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全年全省财政运行情况分析

全年全省财政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21-10-07 14:23:47

相关推荐

全年全省财政运行情况分析

(-02-01)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全面落实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动财政改革发展,克服多种复杂严峻困难,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全省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一)收入情况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632.8亿元,同比增收569亿元,增长27.6%,为预算的112.4%。其中,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63.4亿元,同比增收314亿元,增长27.3%,为预算的117.6%。

分收入级次看,省级完成197.6亿元,增长3.5%;市级完成2435.2亿元,增长30%。其中,76个县(区)完成896亿元,增长42.2%。

(二)支出情况

,全省财政支出3305.7亿元,较上年增支718.1亿元,增长27.8%。

分支出级次看,省级支出597.4亿元,增长8%;市级支出2708.3亿元,增长33.1%。其中,76个县(区)支出1646.2亿元,增长37.7%。

二、全省财政收支运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累计增幅前高后低。,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632.8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63.4亿元,同比增长27.3%。一是收入总量大幅提升。,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2600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3倍。全年实现增收569亿元,自以来,连续两年以每年500亿元以上的规模增长。二是月均收入实现突破。,全省财政总收入月均完成219.4亿元,突破200亿元大关,分别比和月均收入多90.1亿元和47.4亿元,全年12个月中有9个月收入规模保持在200亿元以上,1—7月更是创下连续七个月收入规模超200亿元的历史最好水平。三是季度增幅逐季回落。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季度增幅分别为39.8%、32.4%、30.9%和9.3%,季度增幅呈“前三季度小幅回落、第四季度快速回落”的态势。四是累计增幅前高后低。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累计增幅分别为39.8%、35.9%、34.3%和27.6%,全年财政收入基本呈现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全省财政总收入季度增幅和累计增幅逐渐回落,主要与全省经济增速趋缓、汇算清缴因素逐步消失以及下半年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有关。

(二)税收收入增势较好,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全省税收收入完成2269.1亿元,同比增收501.7亿元,增长28.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108.1亿元,同比增收241.6亿元,增长27.9%。非税收入完成363.7亿元,同比增收68.8亿元,增长23.3%。一是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全省税收收入增幅高于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0.8个百分点,高于非税收入增幅5.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增幅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0.6个百分点,高于地方非税收入增幅2.3个百分点。二是地方税收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地方税收收入增幅为2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且今年以来始终延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态势。三是税收占比稳步提升。,全省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6.2%,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7%,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四是主体税种贡献突出。,全省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764.8亿元,增长27.9%,主要是建材、纺织和电气器材等行业贡献;消费税完成202.9亿元,增长19.3%,主要是酒行业贡献;营业税完成379.2亿元,增长29.9%,主要来源于采矿业、有色金属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融业等;企业所得税完成384.9亿元,增长44.8%,建材、金融保险、专用设备、商业等行业贡献较多;个人所得税完成100.1亿元,增长25.2%,主要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五大主体税种共完成1831.9亿元,同比增收426.4亿元,增长30.3%。其总量占全省税收收入总量的80.7%,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其增量占全省税收收入增量的85%,高于上年同期12.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财政总收入增长20.7个百分点。

(三)区域财政总体协调,皖北发展不断加快。,全省16个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435.2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76个县(区)完成财政总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42.2%。一是地市实力明显增强。,全省16个市财政收入总量比上年同期增收562.3亿元,16个市中有10个市收入总量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个。16个市财政总收入增幅高于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2.4个百分点,有14个市收入增幅高于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二是县域财政亮点纷呈。,全省76个县(区)收入总量比上年同期增收266.1亿元,76个县(区)中有34个县(区)收入总量突破1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个。76个县(区)收入增幅高于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14.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7.4个百分点。76个县(区)中有72个县(区)收入增幅高于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三是区域发展总体协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合肥经济圈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1685.7亿元、1046.6亿元和90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7%、26.4%和25.4%,区域发展较为协调。四是皖北发展不断加快。,皖北六市和皖北三市七县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606.5亿元和32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和41.2%,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幅6.8个和13.6个百分点,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3%和12.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了1.1个和1.2个百分点。

(四)支出规模实现突破,支出结构日趋优化。,全省财政支出3305.7亿元,较上年增支718.1亿元,增长27.8%,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一是支出规模实现突破。,全省财政支出总量突破3300亿元大关,分别是和的1.5倍和1.3倍。二是一般公共支出得到压缩。,全省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2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量的比重为10.6%,与上年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三是支出增量保障基层。,省级财政增支44.4亿元,占全省财政增支总额的6.1%;76个县(区)增支451亿元,占全省财政增支总额的62.8%。全省财政新增支出六成以上向县级倾斜,促进县级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支出速度不断加快。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1—11月全省财政支出进度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2.4个、0.3个和1.7个百分点,且第四季度全省财政支出占全年支出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个百分点,支出均衡性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年初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降低”的目标。

(五)民生财政持续发力,重点支出有效保障。,全省财政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大力倾注民生,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财政支出倾力民生。,全省民生支出2600.7亿元,同比增支636.5亿元,增长32.4%。民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8.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增量占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88.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7.6个百分点。二是民生工程完成较好。,全省民生支出中,民生工程投入4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23亿元,增长35.6%。33项民生工程得到有序运行、稳步实施,安排50亿元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安排21亿元启动高校提标化债工作;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2.9万套;通过“一卡通”发放27项涉农补贴资金160亿元。三是支持发展积极有力。,全省财政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积极争取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0亿元,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七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共21个项目建设;安排6亿元试验区和试点省专项资金支持16市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省直管集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安排15.9亿元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生态功能区保护;安排5.4亿元专项补助资金,促进皖北三市七县加快发展;安排2.2亿元用于补助大别山十一县(区)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和库区移民建设。四是重点支出有效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其中,教育支出562.8亿元,增长45.7%;科学技术支出69.9亿元,增长20.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2亿元,增长19.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9.7亿元,增长16.6%;医疗卫生支出274.6亿元,增长49.1%;节能环保支出82.3亿元,增长27.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0.5亿元,增长23%;农林水事务支出350.8亿元,增长19.9%;交通运输支出220.5亿元,增长76.6%;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65.2亿元,增长45.1%;住房保障支出160.3亿元,增长71.7%。

三、全省财经形势及财政主要工作

(一)全省财经形势分析。按照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综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并结合我省实际,初步判断,我省财政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将更加错综复杂,保持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将更为艰巨。

从收入角度看,财政增收形势更加严峻。一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紧。全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欧债危机进一步加剧,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增长乏力,加之全球几个主要经济体大选的政治周期影响,外需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缓;国内经济在全球经济减速及中央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我省经济受国际国内经济放缓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高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发展环境趋紧。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受要素制约和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影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不减,“两高”行业扩张依然偏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崛起需要过程,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三是部分传统重点行业发展受限。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并有可能进一步深入,房地产业对财政的减收影响将进一步凸显;受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全省钢铁、电力等传统重点行业发展短期内难以迅速反弹,对财政增收产生影响。四是结构性减税直接影响。,减税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之一,除上年已经开始实施的个人所得税减税政策和增值税营业税减税政策外,小型微型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减税政策将继续实施,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将进一步减少,预计全年各项减税措施直接导致财政减收30亿元左右。

从支出角度看,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要求财政支出更多倾向于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水利等有关民生领域,全省财政增支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出,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预计全年新增支出34亿元。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预计全年地方新增支出150亿元。三是加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由200元提高到240元,预计全年地方新增支出17.8亿元。四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出,加快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建设,各级财政仅兑现公租房和廉租房补贴资金就需新增70多亿元。五是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特别是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预计全年地方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在内的重大水利基建项目资金需60亿元。六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等。

从债务角度看,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来临。,我省地方政府债券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全年应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息84.1亿元。建立稳定的政府债务偿还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也对财政支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全省财政有着自身特有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全省投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投资需求虽然有所减弱,但受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产业转移等因素的拉动,全省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一定的高位;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以及结构性减税措施的刺激,也将保持较快增速;稳健性货币政策的实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企业融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改善,企业资金“瓶颈”将有所缓解。二是全省财政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较为稳固。“十二五”开局以来,全省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下,全省工业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需求将得到刺激,全省财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较为稳固。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不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皖北地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优惠政策不断给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省各地区之间产业和要素的协调互补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将为全省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由此,综合判断,全省财政收入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

(二)全省财政主要工作。,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牢牢把握财政工作的主动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力服务大局,推动安徽加速崛起。密切跟踪宏观形势变化,积极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倾力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精心组织实施33项民生工程,不断增进群众福祉;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推动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补助标准;建立健全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是强力支持“三农”,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重点提升龙头企业科技水平和带动能力;深入推进财政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特色农业保险发展,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机制,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四是大力改革创新,增强体制机制活力。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完善财政专户管理制度,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支持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五是致力精细管理,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夯实预算编制基础;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依法加强税收收入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提高收入质量;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加快建立健全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强财政基础建设和基层管理,扎实推进平台一体化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完善乡镇财政职能,提高乡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