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被欺负的女汉子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

被欺负的女汉子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2-12-21 20:19:31

相关推荐

被欺负的女汉子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

习习很活泼好动,我们一直说她像个猴儿。她做出的举动也非常女汉子,比如喜欢爬上爬下、经常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看到地面上的虫子一脚踩扁等。走路摔倒、撞到桌角什么的,她永远都不吭一声,用手摸摸脑袋,若无其事就走开了。两岁以前打疫苗,她从来都没哭过。

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娃,却曾让我们非常担心,将来她上幼儿园会不会受欺负。

她逐渐长大,开始懂得享受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光。但每当他们发生冲突,习习从来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无论受到啥样的欺负都无动于衷。

我们一开始以为她可能就是神经大条吧,但慢慢发现其实不是这样。

在习习2岁1个月多的一天,习习妈的日记里记了这样一件事。

晚饭时,爷爷奶奶跟我们说了前几天糖糖拿小石头扔习习额头的事。

睡前妈妈跟习习谈心:「你额头上被石头扔去了?」

习习:「嗯。糖糖姐姐…」

妈妈:「糖糖姐姐扔你石头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啊?」

习习:「不小心。」

妈妈:「你怎么知道?」

习习不说话。

妈妈开始絮絮叨叨跟习习说,如果是不小心扔的可以原谅,但也要小盆友道歉,如果是故意扔的,要很凶地凶回去。

习习:「以后不扔了。」

妈妈:「这是谁说的?糖糖姐姐说的?」

习习:「习习说的。」

她又说「妈妈说的」,然后调皮地看着妈妈笑。

这哪里是神经大条,是傻乎乎得令人捉急。除了被扔石头,还被别的孩子推、打、揪过头发,习习从来都没有任何激烈的反应。

唉,这样一个佛性的女汉子,怎能让人不操心。要是在被欺负时她也能像踩虫子那样威风凛凛就好了。

我们可不想她以后当个受气包。于是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都和习习“谈心”,告诉她:当别人推你、打你,你要勇敢、坚定、大声、甚至很凶地跟别人说“你别推我”、“不许推我”、“不能欺负我”。但每次说完,习习都没有什么反应。

好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对习习的宣贯终于起了作用。

一个月后,某节早教课,小朋友们一个个踮起脚尖,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老师吹出的泡泡。有个小男孩,伸手够泡泡时不小心碰到了习习的脑袋。

这回习习的反应有有点大。原本在专心够泡泡的她瞬间停了下来,蹙起眉头转向我,发出“嗯、嗯、嗯”的声音,示意需要我帮助。因为我们和她说过,当有人欺负她时,要告诉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她以为这个小朋友在欺负她呢。

我对她摆摆手说没关系的,小朋友没有欺负你,是不小心,不是欺负。

课堂很吵,习习大概没听见,仍然眼巴巴地望着我。眼看空气凝固,我只好伸手一指:「习习,看,有个大泡泡,哇,好大!」她快乐地继续去追泡泡了。

回家的路上,我向她反复解释:“那个小朋友是不小心碰到了你,而且很轻,不是欺负你,这种情况没有关系。”同时使劲鼓励她:“有事情就找爸爸妈妈是对的,你做得很好。”

又过了几天,爷爷奶奶和我们说,白天在健身器材旁边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推了习习,习习会跟人说“你不能推我”了。

我们对她的表现给予了十分的肯定,感到非常欣喜,习习不再是个受气包了。

然而习习后来的变化有点快,超出了我们预期。

某天晚上,爷爷奶奶既惊讶、又得意地告诉我们,习习学会还手了。白天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习习,习习马上推了回去。

虽然勇于还击符合先前我们向习习传达的精神,但不分对错就进行反击,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我们跟习习说,今天这个小朋友不是故意的,不是欺负你,你不能推别人。你推别人,就变成你欺负别的小朋友了。

但习习很快又做了出乎我们意料的事。

有一天,爷爷奶奶说,习习用塑料铲子敲了一个小弟弟的脑袋。

我们很生气,也感到很意外,习习从小怂包到小坏蛋的转变也太快了吧?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们非常严肃地教育她不可以打别人。

可是没过几天,习习又欺负人了。她和一个小男孩同在一个滑梯上玩,俩人几乎同时爬上滑梯,同时跑到滑梯口,小男孩抢到习习身前,却不往下滑。这时习习一把抱住小男孩往后拽,把小男孩弄哭了。

听爷爷奶奶说了以后,我们有点按捺不住,这不就是大家口诛笔伐的熊孩子吗!?

我们非常严厉地批评、警告了她。她还挺不服气,跟习习妈顶嘴。问她还是不是好孩子了,她说“不是”,气得习习妈火冒三丈:

“你是不是找打了!?”

习习不吭声,默默趴在沙发上。

我把习习拉过来开始用软的,罗里吧嗦了一大堆。既对她当时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又拿小熊绘本中排队的故事举例,告诉她其实不用抢,让那个哥哥先滑下去,她马上就可以接着滑了。

说着说着,习习来了一句「我的眼泪要流出来了」,说完耷拉着嘴巴挤了下眼睛,举起手想揉又停住了,努力控制着不让眼泪流下来。

感受到了她的难过,我想可能有些要求对她来说有点高了,于是又缓和了一些语气,站在她的角度又和她进行了一番交流。

「你想在哥哥前面滑是吗?」

「你是不是觉得哥哥滑得太慢?」

「如果哥哥走得快一点,先滑下去了,你是不是就不会拽哥哥了?」

对于我的这些问题,她都点点头。几个问题连续得到习习的认同,后面就相对好教育了。

我顺势跟她说,虽然你想在哥哥前面滑,但是也不能动手啊。你可以用“说”的,你可以说,“哥哥,你能不能让我先滑?”也可以说,“哥哥你能不能快一点?我在等你呢。”以后你就这样说,好不好?

她继续点点头。

「但是你不可以对别的小朋友动手,知道了吗?」

「知道了。」

这件事情过去了,但让人操心的事儿还没结束。

两岁三个半月那天,在枫蓝国际中心,有一个蜿蜒的不锈钢滑梯可以从二楼滑到地下一层。习习滑的时候,由于滑梯和衣服材质的原因,滑得很慢。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紧紧挤在她后面滑,踢到习习好几次。最后落地时,习习皱着眉头转过来,看看是谁老在踢她,同时她突然趴过去狠狠咬住人家膝盖……

我们看得提心吊胆,哪想到习习这么凶悍,赶紧把她抱了起来。好在那小姑娘没事儿,而且有大人在,也没对习习怎么样。这要是只有习习一个人,真难以想象会怎么收场。

而且这种情况吧,你说习习应该怎么处理?说实话这次是那个小姑娘有错在先,对于习习的这种态度我其实有点佩服,因为老实巴交地受欺负肯定不对,但这么夸张地奋起反击,最后地结果肯定是自讨苦吃(假如大人没掺和)。还似乎真没有很好的办法。

于是我觉得,遇到冲突的时候,最好是大人挺身而出,挡在孩子前面,而不要让孩子动手。很多事情孩子还没有能力处理,大人把它处理好,做好表率,孩子也会模仿学习。比如我应该拦住那个小姑娘,让她离习习远一点。

然而我还是想简单了。因为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变化特别突然,手脚特别快,大人根本就看不住。一开始爷爷奶奶跟我这么说的时候,我还不信,直到有一天我亲自带习习在小区里玩,才发现事实的确如此。

习习和一个小朋友正玩得开开心心的,突然这个小朋友跑向习习,双手用力地在习习的肚子上推了一把——不能叫推,是拳击——看着就痛。习习捂着肚子站在原地哭,没有跑过去还手。这回我倒是希望她还手,因为这行为实在太恶劣了,我都想亲自动手打那小姑娘,因为要是换成习习对别人这样,我绝对狠狠揍习习。

我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所坚持的“不能动手”了,因为有的孩子,不教训下真的不行。而且我理解了之前为什么爷爷奶奶对我坚持让习习“不能动手”那么不感冒,因为你不在现场,完全没法理解当时的场景,什么不能教孩子暴力、跟人说“你别推我”、告诉对方大人……完全就是纸上谈兵。

后来的一件事情,让我彻底放弃了“不能动手”。

那天我回到家,发现习习的右太阳穴附近有个乌青的疤痕,还带有血丝。爷爷奶奶说,白天习习和小区的小朋友一起在商场的玩具小车里“开车”,习习坐驾驶座,那个小朋友坐副驾。她俩正玩得和谐,习习突然哭了起来。爷爷奶奶一看,那个小朋友竟趴在习习脸上咬习习,而当爷爷奶奶赶紧想把习习抱开的时候,由于俩小孩一本正经地还绑着安全带呢,一时竟没有抱开。直到抱开时,那个小朋友还咬着习习,扯出来的时候还发出“啵”的一声,可见咬的有多紧。

奶奶怪我平时坚持习习“不能动手”,这样的要求不合情理,本来习习是可以推开的。我也觉得自己负有部分责任。

可笑的习习,习习妈下班到家,奶奶说起这件事时,习习还乐呵呵地跟妈妈说那个小朋友变成小狗了,真是个缺心眼。

从此之后,我对受欺负时习习怎么应对开始看淡了。所谓看淡了,是指不再说三道四,纸上谈兵,而是主要把握两个原则:

一、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二、争取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两个原则和我国对核武器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

具体地,可以再补充三点:

1、大人在边上要起到保护作用;

2、在受到实际或可能伤害需采取行动时,给予习习一定的自主权;

3、对于习习所采取的回应行为,大人要及时给予反馈和处理。

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

我看过一本人工智能的高中教材,来聊聊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的能力,算法从最初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过人的水平。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去理解人的发展变化。

If——别人推你、打你,

Then——勇敢、坚定、大声、甚至很凶地跟别人说“你别推我”、“不许推我”、“不能欺负我”。

这相当于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是最最初级的人工智能算法,甚至可以说还算不上人工智能,它比较像人的条件反射,只能在特定条件下起作用,面对复杂的场景就不灵了。习习在成长,别的小朋友也在成长,孩子们的发展千变万化,每一次相遇,面对的都是不同的情境。企图通过列几条规则就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方法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又分为很多技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数据输入。对于孩子发展来说,如果想让孩子应对冲突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和其他孩子们进行互动,不要躲避冲突,才能获得学习数据。

有一类机器学习叫做监督学习,监督学习的结果需要人工进行标记,反馈给算法真实结果和算法预测值之间的差距,算法依据这些反馈不断地对预测的公式进行调整。监督学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目前我们对习习面对冲突时的指导比较像监督学习。监督学习的缺点是需要有人提供反馈,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告诉习习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错的,但是大人不可能永远跟在孩子身边给予指导,而且大人所指导的也并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做法,未来还是需要孩子们发展出更加智能、无需大人指导也能自己应对的能力。

强化学习可以不需要人工给予指导。人工只需指定一个基线,之后算法自己对运行的结果进行判断,基线之上是好结果,基线之下是坏结果;如果是好结果,那么相应的行为就多一些,如果是坏结果,相应的行为就少一些。人工智能中的强化学习,和心理学中强化学习的概念其实是一样的。

习习应该也在默默地使用这种策略,只要她自己知道什么样的结果让她高兴,什么样的结果让她不高兴,她自然就会多多地做出能让她高兴地行为,减少最后给她带来不高兴的行为。

人工智能的技术仍在发展中,人的能力也远比机器要复杂。

比如说人的创造性是目前的人工智能算法没法模拟的。想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得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架,发散性地进行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强调三要素,分别是算法、算力和数据,其中人工智能对数据的强调,恰恰导致了它无法产生创造性的算法。

但是创造性在应对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时,却是相当有效果。

最近游泳世锦赛孙杨的事情闹得风风火火,有一篇文章说孙杨和姚明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可以文中孙杨和姚明回答问题的方式对比来说明什么叫创造性。

面对霍顿的无礼行为,孙杨表示:“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须尊重中国。”

有记者刁难姚明:“为何中国十几亿人里,找不出5个能打好篮球的?”

姚明微笑回答:“美国3亿人,怎么找不出一个打乒乓球好的运动员?”

面对英国季军的无礼行为,孙杨和他说:“you lose,I win!”

巴克利说姚明:“姚明就是个菜鸟,只要他单场得到19分以上,我就当众亲驴屁股。”

姚明的回答:“那我就天天得18分吧!”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觉得孙杨这种“反击”的方式,虽然没什么错,但总有一种和智能音箱对话的感觉。而姚明的应对方式则幽默风趣,既化解了问题,还起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和传播效果。

这就像人工智能和人的区别,人必须要比机器更有魅力。

前阵子,有个小姐姐不知为什么发脾气,把自己的发箍扔到了地上,捡起来的时候已经断成两截,她就哭了,很难过。习习看到了,过去抱抱那个姐姐,还用小手手背轻轻地帮她擦拭眼泪,擦了再抱抱,发现又有眼泪,就再擦擦。

虽然这次不是被欺负,但是who cares,习习的这个举动让我们觉得她还是挺有魅力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