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蒙克:被病魔 疯狂和死亡缠绕 扭曲变形的释放

蒙克:被病魔 疯狂和死亡缠绕 扭曲变形的释放

时间:2018-12-05 17:54:21

相关推荐

蒙克:被病魔 疯狂和死亡缠绕 扭曲变形的释放

在印象主义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表现主义。这种绘画风格是印象主义向现代艺术的过度。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

表现主义艺术家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代表人物是爱德华蒙克,说起来好多人可能也不太认识,但是这个惊悚的表情,恐怕无人不知。

《呐喊》的惊悚面孔看来要比《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更易于传播,这张面孔就如同一个emoji表情,中看又中用。

可以肯定地说,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世界声誉,不是源自其作为表现主义先驱的身份,而是源自他笔下那张与emoji表情同款的惊悚面孔。

围绕生活、爱与死的主题,蒙克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呐喊》(The Scream)只是其中一幅,但其所传达的消极与阴暗,已构成了人们对他的全部认识。

爱德华性格孤僻,一生并不幸福。

他曾说:

“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着我摇篮的黑暗天使,并且伴随我一生。”

画家爱德华·蒙克在挪威一个普通家庭长大,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死于肺结核。14岁的时候,他的一个姐姐也同样因为肺结核去世了,并且他还目睹了这一过程,后来父亲和一个弟弟又不幸去世,妹妹患了精神病,家庭的悲剧影响了他的性格,给他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间接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

1879年 ,蒙克进工学院念书,在这里他有机会接触到印象主义,但是他经常患病,于是中断了学业。

第二年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为了画画而努力,第二年考入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在这里他受到了自然主义的影响,改变了他的绘画风格。

在1885年,蒙克有机会去到巴黎,他在卢浮宫研究了大量的大师作品,虽然蒙克的知识系统属于学院派,但是,最吸引他的却是马奈。他的绘画风格是印象主义,可是绘画主题却是象征主义。最终他在探索的路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用绘画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也正是因为这些面对死亡的经历,他的作品里常常出现对于死亡的理解,他有很长的时间都在创作生病的孩子这一主题,他探索人们对病与死的感觉,为了真切的刻画主题,他常常观察病人的神态。

《呐喊》是蒙克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表现主义画派最出名的作品。

《呐喊》创作于1893年,这个时候的蒙克处于人生中最低谷,他的父亲和弟弟去世,让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忧郁孤僻,整日被死亡笼罩,只能靠画画释放着自己的情绪。

油画版本

蜡笔

粉彩画

石版印刷

1893年到19间,蒙克共创作了四个版本的《呐喊》,最早和最晚创作的一幅中间相隔了。在四幅《呐喊》中,最出名的是油画版本。

这幅画创作的背景,蒙克是这样描述的:

“尼斯,1892年1月22日,我和两位朋友正在大道上散步,太阳已经下山了,天空突然间变得像血一样红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悲伤忧郁的气息。

我止住脚步,轻轻倚在篱笆边,极度的疲倦已经要使我窒息了。火焰般的云彩像血,又像一把把利剑笼罩着蓝黑色的挪威海湾和城镇。

我的朋友,他继续走着,而我却呆呆站在那儿,焦虑得不停发抖,我感到四周似乎被一声巨大而持续不断的尖叫声震得摇摇晃晃……”

四副画几乎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像骷髅一样的人站在桥上,他紧捂自己的耳朵,扭曲的身体,双目睁大,嘴张开作出惊讶的表情,因用力过猛把那脸挤得变形。摒弃了美感,将画面的内容或者说作者的感觉真实的传达给观画者。让每一位经过此画的人都感觉到了焦虑与绝望。

红的云、蓝色的水、远处的黑衣人,没有任何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的身份介绍,只能从画面感受到,呐喊的人的恐惧与绝望。

画面里的透视感充斥着人的感官,强烈的对比色,传达着画面里的焦躁感。

在色彩上,并没有脱离生活中事物本身的固有色,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空,但是这些颜色都被夸大,这几种鲜艳的色彩放在一起,并相互融合,画面阴郁而不安,让画面中布满了恐怖气氛。

整个画面有曲线构成,充满着动荡与不安,水与天空都是扭曲的线条,只有桥是直线,与图中的曲线形成鲜明的对比,似乎这种在不安的图形里,听到了呐喊者的回声。构图给了人天旋地转的感觉。蒙克不仅是让画面有了声音,甚至让身体有了真实的感受。

《病孩》是蒙克表现主义风格的起步标志,有着里程碑的意义。用蒙克自己的话说:

“这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一幅画…这是我艺术创作的一项突破,我在其后的作品,都应该归功于这幅画的诞生。”

《病孩》描绘他那年仅15岁的姐姐索菲亚患病的情景。蒙克5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这之后蒙克的姐姐在蒙克的心中替代了母亲的地位,蒙克对姐姐索菲亚有着深刻的感情,深深的依恋。

蒙克曾说“姐姐的死,是我毕生无法忘怀的悲剧”。而这种情感也是蒙克一生众多画作的主旋律。

画作的灵感源于一位叫作佩姿·尼尔森的红发少女。一天,蒙克陪同父亲到一位脚骨受伤的小男孩家出诊,在病患家中,偶遇当时十一岁的少女佩姿。她是小男孩的姐姐,蒙克被她心疼弟弟的关爱情怀所感动。之后蒙克请求佩姿的母亲让佩姿当他的模特儿而完成了多幅画作。

虽然《病孩》相比于这之后表现主义画作已经是相当写实,处处体现传统特征,但在19世纪末期欧洲绘画界传统绘画流派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的时代,《病孩》在奥斯陆秋季展中仍造成强烈反响。

当时的绘画界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新形式的绘画技法。当然这也是许许多多新事物在最开始出现之时都要面对的考验。

在欣赏表现主义画作时不能拘泥于对某一些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具体进行评判,透过画作来窥探作者的感情是根本。

这幅画虽然油色使用粗糙,对于传统绘画来说只能算是草稿。画面中的女孩面无表情,几乎看不到眼睛的细节,但是却能感受到她注视窗外的心境。母亲的悲伤,痛苦以致不能自己与女孩的表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给我们以女孩已经超然于物质世界的感受。

难道这就是蒙克所要传达的灵魂特质吗?作为体现蒙克表现主义特征的最早期画作,也许蒙克作为一个学生也是想通过这幅作品真正做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境界。

《卡尔·约翰大街的傍晚》创作于1892年,描绘的是奥斯陆市繁华的卡尔约翰大街傍晚熙熙攘攘的人流。

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一位位先生女士衣着光鲜考究,但是每个人的目光呆滞,表情僵化,形容枯槁。每一个人都被孤独,忧郁的气质所笼罩。

此作被认为是蒙克在表现风格上的根本转变,就艺术手法而言,蒙克的个人风格已趋于成熟,这幅画可以说是表现艺术主义的先声。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都是伟大的预言家。而这幅作品正是蒙克对世纪之交的欧洲预言。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们带进了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起来但是也并不能惠及所有人,而相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社会贫富分化问题还有工业革命带来的人们生活越发固化,臣服于机械,这不能不引发艺术家们的思考。

在19世纪末期由经历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业转型,经济也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失业,通货膨胀相伴而生。而作为第一次面对这样问题的那个时代的人们在世纪之交又多了许多的惶恐。

蒙克很多的作品是要传递自己内心的情感,如《病孩》,当然也只有了解其成长经历的人才能更加体会。但是这幅作品不同,它引发了时代人的共鸣,是当时人们的普遍的感受,甚至把这幅画放到今天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不得不说此时的蒙克的创作已经达到了大师级的水平。

整幅画面中,大街上虽然是熙熙攘攘,但是人们的表情却模糊不清,千人一面,呆滞的目光,僵化的表情。一种孤独,忧郁之感笼罩整个画面。蓝色的背景忧郁深沉,红色的房子压抑恐怖,一个黑色的背影站在道路的中间,不知所为,右侧高大黑色的物体显得突兀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当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情感上升到一个时代的表情,引起了一代人的共鸣,那这绝对是成功的艺术家,1892年的蒙克做到了。

蒙克苦难的童年经历令人怜悯,也正是这被死亡与恐惧笼罩着的童年经历成为了蒙克自始自终的创作源泉。

蒙克是位高产作业,据不完全统计,蒙克一生创作油画1200幅,素描4500幅,版画1800幅,雕塑6件,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蒙克青年成名,晚年已经享有盛誉,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也曾经历社会的不认可,评论界的批评,但是蒙克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传递内心的情感。因为对于蒙克来说,绘画正是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最主要的方式,至于社会的认可早已不是什么重心。

对于所有的艺术家来说,这都是重要的启示。艺术家只有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努力创新才能成为大师。

往期精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