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如何叙事(四)详略得当

如何叙事(四)详略得当

时间:2023-09-18 10:26:14

相关推荐

如何叙事(四)详略得当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1、辨析材料、分清主次

有些同学的作文之所以详略不当,就是因为不会辨析材料,分不清材料的主次。或平推平拥、平均用力,把作文写成主次不分的流水帐;或主次颠倒、喧宾夺主,以致改变了写作的中心,写得文不对题。有篇反映学校一日常规生活的作文,想通过早操、课间操、午间生活、课外活动、主题班会、每日小结等方面表现学校一日常规生活的特色,但由于每一部分都用了差不多的文字,差不多的写法,致使文章成为一篇地地道道的流水帐。

文章的中心是衡量材料主次的唯一标准。能够突出中心的就是主要材料,这样的材料要详写,甚至精雕细刻,不惜笔墨;照顾过程、结构完整或行文连贯等方面的材料就是次要材料,这样的材料要略写,甚至一笔带过,惜墨如金。在这方面,《社戏》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这篇小说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之所以写得详细,就因为这三部分最能表达这一中心,是主要材料;乡间生活、得以看戏的因由之所以略写,是为了照顾整个情节的完整性,是次要材料。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必须根据既定的中心辨析材料,分清主次。

[课堂练习]:某同学要写一篇题为《助人为乐的好少年》,想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好少年”助人为乐的精神,请分析他这样写合适吗?

第1段:人的自私、冷漠的种种表现

第2段:儿童落水无人救

第3段:歹徒行凶无人管

第4段:“好少年”把一个迷路的儿童送回家。

[简析:反面的材料写得太多太详,以致喧宾夺主,淹没了写作的中心,导致作文失败。]

2、确定详略,点面结合

根据平时的情况看,有些同学写不好作文并不是由于分不清材料的主次,而是不知道怎样详写和略写。一般地说,详写就是把材料写得具体些、细致些,用的文字多一些;略写就是写得概括些、粗略些,用的文字少一些。比如要写一朵好看的花,就需要从花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运用大量的形容词和多种修辞手法进行细致描绘,极尽渲染一个“美”字,这样的写法就属于详写。如果只说“这里盛开着一朵美丽的花”就属于略写。详写与略写是相对而言的,至于详到什么程度,略到怎样的地步,必须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而定。

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掌握详写略写的具体方法后,还要注意二者的结合。有一种写作方法,叫做有点有面、点面结合,这种写法与有主有次是基本一致的。点上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典型材料,需要详写、细写;面上的材料就是次要材料、一般材料,需要略写、概括地写。写文章没有“点”,就不能突出中心;没有“面”,就不能反映全貌。

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写出的作文就会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比如写“我班的同学爱学习”这个题目,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同学作为“点”,把他们的事迹写得具体些、详细些,以突出爱学习的中心,再选几个同学作为“面”,写得概括些、简略些,以反映全貌。写“北京旅游记”,以故宫、颐和园、八达岭作为“点”,突出北京文化古迹的特点,其余的景点作为“面”,以反映北京文化古迹的全貌。议论文中列举事例一般也采用这种方法。

例文:小辣椒

小辣椒是我的同班同学,本名叫李腊梅,叫她‘小辣椒’是有原因的。

那是一天放学时,她的同桌不小心把她的钢笔碰到了地上,笔尖沾了泥。这可了不得,就像捅了马蜂窝,她马上就炸了。本来嗓子就很尖,再使劲地喊,把我们的耳朵震得嗡嗡直响。她的同桌说:“我赔你一枝就是了!瞧你邪乎的,都要把人吃了!我看你以后别叫李腊梅,就叫‘李辣椒’吧!”从此,这个绰号就传开了。

“小辣椒”越来越“辣”,谁要碰着她点儿,不管有意无意,她都丁当二五和你吵一通。

有一次,值日生洒水,不小心把水洒到她新穿的裤子上。她一看,自己最喜欢的新裤子溅上了水点,她那很尖的声音又响了起来:“你是瞎子啊,往人家裤子上洒水?你看我穿新裤子眼馋咋的?你怎么这么坏,不要脸的……”她声音越来越高,空气好像都被惊吓得不敢再走动了。我急忙上前把她俩劝开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一个说:“‘小辣椒’可真是的,这么点小事也吵架。”另一个同学伸了伸舌头,接着说:“不愧是‘小辣椒’,真够‘辣’的了。”叫她小辣椒的同学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还当面叫。她不但不生气,反而说:“‘辣’点有什么不好?省得受别人欺负!”

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辣椒”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努力,活动积极,被同学们选为班级的文娱委员。她那又高又尖的嗓子这回可大有用武之地了,可她的“辣”劲却仍没有改。

那是去年初冬,同学们都穿上了棉衣,只有王凤没穿,冻的脸色发白,整天哆哆嗦嗦的。“小辣椒”一看就来气了:“该死!天这么冷,怎么不穿棉衣呢?”“还没做好呢,我妈有病……”“得了得了,怎么不早吱声?我有一套闲着呢,你等着!”还没等王凤应声,她就跑回去了。不大一会儿,她就把自己的新棉衣拿来了。她把棉衣往王凤怀里一塞,命令似的说:“快穿上,别显你抗冻!”王凤说什么也不要,她火了,高嗓门又上来了:“你怎么这么烦人?你是聋子是哑巴还是木偶?”不管王凤同不同意,一把拉过来就把棉袄往她身上套,边套边说:“该死的,穿衣服还得别人想着!”她忽然又乐了,“你们看,太合身了!”她又亮开嗓门高兴得笑了起来。

现在的“小辣椒”经常帮助王凤等家庭困难的同学,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和同学闹意见了。但她还是一身“辣”气,说话风风火火的。同学们虽然还是叫她“小辣椒”,但是这已经是亲热的赞美的称呼了。

[简析]文中所记的是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因为她的性格很有一股“辣”劲,所以得了“小辣椒”这个绰号。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选用了三组材料:第一组是“小辣椒”绰号的由来;第二组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辣”的一种表现;第三组又通过一件事写“辣”的另一种表现。下面我们看看这三组素材在文章里是怎样处理的。第一组“绰号由来”,在开头指出“叫她‘小辣椒’是有原因的”之后,写了她得这个绰号的缘由:“那是一天放学时……这个绰号就传开了。”这个段落当然不可少,从她得名的由来中,已经初步显出了那种不让人的“辣”劲。文章在这里采取了略写,并没有展开写这件事的详情,甚至连李腊梅喊些什么也没有具体写,可是她当时的神态、话语已经给读者留下了具体的印象。这一小段对全文来说,仍然是“交代”性质的,确实应该采用略写。

然后作者用一个小小的过渡段转入第一个事例,这个过渡概括了很多事例,然而只有一句话:“小辣椒”越来越“辣”,谁要碰着她点儿,不管有意无意,她都丁当二五和你吵一通。

这样提起下文之后,详写了一件事:“有一次……省得受别人欺负!”这一段详写对于展示主人公那种“得理不让人”的性格特点是很有作用的。与前面交代绰号来由一段相比,这一段写得要细致多了。不但写出了“小辣椒”的具体语言,而且点染了当时的气氛,写了同学们的神情动态。不仅如此,还特别提及她自己对这“辣”的看法:“辣”点有什么不好?省得受别人欺负!这一句补充很重要,它说明了“小辣椒”的“辣”,不是有意欺负别人,而是“自卫性”的,不让别人欺负自己;同时还告诉人们,她这个特点是有一定思想支配的。文章到此,已经把这个“辣”的特点写清,没有再补充的必要了。因此,文章到此一转,写“小辣椒”的变,这里又有一个小小的过渡:

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辣椒”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努力,活动积极,被同学们选为班级的文娱委员。她那又高又尖的嗓子这回可大有用武之地了,可她的“辣”劲却仍没有改。

这样说到了她的变,是变得更积极,同时告诉大家,她的“辣”劲并没有变,给人留下悬念,并由此引出第三组题材的描述:“那是去年初冬……她又亮开嗓门高兴得笑了起来。”

这是文章用繁笔写得最详细的一段。这一段是正面事例,她反映了主人公思想感情的重大变化,由动不动就和同学争吵变为处处关心别人,体贴有困难的同学。她对别人得关心、体贴仍然通过她那种“辣”的形式表现出来:她从家里拿来自己的棉衣让王凤穿,当王凤迟疑不穿时,她又火了,说王凤是聋子、哑巴、木偶,埋怨说“该死的,穿衣服还得别人想着”;王凤穿上了,她开心地大笑起来。这一段写得生动、逼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一切语言、动作、表情都是性格化的,只有“小辣椒”才会有这种表现。至此,“小辣椒”的特点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所以文章就此收笔:

现在的“小辣椒”经常帮助王凤等家庭困难的同学,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和同学闹意见了。但她还是一身“辣”气,说话风风火火的。同学们虽然还是叫她“小辣椒”,但是这已经是亲热的赞美的称呼了。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繁简得体。从材料和中心的关系角度来看,重点事例有两个,一反一正,互相照应,而前者又是后者的烘托,所以在详写之中仍然有一定的区别。关心和帮助同学的描写是全篇的重点,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最为有利,所以这一段写得是最为精细的。这两组素材虽然最为重点材料来处理,但它们又不是孤立的,中间穿插一些概括性比较强的记叙。这样一来,详写略写搭配得当,文章就显得充实,主要人物也就写得丰满了。

[课后作业]《父爱》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2、灵活运用人物描写方法, 注意叙事线索的交待;

3、选取典型事迹来体现父爱,注意详略得当。

例文:父爱

又是一个周末,莉静静地坐在床沿上发呆。同寝室的其他五个人都走了,她感到很孤独,很伤心……刚考入这所离家十几里路远的重点高中时,她感到高兴,有一种解脱的感觉,但日子一长,她不免时常想家,特别是周末,看着其他同学又说又笑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她便加伤感,许多次暗暗落泪。她总是觉得自己像天空一片孤独的云;像一片被狂风刮得东撞西碰的落叶……

外面的天空黑了下来,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莉抬头叹了口气,用手背擦去眼角的泪水,这才觉得屋里已经很暗了。她拉亮了电灯,对面墙壁上的一幅画映入她的眼帘。那里寝室里的小芳中午刚挂上的,画面上一只娇小的猫咪正偎依在妈妈的怀里,老猫咪静静地注视着小猫咪,轻轻地抚摸着它。

莉的眼睛又一次模糊了,她想到了爱、母爱,妈妈那和蔼的脸庞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她想到了妈妈给她做的荷包蛋,想到了妈妈给她梳头时的幸福感觉,想到了要开学时妈妈连夜在灯下为她做新书包的情景……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想站起来马上回家,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但一想到家中的父亲,她的心又冷了——她和父亲之间的隔阂是无法消除的,她坚定地这么想。

的头埋进了被卷里鸣鸣地哭了起来。

“莉……呀……”忽然从窗口传进了声音,她坐起身,是的,是有人在喊她。莉走到窗前,楼下路灯下面站着一个人,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竟是她的父亲!她有点不知所措,连忙用湿毛巾擦了脸,急步走了出去。

父亲仍然穿着那件时常穿的已经泛白的蓝色中山服,在灰白的灯光下,他的脸显得更加苍老了,身子也有些微弯了,此时正有些局促地看着莉。但这些都引不起莉的可怜:爸爸在十几年中,忙工作,忙生产,就是没为莉忙过一次。看到莉,父亲不自然地笑了,很像是有些歉意。“莉,你妈想你这星期又不回去了,她让我给你送些钱和粮来。”说着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十元钞票,又拿出一叠况换好的饭票。莉只是默默地接过来,仍然微微低着头。父亲又问了:“你还要什么不?我给你送来。”莉轻轻地说:“不要了。”“那我就走了。生活上不要太仔细,注意身子。”“嗯。”莉心里突然感到了一丝暖意,抬头看了父亲一眼。父亲的眼光却很快地转向了别处。“那我就回去了。”父亲说着就转身要走,却又似想起了什么事情,转过身来。“差点忘了,你妈让我捎几个鸡蛋给你。”说着双手插进了两个口袋抓出了四个鸡蛋,笑呵呵地说:“温着呢,到底把它暖热了,刚才买时还是凉的呢。”莉瞪大了双眼,父亲也后悔自己说漏了嘴,双手拿着鸡蛋有些颤,显得很担心的样子。

莉的眼泪涌了出来:“爸爸!”

她接过了那四个鸡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