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常遇春带兵攻打蒙古 朱元璋交代他3件事 学者:民族英雄!

常遇春带兵攻打蒙古 朱元璋交代他3件事 学者:民族英雄!

时间:2020-10-07 19:06:19

相关推荐

常遇春带兵攻打蒙古 朱元璋交代他3件事 学者:民族英雄!

元朝末年,朱元璋横扫乱世,统一中原,建立明朝。在朱元璋的身后,有两位军事天才,这二人都有卫青、李靖之才,帮朱元璋南征北战,在中国军事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二人就是徐达和常遇春。虽然朱元璋麾下还有冯胜、李文忠、邓愈、傅友德等人,但徐达、常遇春的历史功绩,远远高于其他将领。

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朱元璋25岁那年,参加红巾军,回乡下募兵,徐达前来投奔,此时徐达22岁,农民出身,没想到日后竟然成了朱元璋最得力的助手。两年后,朱元璋准备攻打和县,有一天,朱元璋骑马经过田间地头,突然从田里窜出一条大汉,此人面相粗犷,见到朱元璋就作揖,表示要加入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还以为这个人是个要饭的,这位大汉,就是常遇春。《明史·常遇春传》记载:

(常遇春)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

原来,元朝末年,常遇春跟着山贼刘聚打家劫舍,日子过得也很逍遥。但常遇春觉得做山贼也不是长久之计,有一天,他睡在田里苦思冥想,突然梦到“神人”告诉他,有“主君”来了,常遇春因此投奔朱元璋,从此成为朱元璋帐下先锋。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后,很快成了朱元璋麾下最勇猛之人,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帐下的张定边无人能敌,常遇春无所畏惧,从张定边手中救下朱元璋。平江之战,张士诚的城池固若金汤,常遇春带兵多次冲击。朱元璋曾评价:

诸将能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无如徐将军(徐达);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无如常将军(常遇春)也。(出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八,下同)

这是朱元璋公开对徐达、常遇春的评价,在朱元璋的心中,最适合做元帅、有大局观的将领,当数徐达。但冲锋陷阵,最勇猛的将领,当数常遇春。

常遇春在朱元璋麾下立功无数,其中最大的功劳,当数洪武元年,常遇春攻入元朝大都(北京),常遇春和徐达收复燕云十六州,这片土地从唐朝末年从汉人手中丢失,在455年后,重回汉人手中。

且说这次北伐,对朱元璋来说十分重要。当时朱元璋已经占领中原大部分地区,仅有福建、两广、云贵、川蜀、秦晋等地尚未收复,朱元璋让徐达和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从山东北上,直接攻打大都。朱元璋对徐达很放心,对常遇春却有些担心。大军出发前,朱元璋带着徐达、常遇春在北门祭祀,特地对常遇春交代了3件事:

第一,吾不患遇春不能战,但患其轻敌耳,遇春若遇数骑,必轻身赴之,汝为大将,勿与小校争能,切宜戒之。

朱元璋的意思是,我不怕你不能打仗,我是怕你轻敌。你之前遇到敌人几个骑兵,就亲自去追赶。这种事情,不是一个大将该做的。

第二,此行非必略地攻城,要在削平祸乱,以安民生。即城下之日,勿妄杀人。

常遇春虽然勇猛,但杀伐太过,而且有杀投降者的习惯。朱元璋特地交代常遇春,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平定天下,让四海归服。

第三,勿毁民居,勿掠人子女。或有遗弃孤幼在营,父母亲戚来求者,即还之。

不要毁坏百姓的房子,不要掠夺百姓的子女,如果有孤儿小孩被裹挟在军营中,父母亲戚来寻找的,应该还给他们。

常遇春牢记朱元璋说的这三点,和徐达密切配合,一路北上,先收复大都,然后掉头向西,再攻打秦晋,收复整个北方。《明史》评价常遇春:永为元勋之冠,可谓极盛矣!

有学者称,凭常遇春的功绩,足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的确,常遇春帮朱元璋赶走蒙古人,恢复汉人河山,功勋卓着。然而,天不假年,洪武二年,常遇春在得胜归来的路上病逝,年仅39岁。若常遇春多活,大明朝的版图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