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奇迹|七彩丹霞的前世与今生

奇迹|七彩丹霞的前世与今生

时间:2018-12-06 17:28:58

相关推荐

奇迹|七彩丹霞的前世与今生

作为一个资深旅游爱好者,在欣赏美景之余,应该对这里有更渊博的了解!今天请跟随小编一起,探寻七彩丹霞的前世和今生。

一:丹霞一词是怎么来的?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

丹霞”一词,源于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丹霞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幼年,中年,老年,消亡四个时期,且每个时期显示的外貌各有特色。

幼年期的丹霞地貌首先形成“一线天”式的狭窄深沟。沟壁继续按垂直节理崩塌侵蚀,使深沟进一步加深、加大形成 所谓“巷谷”。当流水下切到一定深度,遇到下伏硬岩层或是接近于局部侵蚀基面时,风蚀水流便以侧蚀方式对陡壁进行破坏,使软岩层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凹槽,硬岩层便形成凸棱,这种凹槽与凸棱相间,加之垂向上的泥沙流粘附在赤壁上,共同构成格子状外形,便构成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这个阶段,整个原始构造层面或夷平面仍占有相当大的面积,

中年期的丹霞地貌在幼年时期原始构造层面或夷平面已基本破坏的情况下最后使崖麓缓坡形成面积较大的缓坡丘陵地貌,原来的陡崖及山顶缓坡则退缩成为堡状残峰、石墙或 石柱等地貌,具备了“顶平、檐突、身陡、麓缓”等丹霞地貌典型特征,形成千峰竟秀、万壑峥嵘的景象,

老年期丹霞地貌阶段崖麓缓坡的面积很大, 缓坡之上由陡崖所包围的方山、岩峰等地貌,已演变成为零星分布的残峰、残柱、残堆。这时的丹霞地貌已步入风烛残年

消亡期的丹霞地貌已经露出其下部的基岩缓坡面,形成准平原状的缓坡丘陵,也就是张掖七彩丹霞的状态。这个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丹霞地貌已消失。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加之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拍摄地选择在此,因此很多人便把这里的地貌作为丹霞地貌而加以宣传。“彩色丘陵”主要分布在张掖市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山湾、南台子、敖河一带,面积约56k㎡。由于沟壑密布、盐渍化强,植被覆盖度较低,无法耕种或放牧,有学者称之为“劣地式彩色丘陵”。该区波浪状起伏的地面形态,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等杂色疏密相间、组合有序,景观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处罕见的地质遗迹。

,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10大神奇的地理奇观。一时之间,“丹霞观止”、“彩色丘陵中国第一”、“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中国的彩虹山”、“全球最刻骨铭心的22处风景之一”等赞美词句,纷至沓来。

张掖 “彩色丘陵”景区地面坡度较小,地貌形态主要为平缓山地或单斜山。

二:形成原因

张掖七彩丹霞的景观成因,可分为平整坡面可按地层出露划分为垂直彩带型、倾斜彩带型、水平彩带型,地层发育褶皱则形成“彩虹型”或“倒彩虹型”。

当坡面发育冲沟时,地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坡面倾角时,就形成“扇贝型”地貌景观;

当地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时,则形成“裙褶型”地貌景观。

当地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时,则由连续分布的水平彩带型组成,加上坡面的起伏,恰似彩练当空舞动,如“七彩屏”景点。

如考虑更为复杂的坡面组合形态以及不同色带被冲蚀变形,将使得地貌景观更加复杂多样。如“彩色丘陵”景区的“刀山火海”景点,连续发育的波浪型景观形成了红黄色彩跃动的景象;而“众僧拜佛”景点则是由小的扇贝型和连绵的浑圆小山丘相结合,形成犹如众多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侣向同一方向朝拜的景象。

张掖七彩丹霞不仅以红色为主,而且间有灰绿色、黄色、灰黑色等,呈平行条带状分布,色彩绚丽是其最大特点。这里的彩色泥质岩层,主要是是白垩纪的湖沼相沉积,如黄、绿、蓝灰、灰、白、黑等颜色则是氧化环境转为还原环境的结果,它由其中所含的色素离子Fe等高价、低价的含量变化表现出来。这种杂色的泥岩、页岩、砂岩互层状地层,呈大面积单一方向倾斜分布,为劣地式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这里的岩体胶结物主要为泥质胶结,除解理中填充无色石膏晶体外,还含有叶片、根等植物化石,在紫红色岩石内的化石周围往往形成还原斑。

三:美誉度

4月,临泽发现罕见丹霞地貌群。

9月25日,张掖市丹霞地貌通过省级地质公园评审。

11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栏目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12月,张掖丹霞地貌以天造地设的独特神韵排名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第六名。

12月29日,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论证。

7月26日,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专题举行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讨会,张掖丹霞地貌被推荐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关于“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倡议书》被作为大会文件通过。

8月,张掖丹霞地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编委会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

,张掖丹霞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1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3号公告,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2月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选为“全球最刻骨铭心的二十二处风景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彩虹山”,

7月,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公布了“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张掖丹霞与湖南张家界两大旅游景区上榜。

十一黄金周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全国旅游秩序最佳景区”。

在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被评选为“最美外景地”,更是被外媒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十个地方”。

被人民日报评选为“中国旅游品牌景区20强”。

7月1日起,张掖丹霞景区全网实名制购票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借助景区276个监控探头,游客的实名制信息和智慧景区平台快速反应,及时帮助游客寻找遗失物品和走失人员,大大提高了游客游览的安全系数。另外,实名制购票有效实现了以票控人,在客流量监控和安全预警方面,根据线上线下的售票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同时配合景区276个监控探头,能快速发现并制止破坏景区地貌或生态环境等不文明行为,对不文明的游客给予黑名单处理,禁止入园。以票控人制度对保护景区地质地貌,处置应急突发事件,保障游客人身与财产安全,监督游客不文明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为方便游客游览景区,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景区将“次日入园”优惠进一步升级,推出了“一票两日游”,从而推动游览方式从“快游”向“慢游”转变,延长游览时间,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研、体、养”等要素的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效能。

四:社会价值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张掖的丹霞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距张掖市仅40公里处的张掖临泽倪家营南台子村彩色丘陵地貌景区是中国丹霞丘陵地貌景观中的精品。

中国丹霞地貌权威黄进教授讲到:张掖彩色丹霞地貌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位于白庄子一带的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全国丹霞地貌精品中的精品。站在张掖彩色丹霞地貌的观景平台上,视野开阔,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观赏空间。张掖丹霞地貌被誉为“张掖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专家评语

宫殿丹霞冠华夏。

——黄进

天然运河修饰,四季见秋山。

——彭华

像大地喷洒炽焰烈火,似山岸披上五彩霓裳,这是一处与众不同的丹霞景观。

——尹泽生

张掖七彩丹霞是全球唯一中国独有的神奇地貌,经专家研究考证,彩色丘陵地层的形成和诞生是以百万年为地貌单元,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地质遗迹。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一个彩色童话世界。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色彩景色也在不断变换。一日之中,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