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心阳虚证/肾阳虚/肾阳不振

心阳虚证/肾阳虚/肾阳不振

时间:2023-08-12 08:59:08

相关推荐

心阳虚证/肾阳虚/肾阳不振

心阳虚证/肾阳虚/肾阳不振的危害与调理

心气虚证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神疲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心阳虚证指心阳虚衰,温运失司,鼓动无力,虚寒内生,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心气虚与心阳虚均可见心悸、胸闷、气短等症,但阳虚证有畏冷肢凉、色晦暗等表现,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气虚证则疲乏等症表现明显。

心之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所引起,临床以胸闷胸痛,心悸冷汗,恶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心悸、胸痹、奔豚气及西医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

心阳虚证多因素体阳气不足,或发汗、攻下之品用之太过,骤损心阳而致。心阳虚证常由心气虚证发展而来,以心气虚表现为基本症状,常见心胸憋闷,甚则胸痛,心悸,恶寒肢冷或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淡或青紫,苔白,脉沉弱。由于心阳受损,不能温煦肢体,故见畏寒肢冷;阳虚则生寒,寒凝经脉,心脉痹阻,胸阳不展,所以又见心胸憋闷,或作痛,甚或口唇指甲青紫,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弱等虚寒之象。因汗为心液,若心阳虚进一步发展到心阳暴脱,不仅心液随之外脱,而大汗淋漓,肢体温度亦由寒凉变为厥冷,以致影响肺主气、肾纳气的功能,出现呼吸衰微;更因阳气虚脱,精神随之涣散,而致神志模糊,甚则昏迷,脉微细欲绝,呈心阳衰亡之象。由于心阳本于肾阳,所以互相影响:肾阳虚衰,水气凌心时,可致心阳亦虚;而心阳虚亦能损伤肾阳,出现尿少、水肿等症(见表)。

心阳虚证治宜温通心阳,常用桂枝甘草汤合人参汤。若心阳暴脱,急以参附汤之类回阳救逆。

〖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

【提要】论汗出过多致心阳损伤的证治。

【解析】本证成因:发汗过多,导致心阳耗伤。多与素体心阳虚弱有关。

主症和病机: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汗出过多,心阳暴虚,心脏缺乏阳气的庇护,心下悸动不安,故以双手交叉护于心胸部位。治宜温补心阳,用桂枝甘草汤。

【治法】温补心阳。

【方剂】桂枝甘草汤

【方义】桂枝辛温,甘草甘温,二药合用,辛甘化阳,能温补心阳,养心定悸。本方为补益心阳的主方,药味虽然简单,但桂枝用量大至四两,且一次顿服,故清代医家柯韵伯称本方为补心阳之“峻剂”。张仲景治心阳虚证常用桂枝、甘草,如治疗误下心胸阳气不足之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心阴阳两虚之炙甘草汤、治疗心脾气血阴阳不足之小建中汤等,皆有桂枝和甘草的配伍。可见桂枝甘草汤是温养心阳的最基本的方剂。

【临床应用】《千金要方》记载用桂心、甘草各等分治疗口中臭,临卧以三指撮,酒服,二十日香。现代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悸症的治疗,多见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临床特征有脉虚、苔白、舌淡。亦有经验用本方开水冲泡,代茶频频饮之,治疗低血压症状。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原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提要】论心阳虚烦躁的证治。

【解析】本证成因:误用火疗,又误用攻下,致使心阳受损。

主症和病机:烦躁——心阳虚弱,神失所养,以致心神浮越,病人因此烦躁不安。故温补心阳,潜镇安神,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分析说明]

【治法】补益心阳,潜镇安神。

【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方义】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复心阳。桂枝甘草汤桂枝用四两,且一次顿服,而本方桂枝仅用一两,分三次服,甘草倍于桂枝。[用药原因]

龙骨、牡蛎——涩可固脱,重可潜镇,故二物可重镇潜阳,敛浮越之阳,安神止烦。

龙骨、牡蛎合桂枝、甘草,阴阳相济,标本同治,可达到安神止烦的效果。

有注家认为,此证之烦躁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心阳虚损,它与烧针之火气内陷、扰于心神也有关系。方中龙骨、牡蛎可重镇收敛,清微邪而除烦。

【临床应用】本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心悸、烦躁为主症的病证。日本有医家用本方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现代多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消化性溃疡等病,亦可用于心阳虚所致烦躁、失眠、心悸、自汗、遗精、遗尿等症。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原文】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

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擘) 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提要】论心阳虚惊狂的证治。

【解析】本证成因:表证,医者误用火疗强迫取汗,遂致汗出过多,心阳被伤。

主症和病机:惊狂,卧起不安——汗为心之液,心液丢失过多则心阳亦受损伤,心阳不足,心神失养,于是出现惊狂、卧起不安。此证虽以心阳虚损、神失所养为主要病机,但单纯的心阳虚损、心神失养只会导致烦躁,而不会导致惊狂。本证既有惊狂,则提示还有痰浊扰神之病机。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其中用蜀漆去痰浊,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治法】补益心阳,镇惊潜阳,祛痰安神。

【方剂】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方义】本方由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而成。桂枝、甘草——为主要药物,温养心阳,以救亡失之心阳。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补益中焦,以充化源,同时助桂枝甘草温养心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蜀漆——即常山幼苗,味辛苦而性寒,配牡蛎,犹能涤痰化浊,安神止狂,在本方尚可消除火疗过程中进入心胸的火邪。今临床多以常山代替蜀漆。诸药合用,共奏温复心阳、镇惊安神、化痰开窍、止狂救逆之功。本证因火逆为病,故本方亦相应名曰“救逆汤”。

[本方去芍药的目的]

【临床应用】现代本方可用于感冒、流感、疟疾、精神分裂症、痢疾、气管炎、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等。

(4)桂枝加桂汤证

【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提要】论汗后心阳虚奔豚的证治。

【解析】本证成因:误用烧针发汗,导致汗出过多而误伤心阳,下焦寒气乘虚上冲。又有针处被邪毒感染。

主症和病机:针处被寒,核起而赤——针孔被邪毒侵袭,局部气血凝涩,卫阳郁结,出现红肿硬结。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心阳虚损,君火不明,则下焦寒气乘机向上奔冲,发为奔豚。奔豚病发作时,病人感到有一股逆气由少腹上冲心胸,同时伴有胸闷气促、心悸不安、恐怖欲死的症状;病重时甚至见冷汗或眩晕、跌仆等现象。当逆气复还于下时,诸症消失。其治疗方法,外用灸法开散邪结,内服桂枝加桂汤扶助心阳、平冲降逆。

[鉴别]

【治法】温养心阳,平冲降逆。

【方剂】桂枝加桂汤

【方义】本方为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重用桂枝,与甘草相配,能够温补心阳,强壮君火,以镇下寒气。更佐生姜、大枣,辛甘化阳,增强桂枝甘草温阳功效。桂枝还能平冲降逆,即方后注所注“泄奔豚气”。白芍酸寒,仲景治心阳虚诸证大多不用白芍,此方用白芍,旨在缓冲气之急,并且监制桂枝辛散之性。

【临床应用】现代临床本方可用于心脏病、头痛、眩晕、胃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结肠炎等病具有心胸不适、有气上冲感者的治疗。

鉴别:以上四方证均为心阳虚证,但在具体病机病情上有所不同。桂枝甘草汤证以心下悸,欲得按为主症,属于心阳暴虚,心脏失养之重证,故用大剂桂枝甘草汤急煎顿服,以急补心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以烦躁为主症,是心阳虚,心神浮越所致,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补益心阳,潜镇安神;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以惊狂、卧起不安为主症,不唯心阳虚损、心神失养,而且兼痰浊扰神,故用救逆汤补益心阳,镇惊潜阳,祛痰安神。桂枝加桂汤证以气从少腹上冲心之奔豚为主症,是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所致,故用桂枝加桂汤温补心阳,降逆平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