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建校:那时 那人 那事……(二)

​建校:那时 那人 那事……(二)

时间:2018-11-17 02:31:07

相关推荐

​建校:那时 那人 那事……(二)

建校:那时,那人,那事……(二)

王玉华

1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建校20周年了。为了展示附中人“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为民族伟大复兴育人”的教育情怀,组委会和《湖源》校刊编辑部联合开展纪念建校20周年征稿活动。作品包括:

1.诗歌散文:叙写在校学习期间的教育故事,体现我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有关校园历史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的回忆;回忆师生情谊,同学友情;记载学校变化,描绘成长岁月;追忆校园生活,抒写校园情结……

2.书画摄影:为庆祝学校建校20周年创作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以及反映附中校园生活的摄影作品等。

几个月来,《关于开展纪念建校20周年活动征稿启事》在教职员工、应往届毕业学生、家长朋友以及关心关注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之间相告、转发,《湖源》编辑部邮箱stzfzhyjsb@里也陆续收到了一些稿件。许多回忆散文让曾经的形象鲜明起来,让曾经的往事清晰起来,让曾经的课堂活跃起来……

这些文字将收进史册,作为一个阶段的纪念,也留住我们已经共度的美好时光。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呈现记忆,述说情怀,让更多精彩的瞬间在这有意义的阶段展示出来。

2

那些课——

建校以来,学校一直积极探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通过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方式等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为学生提供激发学习兴趣、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有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特色发展,促进有附中印记的文化的形成。

来,许多课堂、许多老师,以及许多课程实践中的细节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今天——建校二十周年之际,回顾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3

篇一:

精彩的“名师讲坛”

——李庾南老师上课纪实

1999级1班张婧

讲台前她正在讲课。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感染了整个课堂。

这节课学习“梯形”。她先在黑板上画出了三个不同的四边形,亲切地说道:“我想请哪位同学上来讲一下这三个图形的关系!”她扫视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一个人举手,便热情洋凝地打趣道:“呦!树林里的树木都被砍光了?真可怜啊,我们大家还不赶快植树造林,这可是我们中学生的义务啊!”同学们心领神会,惭愧地笑起来,劲头也鼓足了。不一会儿,林子里已是一片“繁荣”。她喜笑颜开,高声喊道:“好,我们请那位最高大的树!”妙语连珠的她引得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不禁开怀大笑。

她的引导启发和精彩的讲解,使整个课堂洋溢着异常活跃的气氛,尴尬的局面顿时消失了。她,真有一手。

她有条有理地讲起来:“在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这一定理时,可以先过B点作……”她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证明方法。可这个方法太复杂了,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听得似懂非懂,旁听的老帅也感到疑惑。可她,却不停地环顾四周,像期待着什么,一次又一次地不厌其烦地将已知条件读了几遍。大家很诧异,认为她此举简直无法理解。当她再一次放射四周时,一只手高高地举在那里,顿时她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她点了点头,那位同学站起来,出人意料地反驳了老师的证法,口若悬河地说出了一种极简单的思路。大家觉得这太唐突了,怎么可以当面指出老师的不足之处呢?而此刻,她脸上的期待转为灿烂而欣慰的笑容,同时激动地鼓起掌来,并重复了那位同学的话,将过程工整地写在黑板上。大家恍然大悟,她所做的一切,为的正是:从反面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她,真棒!

课继续进行着,她亲切的笑容如同初春温馨的阳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给每一个同学心灵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她是谁?她就是全国着名的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短短一节课,她就以她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征服了我们。

我感到,由我校特设的“名师讲坛"这一课,为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写下了精彩的一页:这一课,也给老师们以无限的启迪。

【点评】

作者围绕中心,紧扣“精彩”一词来表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语言精彩。运用恰当的比喻,使语言风趣幽默,如“植树造林”“林子里已是一片“繁荣”。二、思维精彩。打破常规,化繁为易,逆向思维。重点突出,避免平铺直叙。(本文由徐正富老师提供)

篇二:

话说“读写课”

1999级2班张婧

“紫水晶,紫,平舌,第三声,请同学们发音时注意口型。”读写课上,屏幕上的陈晓兰老师正准确地讲解着,时而拿出笔“沙沙”记录一番。

读写课是我校为了体现“江苏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验基地”的教学将色而专门开设的一门课程。初一上学期我们进行了硬笔书法的学习。初一下学期起则主要学习《古诗文诵读》。一来提高全体同学的普通话水平,二来接受古代文学艺术的陶冶。

一开始,同学们就以一种好奇而又轻松的心情投人这门电视教学课。虽说我们起点并不高,短时间内还看不到什么“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普通活水平渐渐提高了,终于达到了现在用标准普通话交流的水平。不知不觉中还学到了不少古诗文知识。我们感受到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雄奇浪漫:感受到了苏轼的豪放超脱,李清照的缠绵悱恻;感受到了陶渊明的悠然自得,岳飞的怒发冲……

最难忘的是端午节的那堂课。那天诵读的内容是陈老师精心挑选的屈原的《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悲壮激越的朗读从教室里传出。那是两军交战、浓烟滚滚、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的远古战场,也是精忠报国、誓死守城、抗战到底、决不投降的英雄气概。每个人都在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和专注而火热的心朗读着,伴着那阵阵浪烟来到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壮丽的诗篇鼓荡着少年的情怀。端午节,这个祭奠屈原的日子,我们感受了许多,许多……

这就是我校的读写课,我们同学都爱上的课。

【点评】

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这种探讨与尝试仍在进行之中,而学生的得益绝非一点一滴,一时一地。文中一处排比正是真情的流露,而《国殇》一例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本文由郭立明老师提供)

篇三:

我在音乐欣赏课中领悟

2000级7班

王蓉蓉

小雨浙淅沥沥地下着,像位受了委屈的小姑娘泪水流个不停。置身于音乐教室,我也被一种莫名的愁绪所笼罩:与张的隔阂,离别父母的孤独……唉,果如晋朝谢将军的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居八九。”老天竟也似乎与我有所感应,一时间,我几乎被窗外如丝的愁雨所淹没。

“这节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是贝多芬的《命运》,请同学们先听我弹一遍这首曲子。”老师默默打开琴盖,随着十指灵巧的跳动,第九交响曲的旋律迅即激昂壮丽地在整个教室回荡。“命运之神在敲门……德国这位已逝的音乐家仍用音符与我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时而舒展,时而激越,音乐仿如潮水自琴键涌来。命运撞击着大门,电闪雷鸣中,大地在发颤,旋律渐渐地轻快,琴声变得平缓流畅。柔柔流出,虽然静似一池春水,但丝丝微风拂起的涟漪却隐藏不住屡屡躁动与不安,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预示着更大的命运挑战。当命运再一次撞击着大门的时候,那个人不再畏缩,不再害怕,他在大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一曲奏完 ,我已深深陶醉于其中。

“这首曲子流传数百年而不衰,除了曲子本身的因素,也还有贝多芬与命运不屈抗争的伟大人格感染了世人。……”伴随着老师对贝多芬生平的介绍,我不由地惭愧起来:春天灰色的雨丝竟然能使我为一点小小的不如意愁闷烦躁;竟然能使我为一点小小的不顺心忧伤难过。他——一位着名的音乐家在双耳失聪时,仍然不断地创作,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终于创作出不朽的辉煌乐章。他的形象为世人瞩目,用一百棵百年老橡树在平原上排成他的名字,或者立一座如马乔列湖的圣罗美奥巨像那样大的雕像,让他俯视群山。莱茵河上千帆经过此地,他告诉世人: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不过看你怎样去珍惜,怎样去抗争。贝多芬是多么伟大!相比之下,我是多么渺小!真是“少年无愁爱说愁”啊。

激昂壮丽、鼓舞人心的《命运》又一次响起,“给我勇气,我要战胜自己!”贝多芬抚琴大喊。我的心被震撼了:生活中有成功有失败,有鲜花有荆棘,我这一点不如意算什么呢?

“丁铃铃……”我奔出教室,小雨如诗,真美;校园如画,真酷!

【点评】

本文构思巧妙。既写音乐课上欣赏的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又暗示文章的主题:要战胜自己的消极情绪,成为命运的主宰。作者的感情委婉而细腻,而且情绪随着乐章的展现此起彼伏:意风愁闷——触动——陶醉——感悟——振奋。作者被贝多芬的人格所感召,认识的提高也逐步得到体现。另外,优美抒情、对偶工整的语言也是文章成功的因素之一。(本文由张粉红老师提供)

篇四: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