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杨浦区大桥街道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探索实践-区域频道-东方网

杨浦区大桥街道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探索实践-区域频道-东方网

时间:2022-01-26 05:51:19

相关推荐

杨浦区大桥街道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探索实践-区域频道-东方网

图片说明:图为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草根团队”队员们互学“微学小测验”程序。

社区睦邻中心选择什么样的“红色教育”形式,才能让居民乐于接受、便于学习?组织“排排坐”集中授课、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先烈等传统形式,对于相对松散的社区组织、年龄偏高的“草根团队”而言,操作上都有一定的难度。

近日,大桥街道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组织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活动:119位爷爷奶奶级别的离退休居民,在手机上相继完成党建知识、垃圾分类、扫黑除恶等主题“考试”。这是该睦邻中心探索“睦邻微学”载体,将“红色教育”党建活动向社区居民团队延伸的一次创新实践。

如何走出娱乐化、同质化困境?

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是大桥街道辖区的一个睦邻点,活动场地不大,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唱歌跳舞、戏曲器乐、形体拳操、书法手工、乒乓棋类等20多个团队,居民能自发组织起来的活动,几乎样样齐全。睦邻中心三楼为数不多的几个活动场地,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居民们高兴而来、愉快而归,这让睦邻中心运营方很有成就感。

今年“两会”期间,杨浦区委、区政府作出了“深化睦邻家园建设品牌,做强睦邻中心枢纽功能”重要工作安排,明确继续深化睦邻家园建设民生工程。随后,大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也作出了“加强睦邻家园建设”相关部署。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运营方——嘉甄社区安全服务中心负责人犯了愁:睦邻中心运营数年来,虽活动丰富多彩,但与街道的文化活动中心运营有同质化的趋势;尤其是如何走出娱乐化的局限、推进“红色教育”等党建活动开展,面临不少困难。

“社区睦邻中心没有独立的党支部,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大多为离退休人员,其中约一成的党员分别参加原单位党支部的学习教育活动。”河间路睦邻中心运营方负责人表示,运营方缺乏一级机构的组织影响力,日常运营中,除了每月一次召集各团队负责人商讨议事外,各居民团队开展活动都是自发组织,想要把“草根团队”集中起来学习,光靠睦邻中心发张通知也许行不通。

记者了解到,现实情况是,参与睦邻中心社区团队的居民年龄偏大、党员骨干较少,大部分居民在闲暇时间前来睦邻中心参加活动,结束后便匆匆赶回家,娱乐性目的性较强,缺乏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传统的“排排坐”学习,将占用团队活动时间和有限场地,不仅影响睦邻中心整体活动安排,也难以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组团外出参观学习,涉及安全、经费等各方面的问题,也较难实行。

碎片化微学:签到单上的小党课

万事开头难,社区睦邻中心搞党建,这一“螃蟹”似乎不好尝。今年4月,这一困惑有了新转机:通过长时间的细心观察,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工作人员发现,200多位居民组成的20多个团队,在有限场地的安排协调中,存在不少碎片化的等待时间。

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在制度设计和技术手段上动脑筋做文章,化解睦邻中心开展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工作人员把目光瞄准了团队成员个个关注的“签到单”。

原来,睦邻中心运营之初,即建立了各团队活动签到制度,以签名记录反映团队人员参加活动和场地利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提高活动场地利用率,尽可能避免“小团队占用大场地”、“大团队蜗居小场地”现象的发生。为更准确地预约活动场地,各团队均十分重视,“签到单”成了吸引眼球的重要元素。

掌握了运营过程的这一特点,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把党建知识搬到了签到单上,每周更换一题,每题中的重点、要点用加粗字体和下划线标注,便于掌握和记忆,让居民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反复学习,睦邻中心把这一做法称为“睦邻微学”。

今年4月,“睦邻微学”正式上线,签到单上这一小小的变化,在居民中反响很好。“阿拉也跟党员一样,学习中央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唱完跳完了,学一学读一读,增长知识。”精炼的党建知识,既有内涵又方便记忆,签到时读一读,活动间隙背一背,下次活动再学一学,这种“微学”模式十分适合高龄的居民。

据悉,为了应对睦邻中心检验学习效果的“考试”,有居民干脆把“微学”题目从签到单上撕下,揣在口袋里时时勤学苦练。为提高团队分数,团队之间还发生“抢人事件”,“红色教育”呈现自发学习、你追我赶的喜人态势。

新媒体微学:“小程序”里的小测验

为巩固“睦邻微学”学习成果,有效激发居民们的积极性,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定期进行书面测验,但书面测试存在组织不便、参与不广等问题。睦邻中心工作人员再次思考:智能手机普及率高,能否借助新媒体搭上互联网快车,开展便捷同步的“线上测试”?

在大桥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想法很快付诸实施。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纪念日前夕,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把自主研发的“微学小测验”程序搬上了互联网,发动居民通过手机参与测试。

测试中,居民用微信扫二维码进入“小程序”答题页面,在规定时间内同步开展答题。睦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后台,观察前端手机答题结果和团队参与测试的曲线变化。

经数据统计和分析,20多个“草根团队”的119位居民同步参与测试,平均达85分,其中66人获得满分。测试题目中,不仅有党建理论知识,还包括当前重点推进的扫黑除恶、垃圾分类等附加题。

对比前后两次测试的效果,手机网络测试在参与度和便捷性方面明显优于书面测试。从参与情况看,网络测试参与人数比书面测试增加了近6倍。

“睦邻微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方便又有趣,不仅普及了党建知识,大家在互学互比中还消除隔阂、增进友谊,融洽了邻里关系。”社区旗袍队负责人王丽娟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因高楼居民乱扔烟蒂,引发一楼晾晒的衣物着火,她在抢收过程中不幸烧伤,“睦邻微学”团队的全体队员踊跃募捐。“认识的、不认识的,所有队员都送上了爱心,这令我非常感动。”

“草根团队”创新路,社区“睦邻微学”正起步。从签到单上的小党课,到依托新媒体的线上小测试,河间路睦邻中心在加强“红色教育”方面开展全新尝试,不仅解决了党建学习难问题,还帮助中老年居民提高智能手机应用能力,增进他们与社区邻里的互动交流。

“河间路睦邻中心努力找准在睦邻家园体系建设中的定位,充分调研、把握热点,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不断融入党建工作引领下的睦邻中心建设‘互联网+’新主流创新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河间路社区睦邻中心运营方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中心正酝酿筹划一系列依托互联网的项目和活动。如开展手机操作实务培训,创建活动团队自媒体,继续开发网上社区调研、满意度调查、智力竞赛、作品展示和评选等手机应用项目,力求将“睦邻微学”项目升级,进一步推进交流互动,弘扬社区睦邻文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