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散文】柴禾灶 分外香!重温儿时记忆里的味道

【散文】柴禾灶 分外香!重温儿时记忆里的味道

时间:2024-06-08 03:06:49

相关推荐

【散文】柴禾灶 分外香!重温儿时记忆里的味道

8

15

周四

母 亲 的 柴 禾 灶

文刘杰

社会的飞速发展,食品的多样化,导致人们的味蕾麻木、迷茫。

每天每顿饭吃什么成了不少人的困惑。

高档酒店,山珍海味,对人们的吸引越来越淡漠。

除了不是寻常百姓的向往之外,还有人们的养生意识增强,素食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电磁炉,煤气灶,液化气都烧不出可口的饭菜了,早已经被冷落淡忘的柴禾灶重新被记起,又成为新宠。

根植在我记忆深处的就是老家的柴禾灶,确切地说是母亲的柴禾灶。

我家的灶台与众不同。

别人家的灶台就是草泥抹的,精致点的在草泥上嵌入几块碎瓷片或者粗瓷老碗的碗砣砣,一旦被汤水浸湿,污渍麻花的很不卫生。

我家的灶台虽然也是土坯砌成,但灶台上面抹的泥却非同寻常,那是父亲独创的纸筋泥——一种程序繁多的纸和泥的和成。

灶台抹上纸筋泥之后,母亲还要用鸡蛋清反复涂抹,直至灶台面光滑明亮,就是溅上汤水也无妨。

其次是我家的铁锅有别于他家的,我家的铁锅是父母逃难时从静宁老家带来的,不是那种生铁锅,硬脆,是熟铁页子锅,韧性极好,耐火,不会像那种生铁锅动辄炸裂。

日子虽然饔飧不继,但不管是野菜还是洋芋经母亲在柴禾锅里一煮一蒸,都成了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美味。

五十多年的时光流逝,铁锹䦆头都已经朽坏腐烂,唯独母亲柴禾灶的味道仍然新鲜如初。

靠野菜果腹的日子,主食就是洋芋和野菜,面食就是黄面,还是国家的供应粮,按照劳力每人每天八两,加工成面粉差不多就成半斤了。

我家九口人只有四个人的供应粮标准,口多粮少,只能在菜糊汤里搅几把黄面,哪里敢吃一顿稠的呢?

为了铁叶子锅能够被油滋润,我们能够品尝到荤腥的醇香,体弱多病的母亲每年都要饲喂一头年猪,不管大小肥瘦,到了腊月十几就杀年猪,炼臊子。

那个枣红色双耳的狗头罐,满满一罐荤油和臊子,滋润一年又一年的艰涩光阴。

每年的三十晚上,是我们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

灶膛里李子木疙瘩火熊熊燃烧,铁叶子锅里满满一锅猪骨头,沸腾的肉汤吐着欢快的泡泡。

灶屋里热气腾腾,香味浓烈,诱惑得我们时不时要跑进灶屋,使劲吸吸鼻子。

等骨头煮好,父亲端着一个热气袅袅,香味四溢的黑色粗瓷大盆放到炕桌上。

我们则如一群嗷嗷待哺的雏儿簇拥在黑瓷盆周围,父亲拿起一块骨头,涂抹上盐末依次散发给我们。

只听得一阵此起彼伏的啃咬声、吸溜声、咀嚼声,混合成最迷人的年关交响曲。

那时候的年猪要饲喂整整一年,靠吃百味野草和荞麦叶子大黄叶子和少量的朽洋芋长大。

肉质细密,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回味无穷。

柴禾灶炖出来的猪骨头,那香味不能用语言恰当精准地描绘,非亲历者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

无论是平日里的洋芋菜,还是黄面疙瘩,玉米面馓饭……只要是柴禾灶煮出来的,都醇厚、劲道、回味悠长,令人不能自禁,往往吃过了头。

尤其是最后残留在锅底的瓜瓜或者糅糅,更是兄弟姊妹间争抢的对象,那个香,那个韧,每每想起,就馋涎欲滴。

时代变迁,日新月异,柴禾灶被时代淘汰了,各种新颖的煮饭工具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唯独柴禾灶的味道却成了绝版。

在被遗忘多年之后,大街小巷又涌现出了不少的柴禾灶饭店。

有的是挂羊头卖狗肉,名字叫xx柴禾灶,其实只是把餐桌弄成了一个灶台的样子,实质上还是电磁炉,也有真灶台的,但是灶膛里烧的是废弃的木工板和纸浆板,甚至装修垃圾,气味难闻,烧出来的饭菜就可想而知了。

我也曾品尝过好多家所谓的柴禾灶饭菜,菜品犹可,味道却大相径庭,差了十万八千里。

静心一想也就恍然了:昔日的柴禾灶,除了自然生长的草木本味,更多的是母亲的味道,而每一个母亲的味道是不能复制的。

这也是游子千里之外,数十年之后味觉依然根深蒂固的缘由之所在——那是妈妈的味道!

母亲逝去多年,家乡也只是一个空壳。

没有了母亲和她的柴禾灶,顽固的味觉记忆只能靠回忆满足了。

注: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精选

15August

【散文】父亲向收割机妥协,是因为他老了……

【散文】麦子在地里经受着烈日炙烤、生死磨炼,人也如此......

【诗歌】人到中年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微信号:jsfk933

出品:平凉日报社泾水流韵工作室

编辑:何小龙 张霞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投稿邮箱:plrbshwh@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