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都江堰水利工程游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游记

时间:2023-02-12 14:26:54

相关推荐

都江堰水利工程游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因势利导、无坝引水,很好地解决了自动控水和自动排沙这两大难题,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最神奇的是,都江堰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至今犹存,并且还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个暑假,我到现地一探究竟啦!

工程由来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对整个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头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厉害。都江堰距成都50千米,落差竟达273米。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带领众多老百姓,历经十余年修建了都江堰,终于实现了“水旱从人”,让成都平原真正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也为秦国最终统一七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体工程

“堰”是一种既能挡水、又能泄洪的低坝。顾名思义,都江堰就是位于都安县岷江中的低坝。它不像堵截江河的大坝那样雄伟、高耸,而是像一条大鱼斜卧于岷江之中,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

01

鱼嘴

是分水渠,因其形状像鱼嘴而得名。它位于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外江就是岷江主流,回归长江,内江是将水引入成都平原的人工引水渠。

02

飞沙堰

是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着功能。飞沙堰将超过灌区需要的江水自行排到外江,使成都平原免受洪涝;又能将水中裹挟的大量砂石甩到外江,避免淤塞内江、宝瓶口和灌区。

03

宝瓶口

是节制闸,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的大山洞,让岷江的水可以流入成都平原。由于山体是坚硬的岩石,千年都不变形,所以可以很好地控制入水量。

04

后续改进

在实地游览中,我发现,为了让都江堰更好地适应现实的需要,人们还在对这个水利工程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石人石马改铁柱:古时使用石人石马作为滩底的标志,明代起改埋“卧铁”,就是一根一根大铁柱。现在,石人石马都被安放在“伏龙观”供游人欣赏呢。

杩槎改水闸:在古代还使用杩槎来人工改变内外两江的分流比例。1974年以后,在外江口建造了永久性水闸,从而取代了杩槎来实现围堰和泄洪。

竹笼卵石改混凝土浇铸:古时的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每年都需要更换;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就不用年年花费气力啦。而且因为灌区的需水量不断加大,而泯江水量在减少,所以在1992年还新修建了“飞沙堰闸”,把飞沙堰分流走的水再次围堵回来呢。

原理与技术

都江堰工程主要运用了两大原理和四大水工技术:

01

热胀冷缩

李冰父子对地形和水情作了详细勘察,选择在玉垒山中间凿开一个洞用来引水入川。当时凿山可没有炸药和挖掘机,只有用钢钎打洞,再用铁锤一下一下地砸,至少需要三十年才能完成。而我们智慧的祖先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想出了火烧水浇的方式,让岩石变得疏松,仅仅花了八年,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取名为“宝瓶口”,完成了都江堰关键的第一步。

02

弯道环流

我在潭柘寺游记中曾经讲过,在一个弯道里迅速流动的水流,会发生旋转。沙比水重,受到的离心力会比水大,因而会被甩到外面,而水会继续沿着弯道流动,这样就实现了水沙分离。据测量,都江堰内江的沙石排除率最高能达到98%,这种利用水流规律排除泥沙的工程设计,真可谓巧夺天工!

03

水工技术

都江堰十分自然地应用了本地盛产的竹、木、卵石来截流分水、筑堤护岸、抢险堵口,并据此总结出四大传统水工技术——竹笼、杩槎、羊圈和干砌卵石。这些材料成本不高,四处可寻,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自然环境破坏很小,还为河滩各类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较好的环境。而现代的钢筋水泥,就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呢!

工程维护

自都江堰建成以来,中国历经沧桑,一代代的英雄人物也如白驹过隙,唯有这伟大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于岷江之上;5月,惊动世界发生在都江堰地区的8级大地震也没有把它震垮。这都要归功于都江堰人民科学有效、坚持不懈的维护管理。

01

专人负责

汉灵帝时设置了“都水椽”和“都水长”,蜀汉诸葛亮设置了“堰官”,就相当于现在的水利厅厅长,专门管理都江堰。此后各朝各代,都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专人负责,时时查看。

02

定期维修

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从而确保长期有效运作。在宋朝时,订立了“岁修制度”,每年都组织民工清理河床和淤泥。以后不论朝代变换,都比较好地坚持了这个岁修制度。

03

严格规范

为了确保岁修的工程质量,古人总结归纳了“治水三字经”,特别是确立“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方针,不论哪朝哪代都严格遵守、严格落实。

宝贵经验

01

因势利导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为前提,变害为利,实现了人、地、水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我在游览时,就找到了蜻蜓、天牛、知了、四脚蛇等好多小动物,还看到了特别美的中华凤尾蝶,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确实很好!

02

众志成城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许许多多劳动人民的共同智慧结晶,是大家团结奋斗的成果,单单靠一两个人,可是没法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呢!

03

坚忍不拔

在古代,改变自然环境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但都江堰人民确定“治水”目标和方案后,就坚定实施,遇到困难也决不退缩,最后终于解决了年年水患的问题,为子子孙孙都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04

持之以衡

再好的工程,如果不维护,在时间的冲刷下也会崩塌。而都江堰在严格规范的管理和维护下,持续发挥效用两千多年,至今还在造福当地人民。

小乌龟

欢迎你和我一起认识水、了解水、享受水、爱护水!

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