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江西九江 庐山 南昌游记(中)

江西九江 庐山 南昌游记(中)

时间:2022-03-08 13:57:39

相关推荐

江西九江 庐山 南昌游记(中)

初上庐山时,对庐山的游玩线路不熟悉,原计划只游一下五老峰,连三叠泉都没列入日程。去了三叠泉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路上就看到了芦林湖,山峦树林之间突然就出现一片纯净的湖水,便决定返程之后到这里看看。返程时下了一阵雨,过了一会雨停了,雾飘过来,整个湖面什么也看不见。等雾过去,湖光山色再次显现,前后不过一分钟的时间。

雾气飘过

雾过之后

雾在山间 如山水画

芦林湖畔就是毛主席曾经下榻的芦林一号别墅,如今是庐山博物馆,里面馆藏甚丰,从汉代一直到现代,到过庐山和有关联的名士都详细列举,呈现出政治文化名山的底蕴。

毛主席住过的卧室兼书房

芦林一号外景

与庐山有关的名人中,东晋的名士最多、影响最大,王羲之曾任江州刺史,在庐山修过别墅;净土宗祖师惠远在此主持东林寺,谢灵运慕名而来;陶渊明在庐山隐居,写下《桃花源记》,其墓地也在庐山西麓。到了唐代,李白先后五次到庐山游玩,写下诗歌20余首;白居易在江州三年,留下诗文60余篇。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庐山创办濂溪书院,写成《爱莲说》;苏轼四次到庐山,留下诗文50余篇;江西人黄庭坚也四次到庐山,有一次还与苏轼泛舟于鄱阳湖上。到了南宋,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九江还是南宋岳飞的第二故乡,其与家人曾在庐山西麓居住多年;陆游到四川任职途中到访庐山,题诗《初见庐山》;朱熹在庐山脚下创办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长期在此讲学,遍游庐山。

此后,元代的赵孟頫,明太祖朱元璋也都曾来到庐山,朱元璋与庐山还有很深的渊源,此次在庐山就多次看到朱元璋奇特的画像。唐寅在庐山留下多幅画作,王阳明多次游历庐山,在白鹿洞书院等处留下许多遗迹。说到旅行,怎么也少不了徐霞客的踪迹,徐霞客来过一次,主要是考察地理地貌和水文植物,待了六天。

一句话,我们所熟知和敬仰的最牛的名人,基本都来过了。踏着他们的足迹,欣赏着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怎能不发思古之幽情。

李白曾五上庐山

苏东坡四过庐山

清康熙年间五百罗汉图之一,注意牛的眼神,为庐山镇山之宝

看了三叠泉,发现大家的腿力还是足够的,特别是小朋友几乎全靠自己来回3000级台阶,于是有了信心去更多的地方,事实上后来庐山该去的景点基本都去了。第三天的行程主要围绕西线展开,三叠泉、五老峰、含鄱口都在东线,庐山的观光车线路分东西两线,其实是一南一北,各个景点像珍珠一样被观光线路穿起来。按照游玩的习惯,从远到近,最远的景点选择了大天池。

这一天阳光很好,有点后悔应该前一天不去三叠泉,选择大天池主要是被芦林湖的风光所陶醉,觉得大天池应该是更神奇的存在,结果却恰恰相反。大天池在天池寺里,天池寺已废,只留大天池。天池寺用石头砌了个山门,上面是康有为的题字,当年康有为本来想写“天泉寺”,寺里僧人坚持用原名“天池寺”,有人说康有为的书法一般,见仁见智。

康有为之所以要给寺院改名,可能也是发现了大天池不过是一个小水潭,觉得名不副实。这个小潭来头很大,据说是文殊菩萨以手插石而成,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前曾在此祈福。

大天池最壮观的景色是龙首崖,是庐山的龙头,也是观赏对面铁船峰的最佳地点,铁船峰领衔的诸峰正是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所在。这句诗的字面意思并不好理解,因为今人很难弄明白岭和峰的区别。我也是查了资料,才知道岭是相连的山,峰是耸立的山头。

苏轼的意思是,横看许多山峰连在一起成为岭,侧看就是一个个山峰,横看是整体,侧看是个体。这么解读似乎也牵强,其实,苏轼并没想那么多,他的意思大概是说,同一个山峰,横着看看到的是山坡,侧着看看到的是山脊。龙首崖下面是万丈深渊,如果不是崖边长满绿树,还是很吓人的。这一点跟五老峰不一样,五老峰都是石头,下面直接就是深渊。

游完大天池,本打算往回坐车到仙人洞,旅游观光车等的时间太长,索性继续坐到终点站再折回,终点站是电站大坝,有四个景点,一个是石门涧,是苏轼写诗的地方,这个地方架有悬索桥,需要坐缆车过去,时间关系没去。另外三个是黄龙潭、五龙潭和三宝树,黄龙潭和乌龙潭在一起,黄龙潭水清,乌龙潭水浊。三宝树在山上,需要爬一段台阶,有三棵1600年的古树,两棵柳杉,一棵银杏,树干之粗,树冠之大,前所未见,也许只有庐山这样雨水丰沛、茂林密布的地方才能长出如此参天巨木。

黄龙潭

乌龙潭,据说西游记曾在此取景

到仙人洞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这里是庐山最有名的人文景观,毛主席的“天生一个仙人洞”为此处加持,使其成为全国仙人洞之首,洞内供奉道教全真派祖师吕洞宾,吕洞宾原名吕岩,生活在中晚唐时期,据说曾经中过进士,还当过地方官。仙人洞作为天然岩洞,里面很湿润,不停有水渗出形成水池,洞壁上有从朱元璋到毛主席的石刻。

仙人洞旁边有一座御碑亭,是朱元璋为曾帮助过自己的道人周颠所建,并写下《周颠仙人传》命人刻碑,周颠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面是明教五散人之一,角色幽默有趣,一向看不惯野心勃勃的朱元璋,历史上周颠应该并非如此,否则朱元璋怎会在立国之后四处寻访他。和前面的大天池一样,记录了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历史。

仙人洞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

仙人洞

仙人洞石刻

石松,庐山着名商标

御碑亭对联:四壁云山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此处观景极佳,可以远眺九江城

西线的最后一站是白居易的花径、草堂和如琴湖,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曾在庐山建草堂,在大林寺附近咏桃花,遂成花径,有诗为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因为就在本地工作,又是闲职,所以白居易在庐山时间最长,游览多处景色,很大一部分诗文都成于此地,共有300余篇。另外,他还把自己之前创作的诗歌整理了十五卷,不得不说白居易是唐代着作最丰的诗人,他自己编纂的《白氏长庆集》有75卷,3800多首,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大类,至今也留有3600余篇。白居易对自己的成果保护很值得我们学习,也难怪他的影响远播海外,尤其对日本影响很大。

起初,白居易到江州的心情是低落的,对本地的气候、人文、音乐也感到很不适应,以帝都的优越眼光,认为自己来到了荒蛮之地,从《琵琶行》就能看出: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这段里有许多牢骚话,对当地环境和文化评价也不高,我们今天看到的庐山美景,当初在白居易看来却是不舒服、不自在。人的心情不好,看到好山好水,也难以欣赏。

此时白居易四十多岁,正值壮年,壮志未酬的惆怅可以理解。后来心情略好一些,山水无声无息浸入文人的精神,加上陶渊明旧宅就在此处,白居易到访之后或有学习陶潜之意。陶潜归隐田园,千百年来几乎人人艳羡,许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白乐天之后,庐山又多了一份厚重。四年后,白居易回到权力中枢,又任职杭州、苏州,基本上顺风顺水,死后赠尚书右仆射(宰相的品阶)。

花径亭,毛主席也曾在此留影

白居易草堂

古人从长安到九江路途长达两月,如今只需半天车程

白居易在庐山所到之处

花径就在如琴湖边,湖边曾有石刻“水声如琴”故得名,风景也非常秀美,掩映在群山之间,中有湖心亭,黄绿色的亭盖掩映在群山之中,从哪个角度都好看。

庐山游玩到第四天,基本上对各个景点了然于胸,选择起来也没什么困难了。第一天游美庐品美食,主要熟悉情况;第二天三叠泉芦林湖博物馆,精力充沛故挑战最难;第三天大天池仙人洞如琴湖一线,台阶较少,体力损耗不大;于是第四天,就决定去爬五老峰。五老峰是五个连在一起的山峰,像席地而坐的五个老人,虽然不是庐山最高的,但海拔也有1400多米。

这里要表扬一下小朋友,玩了几天,四岁的小朋友爬山仍然非常有劲,很少需要大人抱,而且速度也不慢,游玩的质量很高。爬山的时候是看不到五老峰的全貌的,只能一个峰一个峰去爬,这时才能深刻体会什么叫“不识庐山真面目”。

山里面云气聚散很快,在五老峰上能感觉到到云就在脚下,有时候升上来,就变成云雾,近在咫尺的山崖都看不清。五老峰分为一峰、二峰、三峰、四峰、五峰。一峰是基本功,最耗体力,一峰过后就很好爬了,一会上坡,一会下坡,三峰和四峰相聚不过几十米,几乎难以区分。

四峰最高,加上四峰与五峰距离很远,还要一个小时,所以大部分人到四峰就不再去五峰了。我们有老人和小孩,加上时间紧张当天就要返回九江,所以也是到此为止,原路返回。不知何故,五老峰是没有缆车的。如果是年轻人,时间充裕的话,应该到五峰看一看,因为只有到五峰,才能看到其余四峰的全貌,也才能深入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

山里的云气

云气里的悬崖

云雾稍微消散之后

庐山三百岁的迎客松,也是长在悬崖边的石头缝里

四峰,石刻天下壮观

远眺五峰

从五老峰下来紧接着去了含鄱口,顾名思义,在这里能看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欣赏湖光山色、看日出的好地方。实际上因为雾气的缘故,什么也看不到。所以,在江西期间,我们从未一览鄱阳湖的辽阔。

雾中的含鄱口

只能想象下面有什么

对比一下晴天的含鄱口(来自庐山景区官网)

含鄱口本是此次庐山行的最后一站,什么也没看到之后已经下午4点,原计划是5点前下山。突然想到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没去,同时了解到下山的班车到6点还有,就在途中专程去了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会议旧址是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会议的举办地,见证过历史。1937年的“抗战宣言”就在此地发出,新中国在此次开过三次重要会议。

庐山会议旧址外观

同时也是庐山人民剧院

庐山会议会场陈列

庐山抗战纪念馆

1937年发表“抗战宣言”的会场

下午5点坐班车下山,山下仍是蓝天白云,山上已不知是何种气象,但在山上几天的时光已经足以令人难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