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统编版备课】《现代诗二首》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四上第一单元)

【统编版备课】《现代诗二首》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四上第一单元)

时间:2021-01-25 06:22:21

相关推荐

【统编版备课】《现代诗二首》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四上第一单元)

品味画面情趣,咀嚼内化语言——《现代诗二首》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文本解读好的现代诗值得反复品读;现代诗需要通过反复品读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初读觉得文字简单,诗句平淡,再读就有独特的情趣从字里行间漾出来,反复咀嚼,竟意趣无穷,令人陶然了。《秋晚的江上》,两节,七行,42个字,真的是一首小诗,一首每读一遍就会有新的发现和领悟的小诗。诗虽小,意蕴却不单薄,很丰厚,耐人寻味。第一节,三行,晓白如话:“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读第一遍,眼前出现的,是夕照下归巢的鸟儿,一只或两只或三五成群,或急或徐扇动着的翅膀似乎带着一丝丝倦意,但翅膀上跳动的斜阳,又似乎跃动着生命的执着和力量。这是第一遍读,从“倦”和“还”两个字上领会的意思。及至放慢节奏,读着第二节,心便随着鸟儿的“双翅一翻”,轻轻而猛烈地颤动了一下,“把斜阳掉在江上”,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创意啊!是因为有点“倦”了不小心“一翻”,还是遇到这宽阔的江面、雪白的芦苇故意“一翻”呢?无论哪一种,都是诗意,都是创意。这奇妙的创意,又带来了多么迷人的景象——“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妆成一瞬的红颜”,不是刻意的想象,而是心动的错觉,令人惊艳,美得心醉。那就再从头读一遍吧,驮着夕阳归巢的鸟儿,翅膀一翻,将夕阳掉在江上,妆红了江面,妆红了江边的芦苇,妆红了江滩、船只……不由得就想到了一些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最相匹配的,还是“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而似乎,《秋晚的江上》更有一种精巧的灵气,语言和语言创造的意象,都透着道法自然的设计感。忍不住再读,那由沉思到惊艳的节奏变化,那满是情趣的诗意发现,竟让我这个读者恍然来到了夕照下的江岸,那鸟,那斜阳,那妆成红颜的芦苇,都生动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了。又仿佛,夕阳西下的傍晚,我登上了家乡村后高高的堤岸,一抬眼,就看见三五成群的鸟儿披着霞光,扇动着翅膀,飞过宽宽的河面;大河北岸是大片大片的芦苇,鸟儿振翅飞过,河面就被夕阳染红了,雪白的芦苇也被染红了。无论是鸟儿,还是看鸟看斜阳的人,此情此景面前,一天的倦意都变成了热烈的诗意,一切,都被时光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一切,都那么令人向往和陶醉。徐志摩的《花牛歌》,真是一首有意思的诗。全诗四节,每节两行,63个字,其中每节第一行是重复的句式,简洁,轻快,充满朴素的儿童情趣。花牛是诗歌中的重要形象,它在草地里“坐”“眠”“走”“做梦”,它可爱、活泼、自由,它的生活充满了情趣。花牛的形象不仅通过对它行动的描写表现出来,句式的重复,一唱三叹的形式,形成一种简明、轻快的诗歌节奏,这节奏同时是花牛行动的节奏,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踩着这样的节奏走到了读者面前。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反复朗读,感受节奏,体会到的是诗歌独特的音乐美。随着花牛的行动,草地、剪秋萝、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展现——它们构成了花牛行动的背景,使花牛的自由活泼显得更具生命气息的同时,也在读者面前次第展现了四幅意趣盎然的画面。花牛是画面的主体,草地、剪秋萝、天空、太阳、青峰是画面的背景。边读边想象这样的画面,诗歌的绘画美是如此引人入胜。为了表现花牛的自由活泼,诗人的用词也很有特色,“压扁”“霸占”“甩得滴溜溜”“偷渡”,每个词里,都透着率性,透着童趣。看似简单的诗句,语言不事雕琢,细细咀嚼却感觉一词一句都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功力。一首简短的小诗,结构表现出音乐美,形象展现了绘画美,遣词造句体现了语言美,这是一首对花牛的朴实赞歌,更是一首对自由和生命的真切赞歌。显然,这花牛是诗人眼中的花牛,是诗人心中的花牛,诗人这样深情地抒写花牛,抒写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的正是自己的向往和心怀。这样解读下来,两首诗歌的教学价值也就渐渐明朗了。首先,两首诗歌都描绘了具体而生动的形象,画面感十分突出,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就融在一幅幅特点鲜明的画面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既是进一步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必然诉求,也是诗歌文本本身特性使然。其次,这样朴实而美妙、充满了情趣意趣的现代诗,是学生丰富语言和语言经验积累的绝佳素材,值得学生反复诵读,沉吟涵咏,如果学情允许,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熟读成诵、领会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以《花牛歌》为示例练习仿写。

教学建议教材将《现代诗二首》定位为略读课文,相对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而言,其学习价值主要在于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的自然之美,体会诗歌蕴含的情趣和表达的情感。但同时,这两首现代诗,无论是意境创造,还是语言和结构,都堪称经典之作,值得反复诵读品味,值得背诵积累。所以,课堂学习目标的定位,既要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还要聚焦诗歌本身独特的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之价值。学习目标的落实,有赖活动的精心设计。活动一:带着阅读提示任务一句一句地反复朗读诗歌,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在脑海中勾画出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先自己读,自己圈画想象画面,再读给同桌听,和同桌分享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活动二:对话《秋晚的江上》。联系第二节的画面,你觉得“还驮着斜阳回去”中的“驮”妙在哪里?这样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诗人是在哪里看见的呢?把自己想象成欣赏这幅画面的诗人,你最喜欢的是哪些诗句描绘的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交流过程中,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想一想,江上、江边还会有什么景物,鸟儿双翅一翻,这些景物会妆成什么样子?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仿照诗歌第二节说一说。活动三:对话《花牛歌》。首先,通过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每节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同桌这样合作朗读—自主朗读),发现诗歌节奏和结构上的特点。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诗歌描绘了有关花牛的几幅画面,通过这几幅画面,可以看见了一头怎样的花牛,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抓住“压扁”“霸占”“甩得滴溜溜”“偷渡”等词语,丰富画面的色彩(剪秋萝花是粉红色的 )和内涵(花牛身上的白花仿佛也是一朵朵白云),体会花牛的活泼可爱、自由自在,并通过反复朗读入情入境,感受诗歌语言中蕴含的情趣,领会诗人对花牛倾注的情感(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头花牛呢)。然后,再次师生合作朗读,顺势引导仿创——读完第四节,教师接着往下读:“花牛在草地里……”,激发学生想象,尝试再仿写一两节。活动四:自主选择,美读美颂。这两首诗歌,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美美地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展示分享,个人或自由组合有情有趣地诵读自己更喜欢的那首诗。补充说明: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刘大白和徐志摩的生平;还可以补充两位诗人其他合适的作品诵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