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一生都活在慈禧太后阴影里 光绪皇帝的死因

一生都活在慈禧太后阴影里 光绪皇帝的死因

时间:2019-08-11 10:32:34

相关推荐

一生都活在慈禧太后阴影里 光绪皇帝的死因

关于光绪帝的死因,百年来争论不息。史料记载光绪是患病暴毙的;民间却说他是被毒杀的。毫无疑问,众多的患病暴毙成为不了民间喜闻乐见的话题。那些死于父子之手、死于兄弟之手、死于敌人之手、死于侠客之手以及雷公震怒、花柳发作之类的说法,则具备了无穷尽的吸引力,让众生百谈不厌,津津有味,乐趣无穷。

有人也许会问:自古到今,各朝各代的皇帝这么多,为什么清朝的皇帝的死亡会招惹上这么多民间传说?

主要是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不够。清朝统治者不怎么把大清子民视作“子民”,如雍正皇帝,总在嘱咐自己的儿孙,时刻要提防汉人,如果实在在关内待不下去,就收拾东西回关外;再如慈禧太后,其一句“量中华之物力以结上国之欢娱”,通根本就不把中国人当自己人。

统治者既然这样提防汉人,这样不把中国的利益放在心上,当然难赢得人民的拥护。所以,在清朝长达二三百年的历史中,很有一些人是抱着冷眼旁观的心态在看待这段历史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但对我而言,我是不大相信民间那些关于清帝离奇死亡的千奇百怪情节的,而更愿意相信史书上的那些平淡无奇的记载。

史料中对于光绪的死亡记载,就是平淡无奇的。不过,光绪帝的死亡时间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即1908年11月1日下午5时33分);慈禧太后的死亡时间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时(即下午1时至3时),两人一前一后离开人世,时间差为二十二个小时。考虑到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种种恩怨,这种巧合不能不让人疑窦丛生。

为此,有很多专家根据光绪帝生前的病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代中医学理论,缜密地推断过光绪帝的死因:

光绪帝在位三十三年,病案记录有一千多条(其中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三年七月前没有医案记录,不知是没病还是资料丢失)。但戊戌变法前的二十年,病案记录仅有七十六次,变法失败后被囚灜台的十年中记录则达到了九百多次。即这十年中,平均每年要让御医诊视九十多次,几乎月月患病。

光绪死亡这一年(光绪三十四年),从三月到七月,病案记录高达二百六十次,给他诊治过的御医有三十多人。从病案上看,药罐子光绪的病,主要症候是肝脏郁热、肝旺脾弱、心肾两亏等。

法国驻京使馆的医官多德福曾进宫给光绪诊治,并做了医学化验,认为光绪的病是“腰火长症”,即肾炎。但光绪身边的御医并没有采纳多德福的治疗方案,继续用传统中医治疗。

上面提到,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三年七月之间缺失医案记录,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之后,有御医力钧、陈秉钧、曹元恒等人对光绪的详细诊疗记录,从记录的情况来看,光绪的病势日见沉重。光绪久病不愈,心情大差,曾严加训斥御医,指名道姓,骂他们都是些欺世盗名的庸医。于是,在光绪临终前的四个月中,各地又加荐了许多名医进宫协助御医进行诊治,其中有杜钟骏、张彭年、周景涛等人。

光绪死亡前的最后的一个月,光绪腰部痛得不行,五官变形,周身汗涌,自感越服药就越感觉病重,一遍又一遍嘱咐御医“万不能以药试病”。杜钟骏等人心照不宣,都认为光绪已病入膏肓,却不敢说出来,且在病案中千方百计加以隐瞒。杜钟骏在《德宗请脉记》中坦承,在记述每日诊疗病簿时,“予于案中有实实虚虚,恐有猝脱之语”。光绪临终前两日,他在医案中写“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但内务大臣们认为这样写不利于病人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也只好将之删去。

而两日之后,光绪猝然昏厥。内务大臣急召杜钟骏、周景涛、施焕来前来诊脉。大家诊断过之后,如实相告:皇上必过不了今晚,所有针药均无力回天,不用再开方了。但内务大臣要求死马当活马医,随便上一方子。几位御医没辙,只好开了一味生脉散。药还没进上,光绪已经驾崩。

根据光绪帝这些病历、脉案和药方,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光绪一生体弱,久治不愈,加上慈禧刻意虐待,病情加重,最后不治身亡。

冯伯祥在《清宫档案揭秘光绪之死》中记道:“详考清宫医案,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来说,光绪是受肺结核、肝脏、心脏、风湿等慢性病长期折磨,致使身体的免疫力严重缺失,酿成了多系统的疾病,最终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合并急性感染而死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