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三下乡 | 创新中有古韵 传统中有新潮——大吴泥塑

三下乡 | 创新中有古韵 传统中有新潮——大吴泥塑

时间:2021-07-13 16:15:48

相关推荐

三下乡 | 创新中有古韵 传统中有新潮——大吴泥塑

一朵陈酿记心上

结束了嵌瓷博物馆的参观后,我们来到了大吴泥塑传承人吴维清老师的家中,对其进行访谈,并了解当今大吴泥塑传承方面的问题。

人物介绍

吴维清,1956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从小随父学艺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是大吴泥塑第25代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5月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吴泥塑国家级非物质传承人、广东省技术能手、潮安县第四届科技人才、现任潮州市潮安县大吴泥塑维清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主要事迹

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大吴泥塑参加上海世博会展演。

11月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大吴泥塑参加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赛时文化活动展演。

5月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大吴泥塑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展演。

1月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大吴泥塑到美国展演。

10月份受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邀请修复馆藏大吴泥塑,收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创作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金奖,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及广东美术馆等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创作事迹多次在国内各媒体报道。

介绍大吴泥塑

潮州大吴泥塑源远流长,历史可溯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大吴泥塑以精致细腻、内涵丰富着称于世,其表现手法为雕、塑、捏、贴、刻、印、彩。内容一是取材于地方传统戏剧——潮剧和民间传说中大众喜欢的题材,二是取材于与人们生活相关自富有意趣的动物和活泼可爱的胖娃娃。

刚走进吴维清老师的家中,便看到一排排陈列架,里面摆放着吴维清老师及他儿子吴漫的作品,还有部分获奖证书,吴维清老师开始为我们介绍他的作品以及他获奖的经历。

( 柜子的奖状、作品)

说起以前刚开始学泥塑的事,吴维清老师说到“文革”时期。当时以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为题材的大吴泥塑成了“四旧”,被摧毁殆尽。当时吴师傅高中毕业,在家务农。村民不许捏泥人,一经发现,泥人就会被没收并销毁。那时候吴师傅在自家屋顶找到一两只早已残破的“涂安仔”模具(在潮汕将泥塑称为“涂安仔”),当民兵来收模具时,他就将模具藏在稻草里,累计藏了有十多个。种田之余,他开始琢磨起涂安仔技艺,凭着对潮剧人物的记忆和现有的模具,吴师傅偷偷捏起泥人,年末拿到潮州城里,趁夜售卖。就这样吴师傅在父亲的传授下开始学起了泥塑。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重视,对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吴维清老师带着大吴泥塑这项非遗技艺,走出潮州,参加了国内外交流活动,参加上海世博会展演;参加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赛时文化活动展演;后,分别到乌克兰、白俄罗斯、美国、芬兰、瑞典、莫斯科等地参加展演活动。

一番交谈饮茶后,我们来到了吴师傅的工作室,在仅仅两平米的工作台,吴师傅坚持奋斗了几十年,并且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彩绘配方。“老祖宗做的东西,哪件都很好”吴师傅得到老祖宗的东西,他可以彻夜不睡,埋头沉浸在老祖宗的技艺里。他曾研究了老祖宗的色彩,“这个色彩都是用矿料,自己磨出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保留着矿料彩绘,而不是水泥漆。彩好了,放屋顶观察变化,不断的磨制、调配、观察,才能研究出一套较为满意的彩绘配方。这些配方都是我花了很多年琢磨出来的。”吴师傅说到,他一直思考如何改良制作工艺,让大吴泥塑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随后吴师傅亲自为我们展示了塑造手的过程。并给我们讲解泥塑的制作工序。

大吴泥塑的工艺程序大致包括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等五大环节。

挖泥浸泥。挖泥是制作泥塑的第一道工序,一件成功的泥塑作品必定要选用优质的泥土。

得到原料后把泥放到一个罐里加水搅拌沉淀,让杂乱的东西或沙粒沉到底下,过滤。反复几次得到泥土。

炼泥。从罐里拿出来进行捶、揉。从而增加泥土的柔韧性。把练好的泥密封在一个袋子里,需要用多少就拿多少,其存放的越久,质量越好。

捏塑。就是塑造出泥塑造型,每屏泥塑都是由模塑、捏塑和贴塑三大手法,以“由里及外”、“自下而上”、“先躯干后四肢”的基本规律有机拼合而成。

模塑是先制作几种常用的模型,再根据模型翻制成外模,以后在制作程序上,只要把模具翻塑出来的半成品,经过组合之后,便可快速完成泥偶坯胎。

贴塑是大吴泥塑区别于其它地方泥塑的最突出的特色。贴塑着重就是衣纹,用土折成薄片,贴上去,做出衣布飘扬、翻转造成的褶皱。制作出来的泥塑衣纹转折线条飘逸,有“吴带当风”之妙。

(模具图)

烧坯。等泥塑阴干后,进行烧坯。过去是用土窑,现在是用电窑对塑制出来的泥塑土坯进行烧制定型,增加其硬度。

彩绘。用彩色颜料对泥塑进行上色,颜料一般选用矿物质颜料。彩绘时根据人物的背景、性格,捏造脸谱,刻画出准确的神态。同时,要像替真人化妆一样,给塑像的面部“打底”,再勾勒眉毛、眼睛、嘴巴。眉毛的挑画在文武上也有区别,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人物的角色特征。

(制作图)

要创新,也不能忘本

在创新方面,吴师傅追随新时代,将现代元素相机、西装等融入到泥塑当中,让人耳目一新,吴师傅说到:“创新的基础是必须保留传统‘味’、古味,不能为了迎合时代而忘本。”

吴师傅的儿子的创新设计上,也创作出泥塑挂幅,使泥塑不局限于摆设在柜子里,还能悬挂在墙壁上,更方便收藏、携带、展示,有着不错的销路。

我们在吴维清老师的工作室也看到一组新制的作品,作品正是创新与古韵相结合的,以新的泥塑形式展示出古老的制茶步骤,这便是吴维清老师所说的古老的东西不能丢,让泥塑承载着历史文化流传下去。

现状

现在主动去学习大吴泥塑的年轻人很少,主要是因为泥塑销路不好且成本负担重,加上制作时间长。说到泥塑的价格时,吴维清师傅说:“潮州的传统艺术,既不应被外界艺术渗透,更不能为商业经济所影响。古老的味道,一定要保留下来、传承下去。”例如:二十四孝系列,茶文化系列,大吴泥塑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传统技艺中的“古味”,将这一“古味”远远流传下去。

(二十四孝系列作品)

(茶文化系列作品)

吴维清老师说到,现今有许多的博物馆都有收藏到他父子俩的作品,但多数为外国的博物馆,少部分为国内的博物馆,现状便是只有极少博物馆愿意以购买的形式来收藏大吴泥塑。这也正是大吴泥塑前景不好的原因之一。

目前,大吴泥塑主要还是靠家族传承。以传承人角度来看家族未来传承的可行性也并不乐观,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如今泥塑工艺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思想已几乎消散,陷入了想传外却无人可传的窘境。

正因为现流传下来的技艺已经有所缺失,吴师傅那颗传承大吴泥塑的心更加坚定了。为了守住现有的大吴泥塑技艺,该技艺的传承更不能断了。

这些年,吴维清不时走进校园,手把手教孩子们捏“涂翁仔”,或接受学生到他的工作室,学习泥塑基础知识,以此推广大吴泥塑艺术。在牌坊街上,也能够看到大吴泥塑的身影。

期望

吴师傅表示,他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工作室,为的是让更多对泥塑感兴趣的人,能够亲手尝试泥塑的塑造,有多一点空间可以展示这门传统的艺术。另外,大吴泥塑需要展示的地方,如果好的作品只能呆在橱窗里无人问津,那么这项技艺也不会留在人们心中。看到吴师傅的作品只能在狭小的橱窗里摆放,甚至有的创作无容身之处,我们都能感受到吴师傅心中那份艰辛,就像英雄有勇,但少有用武之地一般。

在了解三个非遗文化后,让我们深有体会的是,“行当要发展,从业者要生存”,这个基本的道理。只有能赚钱的行业,才能留得住人,才能更持久的发展下去。但是传统行当在发掘市场潜力,尽可能地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够摒弃传统的味道。只有认识到“传统”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传统艺术更好地延续下去。而对于非遗的保护,要做到“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文案:艺百纷队

拍摄:叶楚晓、黄燕豪

美编:晨曦记者团编辑部 肖捷威

关注艺创公众号,带给你不一样的快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