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从印度经典《薄伽梵歌》中找本书思想的源头(臣服实验)书评

从印度经典《薄伽梵歌》中找本书思想的源头(臣服实验)书评

时间:2019-12-03 11:52:30

相关推荐

从印度经典《薄伽梵歌》中找本书思想的源头(臣服实验)书评

最近在听奴隶社会公众号的”诺言”课程,一诺在课程里面推荐的这本书,决定买回来看。从开头到结尾一口气读完,很久没读过这么好的书了。我评价一本书的好坏标准是:我和书是否有共鸣。这本书让我对“无为”,思维方式和生命选择有了新的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又开始拾起印度经典重读,找到了这本书的理论来源。

一,本书的理论来源——业瑜伽

1,什么是“业”?

业(Karma)的字面意思是行为,包括行为和行为的结果,所以“业”也叫做“果”,“业报”也叫做“果报”。

业是印度的重要哲学思想,早在吠陀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后来这一哲学思想被佛教继承下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到我国。

业的主要内容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一个人做了好事会带来好的回报,反之是坏的回报,这种哲学理论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都做好事,不做坏事。

业分三种,过去业(Sanchita)、现在业(Prarabdha)和未来业(Kriyamana)。

三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我们的生活现状,包括我们的性格都是前世业的果,而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会带来将来的果。过去的业无论是好是坏,我们已经无法挽回,只能默默承担,而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会给我们将来,甚至下一世带来影响,但这个果报是可以避免的。

2,什么是“业瑜伽”?

瑜伽(Yoga)的字面意思是“联结”、“合一”的意思,凡是可以实现“个体”与“宇宙”合二为一的修行都可以叫“瑜伽”。

业瑜伽(Karma Yoga)也是一种瑜伽,是通过“无私的行为”实现“合一”的瑜伽。

我们的行为,包括思考、语言和行动,这三种行为都能带来行为的结果。而这些行为的产生根源是头脑中有了某种想法、某种需求和欲望,接下来就会去思考如何满足这些欲望,之后就会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实现。

这种欲望让我们行动并承受果报,而摆脱果报束缚的方法就是“做事不求回报”,凡是做无私奉献的行为都是业瑜伽。

我们熟悉的印度国父甘地就是个业瑜伽士,一生都在为印度的独立奋斗,他自己并不追求任何物质回报。

3,《薄伽梵歌》中关于业瑜伽的阐释:

根本上,我们什么什么也没做,一切都是至上能量所为,我们只是至上存在的工具,由此把一切行动灵性化。所有的工作都是自然能量作为,你不是行动者而只是一件工具。

他弃绝对行动结果的执着而永远满足,无论成败,心如止水。

摆脱欲望,心意和感官的控制,弃绝对一切事物的占有。这样的人,尽管他从事行动,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什么也没有做,因此也不会招致任何业报。

他拜托了执着,内心充满自我认识,虔信地为主服务,他的一切业的束缚全被取消。

总结:《薄伽梵歌》中关于业瑜伽的阐释像是一个论点,臣服实验是一个举例论证。作者迈克的臣服实验,其实就是业瑜伽的最高表现。

二,作者的臣服实验

1,实验步骤:

“这项实验有两个步骤:一、如果生命以某种方式呈现,而他抗拒的唯一理由是出于个人喜好,那么他就放开自己的好恶让生命做主;二、在步骤一的基础上,带着这份明晰的觉知,他只要去探寻眼前的状况,要他做些什么就行了。”

2,核心问题:

臣服实验的核心问题是:应该在脑中编造另一个现实并用它来对抗真正的现实,还是放下自我,投身到那创造完美宇宙的现实力量中去?答案是:我们应该将个人意志与身边的自然力量结合。

他说:“我个人的偏爱好恶不会指引我的生活方向,我专注于把生命交给我的事情做好。从不期待回报,恭顺的看着事情的自然发展。我允许我的生活被一个强有力得多的力量所指导,那就是生活本身。”“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只是不断的放手,不再抵抗。

2,我的理解: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焦虑的,我们不停的对未来做各种规划,试图当生命的掌舵人。我们对未来充满各种期待,生活只要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我们就会紧张恐惧。其实一切都是自然之力的结果,都是生命的馈赠。生命可以很好的自己运转。所以,越放手,越自由。运用臣服的心态(平静,开放)。抛弃好恶拥抱变化、顺势而为臣服生命,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宽阔的人生之流。

三,”臣服”的东方表述:“无为"

看完易经后,我开始用阴阳的思维理解“无为”,认为只要做事情,就会出现好坏两个方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以老子说“无为”,人应该顺应自然。

看完《臣服实验》后对无为又有了新的认知,书中有一段话对无为做了非常棒的诠释:

没有要做的决定,有的是你和你面前事的交互。认为我要去做决定,是因为我有各种牵挂,欲望和恐惧。唯一能帮助我们的,是放下,释怀。如果你能放下自己的这些欲望和恐惧,那就没有什么决定需要做,剩下的只是生活本身。

作者迈克认为他的成功方式很简单:全心全意做面前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的时候要像为宇宙工作一般。

序言里一诺说如何做成一件事:我们一般都会以科学的视角剖析一个成功的人和成功的事,但是你永远无法复制。做成那件事只是因为那件事是正确的事情,我们只是这件事中的一个工具,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好,事情就成了。

这让我想起了“牧羊地儿童村”的故事。

25年前,贝天牧和妻子潘姆拉来到中国当老师。1991年,因为一次在福利院当志愿者的经历,他们与孤儿结缘,并收养了一个残疾女孩,之后又陆续收养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和一个患有唇腭裂的男婴。1999年,坚持在福利院做志愿者的贝天牧夫妇萌生了自己创办福利院的想法,于是他们辞去工作,成立“菲利浦海德基金会”,开始运营一个小的福利院。

放弃自己的工作,花光自己的积蓄去救残障儿童,这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昂贵的土地房屋,他们如何做成这件事的呢?其实过程和《臣服实验》作者的经历极其相似,他们都是臣服实验者。

当有人听说他们在找房子收养孤儿,政府人员主动找上门来,要提供一块33亩的土地,价值足足有上百万美元。当贝天牧在琢磨报价多少时,对方先开口了:“一块钱”。当土地有了,正愁没有钱盖房子的时候,美国电视台忽然打来了一个惊喜的电话,告诉他:之前那个被烧伤的孩子的报道上了美国电视台。观众们感动不已,寄来了好多支票,要援助这个孤儿院,最后筹集到268000美元。听说建房子需要帮忙,他们身边的人也纷纷伸手援助。水泥、瓦片、砖材、涂料,到房间的电路开关,再到各种家用电器,各种各样需要的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过来了。

现在牧羊地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区,有兴趣了解的朋友点击下面链接,看《一席》演讲里关于牧羊地的介绍。/x/cover/ivhdlwlilniytsp/g0195dxm4sr.html

四,破除“我执”

1,与“小我”做斗争。

单纯的阅读经典和冥想并不能让人破除我执,我们还需要在事情上磨练。当迈克发现他的领土上被建造另外一个房子的时候,他非常生气,没有做出正面冲突而是回去冥想了。他观察到自己内心的情绪被自己喜好的所控制。最终决定利用这件事来磨练自己的心性。他破除了自己的固执己见(小我),选择了解放自我,获得自由。他认为这件事并不是别人的错,是生命之流将我置于此地。

2,在服务他人上,破除“我执”。

为人选高于为己,老子《道德经》也反复强调“利他”的思想。我们并不是禅坐就能证悟,如果有机缘可以奉献大众,迈克选择在行动上和金钱上帮助他人,他去监狱与囚犯一起冥想,给别人讲授瑜伽真知。他把工作上赚来的金钱全部捐赠,用于扩建庙宇,补充禅修营的资金。

补充:《薄伽梵歌》中关于无私行动的说法:

主克里希那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条灵修道路:冥想者的自我认知道路和其他人的无私行动之道路。(自我认知道路即智瑜伽,无私行动之道路为业瑜伽。)

仅靠放弃行动并不能从业的束缚中获得解脱,人的成长来自于无私行动。这两条道路是分不开的,相辅相成。我们应该把两条道路结合起来。

我们有四个人生目标——履行人的指责,赚取财富,获取物质和感官享受,解脱。其目的是为了个人和社会渐次而系统的成长和进步。灵性的生活的成功并不是过早的穿上僧袍并去维持一个精舍,或者过一种没有首先征服欲望,愤怒,贪婪,傲慢,执着和嫉妒个敌人的生活。

五,灵感与逻辑思维。

一,灵感的定义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尝尝提到灵感,特别是从事艺术和文学相关工作的人。灵感通常被我们定义为灵通感应;文艺、科学创造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创造能力。其产生虽带有偶然性,且它的获得离不开创造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灵感是不能用感觉器官的,它是一种精神的相互交通,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 。

从字面上理解下什么是“灵”,灵的繁体字是 靈 ,下面是一个巫字,女巫代表与天神的沟通。所以灵字代表人与天神沟通的结果。

二,创造灵感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区别

作者迈克在书中描述了很多个出现灵感的场景,让他看到了创造灵感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区别:

我们称之为意识的东西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一面充满逻辑和思考,它会把我们已知的组织为复杂的思考模式以得出逻辑解决方案。另一面是直觉的,以灵感为动力的,它可以让我看到一个问题后立即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但是那些突如其来的灵感来自何方呢?做什么能让人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呢?

他认为灵感是在寂静中自然生成。冥想,这种让脑子中声音安静的训练,可以为我们打开灵感的大门。

六,关于各种宗教的一致性。

宇宙中有一个潜在的真理,而人类所有的认知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真理的认识。物理,生物,心理,宗教都是从不同方面阐释真理的一致性。

平型参照的方式说明了真理的一致性

万事万物的本源别名

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作为一个典型的射手座,放荡不羁爱自由是我骨子里的个性,我以前所理解的自由是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自由。而现在我认为这种自由过于狭隘和低级。真正的自由是透彻理解生命后,心灵上所获得的巨大自由。它不再被任何有形的东西所限制,无论做什么,都是合一的状态。

八,我对成功的定义的理解。

真正的成功并不是物质上的成功,而是个人的觉醒,自我实现。

九,关于冥想。

冥想是作者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关于冥想对我们身心的帮助已经无需多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行才是关键。

从年初三月份开始,我几乎每天都打坐一会,不能说现在对我的改变有多大,我只是希望能能把它坚持下去。

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什么都不做。当你静下来打坐的时候,你发现你的思绪乱飘,你完全控制不住你的心意。你的杂念像你心理的一匹野兽,你要经常长期的训练降伏它。

那么怎么正确入门打坐呢?《西藏生死书》和《人间事剧场》里有写过,不过我还是希望能有一位老师指导下。打坐的方式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关于打坐的方法,我有时间会专门写文章来分享。

最后和大家推荐几本书(也是文章中提到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薄伽梵歌》《西藏生死书》《道德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