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通海震后文物修缮保护工作近尾声

通海震后文物修缮保护工作近尾声

时间:2019-04-18 04:51:18

相关推荐

通海震后文物修缮保护工作近尾声

专项资金支持 社会力量参与

通海震后文物修缮保护工作近尾声

[ 玉溪网发布时间:-11-05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点击:0 ]

素有“礼乐名邦”“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美誉的通海,不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还得到了较好传承,同时还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先进县”。走在通海古城,人们总会被这里的古代建筑所吸引。地震来袭,导致很多文物受损严重。时间过去了一年多,震后文物修缮保护工作进展如何?还有哪些文物亟待修缮?为此,记者前往通海县文物管理所了解情况。

地震来袭,文物受损

8月13日,通海县发生5.0级地震,8月14日再次发生5.0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均位于通海县四街镇附近,受灾区域主要在通海县和江川区。记者从通海县文物管理所了解到,由于地震波纵横交错,致使很多文物受损。为此,通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秀山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街常氏宗祠、河西圆明寺、河西文庙、河西大兴福寺、小新村三圣宫、杨广法明寺、杨广文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新慈济寺、义广哨宋氏宗祠、黄龙宴公庙、河西苏氏宗祠、汉邑马克昌故居、九龙池大寺,共14项文物进行排查,发现存在墙体开裂、檐翼角倒塌、戗脊断裂、木构件榫卯脱落、兽头脱落、瓦屋面松动、墙体倾斜、墙皮脱落等不同程度的受损情况,修缮工作迫在眉睫。

为确保受损文物安全,市、县文物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预防措施,但受损文物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个别建筑仍存在整体倒塌的危险。

修缮中的三圣宫外景

依靠政府力量,启动修缮工作

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通海县文化和旅游局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成照片拍摄、资料收集等工作,积极开展“8·13”通海地震受损文物抢险、修缮经费的申报等前期工作。

11月,按照云南省文物局通知要求,通海县请专业设计人员完成了7个文物保护单位抢险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包括秀山古建筑群、四街常氏宗祠、河西圆明寺、河西文庙、小新村三圣宫、杨广法明寺、河西大兴福寺。

据通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波介绍,地震受损文物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经勘察评估、逐级申报、方案设计等程序,11月,国家迅速下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专项资金400多万元,这让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备感欣慰。7月,修缮工作正式启动,截至10月15日,已完成河西圆明寺的修缮,力求年底完成所有项目的修缮。在修缮过程中也出现了未曾遇见的新情况,比如河西文庙部分梁柱被白蚁蛀空、四街常氏宗祠外围搭建了临时用房等问题,这些问题让文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意识到文物保护日常巡查和管理的重要性。

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波介绍情况

社会力量支持,弥补资金不足

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要对文物进行很好的日常管护,除了依靠国家及各相关部门下拨的专项资金外,最重要的是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李波说:“四街镇者湾村茶花寺观音阁是一座明代建筑,属于市级文保单位。我们在勘察中发现观音阁残损比较严重,需要20余万元才能完成修缮工作。在修缮中,市级文管部门匹配资金10万元,县政协补助资金8万元,者湾村的老人自发集资4万多元,多方出资共同完成了修缮。”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龙池大寺,为清末建筑,由元山、九龙、碧溪三个村(社区)共同管理。平日里,三个村(社区)与街道共同出资请专人管护。通海籍的企业家文天福,两次捐资总计126万元修缮九龙池大寺,不仅新建了广场,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还对寺内建筑进行了修缮。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甸高村关圣宫是清康熙四十年的建筑,前殿属乾隆年间建筑,大殿建于康熙年间。地震前,关圣宫就存在大梁倒塌的危险。村里老年协会的退休工人发挥带头作用,邀请村里的老年人一起到县里多家单位请示汇报,最终申请到5万元资金,对关圣宫进行了修缮。

采访中,甸高村的老人们平静地告诉记者,社会力量修缮文物和古建筑,在通海人看来是平常事,大家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而且更多人愿意这样坚持下去。

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效弥补了专项修缮资金、文物保护工作资金不足的状况。

三圣宫中殿出现偏移的梁柱已矫正,屋顶也更换了。

修缮中的三圣宫

据李波介绍,小新村三圣宫的修缮已接近尾声,当地村民对修缮效果非常满意。为此,记者驱车前往杨广镇小新村的三圣宫。

三圣宫三面环山,两股山溪终年流淌在寺院周围,整体形状像一条大船。据了解,三圣宫始建于元末,历经明清重建重修,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为三进式两院布局,由大殿、后东西两厢、中殿、前东西两厢、前殿(重檐)及前、中、后的6个躲间组成,199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内的木雕格子门,出自清末通海木雕大师高应美之手,这也是三圣宫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据三圣宫内67岁的看护人员包林生介绍,地震后整个寺院出现了屋面松动、墙体开裂、墙皮脱落等受损情况。此次修缮更换了松动的瓦屋面,矫正了偏移的梁柱,替换了殿内受损的木头并做了防腐防潮处理,对裂痕进行重新堆砌和粉刷等处理,估计近期就能完工。

环三圣宫一圈,记者在后院的大树下看到了供人们休息的几套石桌椅。包林生告诉记者,这些桌椅是村里的老人自发修建的,连三圣宫的日常管理也是村里的老人在负责。

这一趟,记者不仅对通海震后文物的修缮工作情况有了了解,还深切地感受到通海悠久的历史文化,对这里的老百姓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文物修缮保护工作得靠政府资金支持,靠社会力量参与,更得靠根植于群众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玉溪日报记者沈杰文/图)

编辑:蒋婵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