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读李煜《深院静 月如钩 昨夜风兼雨 帘外雨潺潺 往事知多少》五首

读李煜《深院静 月如钩 昨夜风兼雨 帘外雨潺潺 往事知多少》五首

时间:2022-01-08 06:39:15

相关推荐

读李煜《深院静 月如钩 昨夜风兼雨 帘外雨潺潺 往事知多少》五首

《捣练子》南唐 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开篇三句两韵,如同一个长镜头由远逐步推近,由大而细。

“无奈夜长人不寐”,到此定格到人物。之后继续聚焦其人动态:数声。

数声,数的是风动声,寒砧上捣衣声。

以寒砧指代捣衣声,不惟寒砧二字便能成就,“断续”之功亦未可略也。

一个寒字更道出当此人定时分犹有捣衣声的由来,所谓“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为急用,关乎离情。

细想来,此处寒砧直是无可替代。

“断续寒砧断续风”,便也因之与“人不寐”“数声”两处关联。

“数声和月到帘栊”,时间之流逝,尽见于“月到帘栊”。月渐偏西,夜更深矣。

细察整首,无一句不有物象,物象之外都是人情,用语轻巧,清新自然,于不经意间造境传情。

《相见欢》南唐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阕写景造境,其中无言、独、寂寞、深、锁,都见情绪。

梧桐据传雌雄异株,梧雄桐雌,这里说【寂寞】梧桐,又道【深】院【锁】清秋,前面又写做【无言】【独】上西楼,种种于去国离乡之外,不知是否有暗指无力拦阻小周后被召之意。

下阕却纯为情语,甚至连个字面上的情愁如乱麻之“麻”字本体,都没出现,下笔如此恣意。

如此恣意之下,还能那么贴合情理,令人一见即深入其境,跟随着一起思绪沉浮。

究其缘故,这个下阕写出的是人皆有所感、却不曾也难能道出的东西,所以,即便抛开上阕造出的情境,也能深入领会。这是其一。

其二,李后主同于辛稼轩,也是词人中寥寥无几的几个早在词外形象已立起者之一。这样的人,天赋才气与平生遭际并举,已到世人皆知的地步。

除了他俩,个人觉得还有三位:李清照,纳兰性德,以及,仓央嘉措。

其中仅稼轩以豪放词入座,形象尤为生动鲜明。然,这类词人通常擅长情语,甚至如后主这样整个下阕全用情语,稼轩则惯用典实,于此稍弱,可从前之《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念奴娇·海棠花落》两阕体察。

看后主词,总在想为何周济说他: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或与简笔勾勒、以寻常字造境有关;甚或正与这样的大幅度连用情语、其间绝无一处意象、不重细笔铺陈修饰有关。

《乌夜啼》南唐 李煜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以此体悟看这首,不觉笑出声。这个上阕,以他的才力考之,真无一句特显拔出的,到“起坐不能平”,更是几近白话。

以我这等见识粗陋的今人,都这个观感,想当年精于词论的止庵周介存先生读到时,搞不好会投笔拍案、扼腕难禁,忍不住一句“粗服乱头”脱口而出,也不难理解了。

然而下阕一连上来,便觉熠熠生辉,上阕每一处寻常字眼都成了不可轻慢的暗语。读来心底万分伤恸。

相较上一首,这里的下阕不全为纯粹情语,很多的比拟,一字一句,尽皆沉痛。

尤其“醉乡路稳宜频到”,大恸。“此外不堪行”一语,估计后主当日乃是挥泪填下,愈近白话,愈见其胸中之恸已难自禁。读之实可想见当时处境。

这就是他为何“粗服乱头”,犹能“不掩国色”。感染力之强,千年之下仍然令人同情并泪。

《浪淘沙令》南唐 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可与上一首“醉乡路稳宜频到”互为注解。

整首也是从这里开始大幅的虚笔。

后主词凡情语,都能脱开个人身世遭际,道出人生共性,激发共鸣。

文学即人学,其背后藏着的是哲学思考。

诸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世事漫如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等。

后主这些情语直逼哲学的人性大命题,私以为,这当是王国维誉其“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的缘故,亦其所以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故也。

所谓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当指其能从大处落笔,却无空泛之弊,更能说中众多心怀抱负却身世浮沉的人们内心深处的精微感触。

《虞美人》南唐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凡诗词开篇即感发语,大都胸中情绪冲撞激烈。不然,如何不能句句铺陈,娓娓道来?

情绪汹涌过境,犹能大手笔空际点来,以二三语钩沉完毕,且前后关联,情绪层层加深,起众生同悲悯,这功力或仅后主能有之。

可惜这首传诵过广,熟经耳目之后已难有沉心细味者。又几个能如王国维,读出其“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读词笔记》系列链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诗札记》系列链接:

1、

2、

3、

4、

《古文有感》系列链接:

1、

2、

《朝夕亭辑稿》链接:

1、

2、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