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悦读 |《论语·八佾》:别让偏见左右了你的判断

悦读 |《论语·八佾》:别让偏见左右了你的判断

时间:2020-05-20 18:16:26

相关推荐

悦读 |《论语·八佾》:别让偏见左右了你的判断

子曰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喜爱人,也能够真正地厌恶别人。”

这句话表面上看其实是让人有些迷惑的,因为在我们看来,仁德的人他应该是博爱的,他怎么会有喜爱的人,还有厌恶的人呢,他应该对大家一视同仁啊。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经常会以自己的喜好作为评价的标准。比如说,同样的一件事,如果是亲人朋友做的,就会喜欢;但如果是自己的对手做的,就会感到厌烦,这其实是我们的私心在作祟。那么孔子的喜爱和厌恶则是以仁德来作为标准的,是摒弃了这种亲疏远近的私心的,一个人如果有仁德,就去喜爱亲近他;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就要疏远厌恶他,这是孔子对于人的判断的标准,那么这样对比来看,是不是就觉得孔子的评判标准更加公正一些了呢?

有的人用金钱、职位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而孔子选择的就是用仁德来划分。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人总是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聚在一起。所以仁德的人喜欢和仁德的人交往,而没有仁德的人自然也就喜欢和没有仁德的人一起交往。仁德不仅是一种划分的标准,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底线,它告诉我们什么能够去做,什么不能够去做。比如说你路过了一棵结了很多果子的果树,但是你发现这个果树是别人家的,你会选择趁四周无人的时候偷偷摘下几个果子吗?如果有你的心是仁德的,那么你就不会摘,但是如果你的心里没有仁德,也许你就会受到诱惑摘掉了果子。

一个没有底线的人,自然也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因为你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仁德的人,他所有的行动都会以仁德为标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违背心中的信念。上次我们讲的例子是文天祥,他就是对自己的国家非常忠诚,无论是被俘虏还是被威胁,他都没有背叛自己的祖国,都坚持了心中的信仰。那么雷锋也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他总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无私地去帮助别人,这就是仁德。而作为普通人就很难做到像他们那样,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够用良心来做出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文天祥和雷锋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的原因。因为这个社会呼唤这两种精神,所以人们喜爱,无论我们是怎么实践的,但是从内心深处,大家还是对于这些传统美德抱有向往和期待的。

为什么孔子要用仁德来作为评价别人的标准,因为如果我们使用其他的标准就难免出现偏颇的情况。仁德代表的是最基本的人伦和道德,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客观的。孔子本人应该对于此有很深刻的感悟,我们之前说过,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卫国的国君对他非常喜欢,甚至想过要把他招到自己的麾下。但是卫国的大臣们却没有办法忍受国君对于孔子的宠爱,于是他们就向卫国的国君说孔子的坏话,诋毁他的人品,而卫国的相国则暗示孔子依附自己,自己才会向国君说他的好话,最终孔子不得已才离开了卫国。卫国的国君就是不能够做到明辨是非,自己心里没有一杆秤,所以才会人云亦云。

有的人喜欢以貌取人,觉得人家长得丑,性格就一定很不好,其实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已经被私欲控制了自己。有时候一个小偷也有可能对流浪猫动恻隐之心,人是有很多面的,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一个人是好还是坏,是善还是恶,这个时候仁德就成为了一个中立的、公平的标准。而与之对应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用仁德来作为标准去评判别人的话,那么说明我们自己也达到了仁德的标准。

在职场上有一些领导任人唯亲,团队中总有一些有能力的人迟迟得不到提拔,那些这些有能力的人早晚会离开这个团队,因为他们的能力无处施展、工作的积极性又被打压。长此以往,团队的竞争力就会渐渐降低,最后恶果还是团队和公司来承担。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如果一味地以个人的喜好来和别人交往的话,那么就容易陷入一种自我封闭的困境里面,因为身边都是和你意见一致的人,你没有渠道去获得对于自己的客观评价,俗话说的好,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已经没有人再和自己唱反调的时候,你应该感到的不是开心,而是恐惧,这就说明你的信息来源已经十分封闭了。所以我们应该放开自己的眼界,打开自己的交际圈,尽量去结识不同的人,这样才能够让自己不断得到完善。

《论语》中一共分为20个章节,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分享《论语》的其他内容,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图文推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