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文化北京】听 老北京那九腔十八调的叫卖声!

【文化北京】听 老北京那九腔十八调的叫卖声!

时间:2023-04-15 06:39:30

相关推荐

【文化北京】听 老北京那九腔十八调的叫卖声!

老北京叫卖

是北京特有的汉族民俗文化

是旧时京城的小商小贩

基于北京胡同这一特殊的居住形式

为了招揽生意、推销商品

在街头巷尾之间自发

口头创作的一种叫卖调

(图源:北京四九城)

老北京叫卖有自己的韵律

在语言、内容和反映的民俗风情上

都具有强烈的京味儿特征

体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热播剧《芝麻胡同》中的老北京叫卖

“叫卖”是专属于北京的声音记忆,

是老北京人志趣与市井文化的象征。

今天小编就和您一起对话,

老北京叫卖艺术传承人

,老北京叫卖被列入

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7岁的孟雅男是老北京叫卖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自成一绝

老北京叫卖在明代已有记载,在清末得到较大发展。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记录了十二月的“市卖”:“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七月叫卖菱角、鸡头等物的吆喝声是“老鸡头,才上河”等等。到民国时期,老北京五行八作都积累了众多的叫卖调。

侯长春绘老北京商贩图

老北京胡同中的百姓生活,是叫卖产生的土壤和环境。那时,人们都住在四合院里,不吆喝谁都不知道您卖东西来了。可以说,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就是最经济、最通俗、最实用的广告。

侯长春绘老北京商贩图

随着时光推移,北京城的叫卖声形成了“一绝”:句子简短,重点突出,抑扬顿挫,京腔京味儿。大量运用儿化音,叫卖声一气呵成,鲜活的字、词、语句,以及幽默、诙谐、好懂耐听的特性,使其广受市民欢迎。

侯长春绘老北京商贩图

除了单纯依靠嗓子之外,老北京叫卖往往还会搭配响器,用来增加声音的韵味,提升商品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不同行业的响器也有所不同:“唤头”一响,剃头的就到;大锣鼓一敲,小孩们高兴地跑出来看耍猴;木头梆子一响,家庭主妇赶紧出门打油……胡同里的吆喝从早到晚不间断,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似一台北京民俗风情剧。

鲜明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营和集体经济成分对个体商贩的吸收和改造,老北京叫卖失去了曾经的土壤。20世纪80年代以后,老北京叫卖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逐渐得到发据和恢复,出现了张振元、张桂兰、臧鸿等一批民间叫卖艺人。他们都年事已高,在技艺传承方面有迫切的需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孟雅男和老北京叫卖结下了不解之缘。

侯长春绘老北京商贩图

,孟雅男还是中国戏曲学院曲艺表演专业的一名学生。如何恰如其分地演绎相声段子里的那些叫卖场景,成为了他学习中的一个难题。有一次,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老北京叫卖老艺人们招收徒弟的消息,便上门拜师学艺,跟着张桂兰和张振元两位老师学习老北京叫卖。

侯长春绘老北京商贩图

孟雅男说,老北京叫卖的声音形式看起来好像很自由,其实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律,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艺术性。作家张恨水曾经在《市声拾趣》中谈过:“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喝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喝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

侯长春绘老北京商贩图

老北京叫卖有着鲜明的特色。商贩在叫卖时中气要足,韵味要浓,唱的时候要合理运用花腔、滑腔、甩腔,最后一句加韵尾。儿化音多、拖音长、语言幽默、一气呵成。

重现生机

近些年来,胡同里的叫卖声少了,但人们对叫卖的怀念之情却更加深厚。在这些响亮、甜脆的叫卖声中,人们似乎又回到了老北京,回到了胡同里的生活。

侯长春绘老北京商贩图

,孟雅男帮助老师成立了“老北京叫卖艺术团”,在北京大兴区魏善庄镇的中华耕织文化园建立了基地。艺术团定期排练,通过各种演出扩大老北京叫卖的影响力,现在团里成员有近40人。

孟雅男还开设了叫卖培训班,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年轻人加入,也有家长将孩子送来学习。现在,孟雅男已经收了近10个孩子,最小的只有四五岁。

孟雅男说,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对于老北京叫卖的推广、传承也应该符合当下人们的心理要求,不断创新形式。7月,由孟雅男执笔并担任总导演、以老北京叫卖构成的3幕大型舞台情景剧《老北京那人那事儿》在北京公演,广受好评。

老北京叫卖是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宝贵智慧

是穿透历史的声音

今天,当曾经回荡在

老北京城的叫卖声

再一次被鲜活呈现出来的时候

人们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历史的积淀

回味这个城市的脉动

回味着记忆中的声音

-END-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