰川观景台,每人需要100元。

当地的牧民牵着马背上的我们一路向前,跋涉高低起伏的山间。骑马的时间不过十五分钟,却令人难忘。对于我来说,第一次骑马行走在崎岖山路上,两公里多的路程走得一点儿也不轻松,沿途要跋山涉水,穿丛林绕狭道,阳光从杨树林中穿射进来,树影斑驳,黄叶泛着金光,映衬出一片明黄色透亮的光景,人坐在马上大气也不敢喘。山高路陡,险阻重重,树木参天,原始神秘,那阵势,颇似西天取经,一路马铃声清脆,又让人恍如行走在茶马古道间。

我欣赏沿途美景,同牵马人白玛多吉闲聊起来,白玛多吉时年22岁,初中毕业后,便在山脚下做起了马匹租赁的生意,如今也有6年了,每天收入可观。他告诉说:“眼下是旅游旺季,我每天少则走两三趟,多的十多趟。4年下来,积攒了一些,准备开家庭旅馆,卖些旅游纪念品之类。”

随行的乡干部小张说:“米堆村有36户村民,全部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每户都有马匹租赁、导游,购物也有。据县旅游局统计,去年每户光旅游這一块的收入就达到上万元。未来,波密旅游部门还将继续开发这里的冰川资源,开辟新的线路,做大旅游文章。”

下马后来到观景台,米堆冰川就在眼前,倘若是天高云淡的好天气,人们不仅能目睹到米堆冰川的洁白如玉,还能见识到其健硕的身形,如果天气一般,冰川的形象会变得有些模糊,自然而然产生出另一种距离之美。由于米堆冰川地处北纬29°,而冰川末端比起北纬44°的天山博格冰川还要低,因而形成了现代冰川中较为特殊的自然景观。

从米堆村前往冰川的路上,一路的风景很美。一路向前,穿过小溪、青稞地,穿过层林尽染的山林,越往前走,就像揭开美丽姑娘那神秘的面纱一般令人怦然心动。翻越三道冰川运动留下的冰碛垅。当走上第三个冰碛垅时,一个冰湖出现在眼前,冰湖的另一端有一道宽近两米、高达十数米的断裂的冰舌,发出幽幽的蓝光,从天而下的冰瀑布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芒,似乎在诉说着亿万年的沧桑。

米堆冰川发育在源头海拔6000米左右的雪山,雪山上有两个巨大的围椅状冰盆。远远望去,整座雪山就像大佛的宝座,威严耸立。冰川两侧巍巍雪山,如同皑皑帷幔。举目所及,一片洁白。在那巍峨峻峭的雪山之间,鬼斧神工、天然浑成的冰川从绝壁上垂直倾泻到冰川末端的冰湖中,厚厚的冰层裸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蓝,冰层上覆盖着厚厚的泥沙,到处是裂缝与冰窟,走近的时候都能够听到冰层融化断裂的“咔嚓”声。

冰盆三面冰雪覆盖,厚厚的雪墙,中间是晶莹闪烁的冰盆绝壁,两条巨大的冰瀑涌着波浪从天而降,好似银河倒挂。积雪随时可能崩落,直立的雪崩槽如刀砍斧劈般,时而会听到雪崩的巨响声。冰盆中冰雪积聚多了,就会流出来,它以巨大的冰瀑布形式跌落入米堆河源头冰盆地中,冰瀑布足有七八百米高,景象奇特,突兀的雪峰险峻嶙峋,纵横交错的冰谷曲折迂回,气势宏伟,实属世间少见,游客不由得赞叹着大自然的造化。

走进透明冰川,顷刻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凝视冰川,看那晶莹的冰川从高峻的山谷铺泻而下,会久久沉浸在那超凡脱俗、雄壮肃穆的气氛之中。而山脚下绿毯般的草原上,牛群、羊群像珍珠般镶嵌在上面。恍惚间,是梦是幻已分不清。

中国最美森林—岗云杉林

向前望去,不远处的河水变得更浅,露出了一片长满水草的河滩,

一群马在河滩上吃草。青色的河水,绿色的草地,灰色的马匹,

云雾笼罩的山峰,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致,我决定继续向前走。

前面的路更加不好走,树枝长得更密,必须要拨开树枝才能前进。

好不容易穿过树林,前面还有一片很大的草地,

居然在这样的深处,还有一处人家。

波密处处皆美景,而大多依傍于318国道。仁青家庭旅馆却位于岗乡云杉林的深处,有两栋藏式小院,主人平时以耕作为业,兼营家庭旅馆。随着318国道游客的增多,仁青对外营业收入6万元。就耕作而言,全家若只守着20亩地,收入也不过3万元,旅游为家庭创收确实带来了实惠。

漫步在仁青家,窗明几净,既有藏式佛堂,也有富有民族风情的客厅,楼上楼下床铺也挺舒心,来到二楼的阳台上,环顾四野,周围的田园错落有致,一树树桃花开得正艳,宁静致远。最令人奇妙的是,在另一栋四壁亮堂的客厅里,随意一摁快门,雪山被收入图中,“岗云深处有人家,窗含西岭千秋雪”,多么富有意境的家庭旅馆,游客能不爆满吗?

岗乡云杉林之所以如此有名,与岗乡自然保护区息息相关。岗乡自然保护区距离县城22公里,处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东北部,这里山水相连,古木密盖,以名贵树木云杉、冷杉、高山松为主。云杉树长势十分整齐,高大巨树拔地而起直插云端。保护区东西宽约12公里,南北长约24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1%以上,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暗针叶林。

,岗乡云杉林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丽的原始森林”排名第六,也被外国人评为“西藏的瑞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过这样的评价: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波密县岗乡,蕴藏着中国最大、最好也是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它虽不似天山雪岭那样秀美,但其原始、茂密和壮观,可称“唯我独尊”。中科院植物学家李渤生曾进入这块森林考察,在撰文中这样写道:“进入(岗乡云杉)林内,可见树体下部枯枝脱落,宛如仙境中一片由巨型树干组成的清阔空间;上部隐约可见的巨伞林冠几乎将天外的世界全部遮掩,偶尔透入帷幔的一缕阳光竟显得那么耀眼夺目,像一把闪光的利剑,将林中的浓雾劈开。我几乎跑遍中国各地的森林,但当我来到岗乡时,却找不出语言来形容这片森林的伟岸。”

我们从仁青家庭旅馆出来,进入岗乡云杉林深处。越往里走,林子越密,阴翳蔽日,最后的晚霞从隙缝中筛漏下来,如丝如线。四周全是硕大的树木,地上厚厚地积淀着松针和败叶,踩上去软绵绵的,跟泡沫垫子似的。还好有路的痕迹,可以不用太费劲地往前行。

过了岗乡以后,路的右手边就一直是布满大树的山,左手边出现了一条很宽阔的帕隆藏布江,缓缓地流着,相对比较平缓。可以看出以前这里是个林场,有很多以前伐倒的树干,躺在那里,长满了青苔。地上有很多美丽的小花、蘑菇和色彩亮丽的小野果。

就在这时,雨下得有些急,正愁躲雨时,我们仔细一看,前面10米处有一个巨大的云杉树,半空中长满了寄生的藤蔓,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凉亭。秦始皇登泰山在一棵大松树下避雨,将其封为“大将军”,我们也给这个大云杉树起个好听的名字——“大凉亭”。我们迅速跑过去避雨,望着脚下静静流淌的帕隆藏布江,远处长满云杉的山峰时隐时现,偶尔还可以露出白色的雪峰。

不远处的河水变得更浅,露出了一片长满水草的河滩,一群马在河滩上吃草。到了河边草坪,刚才吃草的几匹马,看到有生人过来,已经渡河而去,到了河对面的草地,有些更胆小的,干脆躲入了丛林。

离开仁青家,又经过帕隆藏布的那座吊桥,望着奔腾而去的帕隆藏布江,意識到自己就要离开岗乡云杉林了,我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末走进岗乡云杉林考察,被当地村民称誉为“森林女神”的徐凤翔。

1978年,徐凤翔教授年已48岁,却毅然告别执教多年的南京林业大学,只身赴西藏高原林海。当她进入色季拉云杉和冷杉林时,发现这里的森林蓄积量属高产丰盈地区。可就在这时,有人介绍说,波密岗乡云杉林远胜于色季拉。

1979年,徐凤翔专程前去探访。刚进入岗乡后,只见宁静的村庄坐落在高大挺拔的高山松、云杉林之间。远处,雪峰晶莹,近处大卡湖水平如镜,能清晰地看到水中“鱼翔浅底”,湖滨草地上还有几匹马在悠闲地活动。当时,徐凤翔被这“世外桃源”式的情景所陶醉,她的思绪中立即涌出一首小诗:“宁静的村庄,悠然的牧场,云杉挺立,山花绽放。这是否是江南风光?不!这是西藏的岗乡,看雪峰林立沃土香。”

当然,徐凤翔是不会沉醉于观景的,她此行的主要目的却是寻找高蓄积量的云杉林,于是向当地牧民打探。牧民们说:“沟里有很大很大的神树。”她们攀坡过沟,果真发现了一片又高、又密、又粗的云杉林。从此,徐凤翔开始了连续7年的定点调查与测定。

徐凤翔对这片林不但进行林木调查,还进行林分的结构组分调查,划分为7个垂直层次。如灌木层主要由较喜温湿的三桠乌药、花楸、小檗、峨眉蔷薇等灌木和小乔木组成;草本层有多种蕨类和阴生阔叶草;林内苔藓层也很发达,形成了毯状蓄水层;至于层外植物,有常春藤、蛇葡萄等藤本植物攀援于树干,使这片森森的密林既伟岸庄严,又繁茂多姿。

对于徐凤翔来说,要认识岗乡云杉林,解析一棵棵样木必不可少。她清楚地记得,当采伐一棵树龄244年、树高超67米的云杉树时,当油锯伐进树干约1/4处时,树干中的水像喷泉似的涌射出来。当树放倒一瞬间,真是地动山摇,树干会摔成几节,一些枝叶也会横飞出去。若不及时躲避到安全地带,横飞的枝干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徐凤翔便招呼大家由里向外跑。可当这棵云杉树枝干落地后,刚刚拼命向外跑的众人,又都拼命地往回跑,尽量捡拾分散的枝梢,以便准确地测定树干与枝叶的生物量。

在岗乡驻地,徐凤翔所在考察组经常遭到生物的骚扰。小至草虱,防不胜防地扎人吸血,而草虱头部也扎入皮肤内。拔草虱时用手轻弹其尾部,或用香烟把它熏昏,才能连头一起拔出。若拔除时其头部可能断在体内,严重的需要开刀方能取出。还有一次,当他们返回驻地途中,顺便采了一些蘑菇佐食,但当时天色已晚,未能仔细鉴别,有一两朵毒蘑菇混入汤中,大家就餐后很快就有了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徐凤翔顿时觉得头晕、四肢发麻。翌日清晨,考察队8人均卧床不能野外作业了。徐凤翔多年热心于岗乡云杉林的考察,当地村民给她起了个藏名为“辛娜卓嘎”,藏语意为“森林之女”。

徐凤翔凭着多年考察,发现岗乡以云杉和冷杉为主,部分密林下还生长着密集的箭竹,这里的森林拥有罕见的生产力,个别地段每公顷的蓄积量超过2400立方米,约为我国东北林区的3倍,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暗针叶林。徐凤翔发现了这片针叶林宝库后,将科研考察成果上报有关部门,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肯定,成为珍惜西藏高原生态优势、保护高原生物资源的重要开端,此项课题获得了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徐凤翔没有止步,率先提出将高原生态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首创了以高原为研究对象的生态机构——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小木屋),使高原生态的研究领域在世界科学范畴中占有了瞩目的位置。正是她的忘我工作与呼吁,岗乡云杉林才被人们所重视,岗乡自然保护区也才得以建立。20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小木屋》发表后风靡全国,徐凤翔扎根岗乡云杉林的事迹,感动了亿万读者。

中国最大桃花谷—波堆桃花谷

在蓝天、白云、绿水、雪峰、草地、青山的映衬下,

波密的桃花显得格外夺目。白色的桃花如脂如雪,

是那么骄傲,那么水灵,那么晶莹,那么透亮;

粉红色的桃花灿若朝霞,像姑娘扬起的笑脸,

洋溢着青春的光彩,真实再现古诗中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的景象。

3月28日,以“壮美冰川跃云端·静好波密藏桃源”为主题的林芝市桃花节波密县分会场暨“中国最大桃花谷”——波密县波堆桃花谷开谷仪式在波密县文化广场举行。在此次开幕式上,波密县举行“中国最大桃花谷”开谷仪式,县委副书记、县长边巴与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总部理事会理事郁志超为“中国最大桃花谷”——波密县波堆桃花谷揭牌,还举行了首届“桃花仙子”“冰川王子”选拔赛颁奖仪式、桃花节美食品鉴会等活动。

波堆桃花谷何以成为中国最大桃花谷?也许一组数据就能让人感受到它的独一无二。波堆桃花谷主要包括扎木镇、古乡、倾多镇的9个村,面积达155平方公里,比内地很多县的面积还大。桃花谷平均海拔2740米,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帕隆藏布江,为波密带来典型的江南气候,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在波堆桃花谷的田野山谷,随处可见一种高大粗壮的野生光核桃树,最大桃树胸径竟有1.43米。

为了测到这些光核桃的具体数据,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有关专家进行了一周的实地调查。专家们估算波堆桃花谷约有光核桃树近20万株。专家们通过生长锥法,并结合树干砍痕年龄分析,桃花谷70%的光核桃树龄约360年,树龄最大的约680年。

桃花在中国比较普遍,栽培历史非常悠久,是传统的园林花木。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骚客对桃花的赞美之情溢于纸面,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佳句。这时,也许您会问:桃花那么普遍,波密的桃花难道与众不同?4月初,我有幸走进波堆桃花谷,感受野生桃树的魅力。

从波密县城往西10公里,便进入了波堆桃花谷,处处可见野生桃树,每年三四月桃花盛开,蔓延至四五十公里开外。这条沟究竟有多长?从下到上一字排开,以前有3个乡:倾多、许木、玉仁。由于山深林密地广人稀,人们大都分居住在河谷冲击台地上,有的乡骑马从这头到那头要走三天。

沿沟谷而上,坡堆藏布河水清澈见底,在冰川时代遗留的乱石河床中跳跃奔泻,激起浪花。两岸芳草萋萋,隔三岔五长着漂亮的楠木树,那些树木水桶般粗细,挺拔的树干,婆娑的枝叶,犹如风姿绰约的少女,养在深闺人未识。山上一律是无边的森林,笼罩在一片雾霭中时隐时现。

沿着河谷上行,走近一块平坝,坝子上出现三五成堆的红色,错杂点缀于绿树青苗之间。沿着坡堆沟走上几十公里,到处都是,遍山遍野。

我走近一片桃林,太阳刚从东山项上爬出来,将雪山照得金光灿烂,变成了金山。天更蓝了,森林更绿了,桃花更艳丽了,清晰地显现出了不同的色彩层次:有粉白、有淡红、有桃红、有嫣红,如同耀眼的朝霞炫人眼目。

说起波密的桃花,看过广东卫视《行摄天下》栏目中“寻找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观众,都会略知一二。为了领略波密桃花的风采,《行摄天下》栏目组团不远万里奔赴波密,对波密三月桃花的盛情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主持人一句“美得令人窒息”给了波密桃花最好的评价。

千百年来,波密人就懂得保护桃树,从不砍伐,现在波密的桃花不能以“棵”或“枝”计算,田野里、庄园内、山坡上、河流畔,甚至雪峰巅,都能看见桃树的倩影。老的有上百年的树龄,小的还只是单薄一枝。

事实上,波密人视桃树为圣物,桃花刚谢结果时有祭祀的习俗。他们何以如此重视野桃树,原来桃树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前缺少食用油,波密人从桃仁里面提取食用油。桃仁油清香,炒出的菜味道香味十足,至今令他们回味无穷。波密人不仅将其用于烹制食物,还用来保养皮肤。

波密的野桃树之大,出乎人们的想象。有的树干大到三个人合抱,少说也有几百年的树龄。枝头的累累果实,因为是野生长不大,最大的个头如杏,吃起来淡而稍带甜酸。当地群众将它发酵后用来喂猪。尽管如此,被利用的野桃還很有限的,大多数果实都落在地上腐烂了。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每逢阳春三月,桃花芬芳,馨香四溢,引得人们结伴趋之。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开放,枝丫错综的桃林,大片环着小片,小片衔着大片,看不到边际;一树树,缀满枝头,一簇簇,密密匝匝。远观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近赏俏丽妩媚,似少女初妆。

人们品评桃花,总觉得她在温暖的春天开放,比起顶风冒雪报春的梅花,似逊一筹。但如果你见过高原的桃花,就会改变看法。那盛开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着富饶的春之山河,又像是一团团云霞,映着充满生机的波密大地。波堆沟桃花美丽而不张狂,娇艳而不妖媚,柔枝铁骨傲雪开放,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并繁衍出无数后代,装点江山,使高原更美,其品格绝不亚于梅花。

走进坡堆藏布河谷,也许是汲取了众多冰川的水分,也许是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洗礼,波密的桃花分外鲜艳。在蓝天、白云、绿水、雪峰、草地、青山的映衬下,波密的桃花显得格外夺目。白色的桃花如脂如雪,是那么骄傲,那么水灵,那么晶莹,那么透亮;粉红色的桃花灿若朝霞,像姑娘扬起的笑脸,洋溢着青春的光彩,真实再现古诗中“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的景象。

记得画家董希文20世纪50年代曾来西藏采风,画过一幅叫《春到西藏》的油画,反映的就是波密春天的景色,里面也有桃花点缀。但它所展示的画面毕竟有限,怎比得眼前景象这么博大壮美。其实,我们的先民在上古时候就盛赞桃花,他们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先民们将桃花看成是宜室宜家的吉祥物,只有身处此景,方可领略它的意境。

在波密赏桃花最佳时间,大约是每年的3月底至4月底。若运气好,赶上波密下雪天,在雪中欣赏桃花,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当世间万物逐渐被大雪吞噬,唯有傲立的桃花与其争春。只见天地间一片苍茫,让人分不出哪是雪花,哪是桃花,只是那星星点点的粉色在告诉世人,她就是与雪花共舞的桃花了。

我有空闲便钻进桃林里,直到缤纷的落英铺满小径,花心变成豆大的毛桃。如果是夏秋之际途经这里,开车师傅要是心情好的话,多半会选一棵路旁结果最大最多的桃树,把车停在树下,让大家爬上车厢去摘野桃,直到满载而归。

波密县地处国家“大香格里拉”旅游区腹地,也处在茶马古道的重要地段,有着葱郁的原始森林,皑皑的山峰,不息的江水,奇丽的现代冰川,四季如春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迥然不同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始,波密县承办了林芝桃花节波密分会场活动。每年3月底至4月底是赏桃花的最佳时节,游人闻香而来。若是遇上下雪,雪中桃花静谧地盛开,雪花点缀在桃花瓣上,在这样一个如画的天地里赏桃花,仿佛身处仙境。

易贡国家地质公园

我们来到易贡茶场边上的村子,也是离滑坡点最近的村庄。

村中一个老人告诉我说,滑坡时正是晚饭时间,

当时突然地动山摇的,他还以为是地震了。

跑出去一看,村子边平地起了一个山坡,且还在往村子这边扑来。

他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如不是村中其他人把他架起往外跑,

说不准被石头砸死了。

到易贡茶场,往远处看去就是易贡湖,现在已经很小了,被古朴茶树环绕。让人奇怪的是易贡湖全然没有湖的气势,除几洼积水之外,就是白白的细沙滩。易贡湖曾是西藏著名的外流湖,湖水面积约22平方公里,湖体呈河道形,湖长17公里,平均宽度1.3公里。易贡湖何以成为眼前的样子?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气物理学家王维曾到这里考察,当他再次来到这里时,非常痛心地说:“从前的易贡湖确实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那时的易贡湖,可是波光粼粼,烟波浩淼。湖后的高山又像横空出世的天墙,倒映在湖中,美极了。”他多年后来重回西藏时,就特别想去看易贡湖,没想到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真叫人难受。

不用说王维很痛心,没有见过易贡湖以前风采的我也惋惜不已。易贡湖原来是一块肥沃美丽的盆地,居住着数十户藏族同胞,易贡藏布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这里。可就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到百年时间里,却经历了两次大的山体崩塌灾难。英国探险家F.贝利19曾来到易贡湖,在《无护照西藏之行》书中,记录了这个湖泊的形成来由。

藏历猴年(1901年)七月十二日,易贡藏布江上游的茶隆河谷空发巨大泥石流,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水有三天流不出去。住在河谷下方的人提心吊胆,知道大水坝总有一天要决堤成灾,都纷纷迁到山里等待河水泛滥。第三天下午,水坝决了口,泥石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易贡藏布江河谷冲去,易贡河左右两岸有5个村庄被埋没。当时还有一件怪事:洪水爆发时,石头和泥巴滚烫滚烫的,人们说脚都被烫出泡来,但第二天泥石流冷却了,大量泥石横积在易贡河中,筑起了一道拦河坝。易贡河水堵塞,渐渐形成湖泊。由于水位上涨,淹没了卓村许多房屋,很多牛马也都淹死了。湖水在一个月零三天之中持续上涨,而后拦河坝顶端裂口,湖中水位才下降。这次泥石流给下游带来巨大灾难,下游珞巴人土地发大水,奇形怪状的人体横尸遍野。

当历史过去不到百年,易贡湖再次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塌方。2000年4月9日20点05分,易贡藏布扎木弄沟发生特大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完全堵塞了易贡藏布河,形成了长达4.6公里、前沿最宽3公里、高达100多米的近喇叭状天然坝体,堆积体约3亿立方米,这是一次世界上都极为罕见的山体大塌方。这次灾难堵断易贡藏布江两个多月,积蓄水量30亿余立方米,易贡茶场和湖边村子土地、草场被淹没,4000余人被迫搬迁。

我们来到易贡茶场边上的村子,也是离滑坡点最近的村庄。村中一个老人告诉我说,滑坡时正是晚饭时间,当时突然地动山摇的,他还以为是地震了。跑出去一看,村子边平地起了一个山坡,且还在往村子这边扑来。他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如不是村中其他人把他架起往外跑,说不准被石头砸死了。

2000年6月8日大坝溃决,60米高的洪峰持续6个小时,至6月11日湖水放完。造成易贡藏布、帕龙藏布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桥梁全部被冲毁,川藏公路上的咽喉——通麦大桥被冲毁,波密县至林芝县段交通陷入瘫痪,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近万人受灾,成为与外界断绝联系的孤岛。

易贡藏布江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南侧、嘉黎县附近的高原雪山,呈北西西流向。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下游都处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北侧外围,这里以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为中心的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是现代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地区,地应力集中,山体破碎,地质基础薄弱,也就是这里多发生山崩、滑坡、雪崩、冰崩、泥石流等。2000年地质灾害造成了约8平方公里的森林瞬间化为乌有,以前通往易贡的公路也被冲毁了。易贡地区地质活动频密,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遗迹为世界罕見。2001年,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设立为“易贡国家地质公园”。

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2160.8平方公里,位于西藏东南部波密县与林芝县交界区域、雅鲁藏布江东岸,是一个以罕见的巨型高速滑坡地质灾害遗迹为主体,且有国内最大的现代海洋性冰川,集雪山群、堰塞湖、冰湖、峡谷、瀑布、泥石流沟、角峰、铁山等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在易贡国家地质公园,还能看到“反向河”地质遗迹景观。易贡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沿着古生代时期的裂谷带发育,易贡藏布流向南东,帕隆藏布流向北西,两条大河相向而流,几乎成一条直线,故两河汇合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条河,但在地理上是地道的反向河。

从忠玉乡的盆地出发,沿着易贡藏布冲刷出来的巨大疤痕,在随时可见的野生动物陪伴下,来到波密县的八盖乡,也就到了易贡国家地质公园。在幽雅静谧的原始森林,既有难得一见的易贡铁山,还有全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钦冰川;既有闻名百年而今被冲毁的易贡湖遗址,也有悬崖峭壁上的八盖谷“天险”;既有水从天泻的“莲花生浴水”瀑布,也有易贡特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遗址……

易贡国家地质公园以罕见的巨型高速滑坡地质灾害遗迹为主体,有着国内最大的海洋性冰川,是一个集雪山群、堰塞湖、冰湖、峡谷、瀑布、泥石流沟、角峰、铁山、温泉等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