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实录(下)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实录(下)

时间:2024-02-28 22:12:41

相关推荐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实录(下)

《独杆跳,何去何从》

03我原先玩的是盘鼓,加入开封市盘古艺术团认识了刘震老师,才开始跟着他学习独杆跳这项传统技艺。如果当初没有学习盘鼓,就加入不了民间艺术团,更不要说学习独杆跳成为咱们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了。他是河南省打击协会的一员,专门玩盘鼓、架子鼓这一类。那是在二十年前,也就是1996年、1997年的时候我开始接触盘鼓。当时在我们这村里头,原来的老人都特别会打鼓。中间就是没有人组织没有人教,年轻一辈儿就都不会了,几近失传。偶然一次机会,我们村几个人一商量,说起这个事儿来,都感觉丢掉盘鼓怪可惜的。就开始自己从家里拿钱筹备道具服装,开始组织练习。我们打盘鼓单纯就是一个兴趣爱好。既然开始了,就得好好做。老话说的好:“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忘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像学习任何一门技艺一样,打好基础很重要,而这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却也不免辛苦。我们也就是庄稼汉种地的,为了练习这个盘鼓,在农闲大家都休息的时候,连续好长时间白天晚上都得去训练,刮风下雨也不例外。刚开始的时候,我白天还没有训练完就很累了,可是到了晚上还是要继续训练,风里来雪里去。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的很难忘。有道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台下看表演,感觉惊险刺激,演员轻松自如,但台上的演员实际上却总要全神贯注提心吊胆。我第一次演出的时候,也是害怕,不知停了几十年,观众是否还喜欢看独杆跳?万一演砸了摔下来怎么办?如何向老师交代?今后还要不要再坚持?幸运的是,第一次演出异常顺利,下面叫好声一片,我这心也就放下来了。就论学习的困难程度来说,盘鼓还好些,独杆跳难度更大,因为它有一定的危险。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从上面摔掉好几次。那么高,如果摔下来,就好几天啥都不能干,只能在家待着。因为近十年来每次春节都要外出演出,就不能在家里跟父母妻小合家团聚,不免遗憾,对他们也都挺愧疚的。甚至有一次,俺儿生病了,都没能在家照顾他,陪着他。

04

与知名度高的盘鼓不同,独杆跳我们一般都不出来演出。主要是独杆跳的道具不是说跟鼓一样,拿着就能走,背着就能演出,火车也可以直接坐。独杆跳架子太大太沉,这东西还没法装,来来回回托运不容易。如果想方便些,只有专门做成小一点轻一点的。那它就要抬着表演,不是推着走了。

北京第60届盘鼓艺术文化节的时候,邀请我们独杆跳演员过去表演,这也是我们唯一一次出省演出。因为演出道具实在不好带。我们专门请人重新制作了一套。那次道具就做的小,木制的,四米长左右。表演的时候需要八个人抬着,后面还得有人压着它,来回压它。至于来回路费,我们是有报销的,托运费却不给报销。我们平时都是义务演出,正式演出,没有劳务费。就像那个清明文化节般的大型活动,这市里面叫过去,路费都得我自己出,服装道具也得自己花钱添置。我们十来号人也就纯粹出于热爱,若不是真心喜欢,也会走到这一步。申报成功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独杆跳这项传统技艺的知名度也在扩大,邀请我们去演出的更多了。从起,我们每年春节期间都应邀参加清明上河园民俗表演,腊月二十九就出来家直到正月初五初六才回家去。除春节外,其它的表演也都不少,从到,每年都参加开封市清明文化节巡游展演;至,在开封市禹王台公园庙会期间参加民俗演出;至,参加翰园碑林祭祖庙会演出;春节期间应郑州方特欢乐世界邀请演出一个月,得到观众一致好评;应邀赴许昌演出20天,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开封市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一共去了十一个人,我们现在一次也就十一个人,市里只安排吃饭,报销路费。我自己倒还好说,但其他人,在这种没劳务费的情况下,心里多不情愿。大家平时在外打工来养家糊口,这一演出,就少了好几天的工钱。

05

我今年四十四岁,年纪逐渐大了,坐上去表演慢慢不合适起来,这都是需要找年轻人的,现在基本是我徒弟进行演出。

这会消失么?说不准。像我,年纪一大,也就玩不动了。我收的这个大徒弟,如果说他不再做这一项,那么独杆跳就又要失传了。原来这中间就消失过一段时间,我上上一辈儿的老人,他们底下的没有人玩,独杆跳就消失过一段时间。从传承谱系上可以看出,我的老师他们自幼学艺,而我则是“半路出家”。俺儿,俺儿俺都不让他干这个。学这个的确辛苦,不熟练的时候从杆子上摔下来跌的鼻青脸肿,看着都心疼。也没什么利润,就让他外出打工去了。现在打工在外一天也有近200的挣,而表演大多是义务演出,也没劳务费什么的,出来一天耽误一天。并且道具服装什么的还得自己拿钱添置。若天天有演出,给劳务费,一个月下来能挣个三四千块钱也还可以。可就拿今年来说,元宵过后还没外出演出过,市场不景气。我现在收了三个徒弟,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写了大徒弟王辉辉。我就把他收为弟子了。他也是特别喜欢独杆跳这个东西,平时有演出什么的我也都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并鼓励他独自带团演出。经过不断努力,王辉辉已能熟练掌握独杆跳的表演技艺,并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自己的表现风格,现在能独立带队表演独当一面,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算是已经出师了。还有两个正在学习中,水平不够还没法单独出来演出。盘鼓的传承情况虽然好些,但也在走下坡路。就今年来说,带着人上天津,回来正月十五灯会演出,自春节表演之后,就一直没有接收到邀请。现在也有不少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也在玩这个,十元二十元就出场一次。可我们一行十来个人,怎么可能抛下工厂里的任务去玩这个?当初学习的时候,凭的也是兴趣爱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实属意外。

06

获奖?独杆跳这个没有啥获奖的。方圆几十里都没有这东西,我这独一无二,也就没办法参加相同技艺的比赛。盘鼓这方面获得的证书倒是不少,像“中原文化澳洲行”开封盘古方阵中我被评为先进个人,在上海世博会《河南周》表演和在韩国举办的“首尔鼓乐艺术节”中我都获得有荣誉证书。

为什么要为“独杆跳”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上面市文化馆通知了,我这就申请成功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老师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现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们演出的时候也没有拍照片留什么纪念。都在舞台上忙乎着,没这个心思。独杆跳,据我观察,就是继续往下走,恐怕也走不了多长时间。我底下这个大徒弟,如果他不想干了,那就又要失传了。他也是三口之家一个顶梁柱,也得出来挣钱养家糊口。参加独杆跳的大型演出都是义务演出,单纯为了宣扬这个文化遗产,并没有什么收入。加上现在村里人都出去打工了,不好召集人。人不可能天天在家玩这个,不种地不出去工作。我是从1997年开始接触独杆跳,到现在已经有了正好。独杆跳的传承情况不甚乐观,如果说经济发展,给点演出费,演员再有点费用来置办道具服装的话,它还能继续发展传承下去,不然下一代没人愿意学这个。我底下大徒弟王辉辉凭着单纯喜欢它,才一直坚持着义务演出,想把它继续传承发展下去。但那两个小徒弟就不一定喜欢它了。前些日子清明文化节,市政府当天要求过去演出,但我这一块儿找不着人。我坐上面是不可能的了,毕竟现在已经四十多岁,脊椎不好,坐上面来回压受不了。底下那一个徒弟二十多岁,去表演正合适。当时给他说了些好话,他才答应去了一上午,我自己又掏腰包给了他五十块钱的费用。别的没办法,我也不可能再拿钱出来。现在的邀请,非去不可的我才过去表演,其余能推的就都推掉了。评估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我也没想到会有人过来采访,不知怎么的就成了“名人”。前一段时间去收麦的时候,开封日报记者过来采访我。然而人不在家隔着远,没办法回来,就没有机会接受采访。我让我徒弟把资料整理后发过去,他写完稿子之后让我看看,也就罢了。在这之前,的时候,开封电视台也过来采访过我们一次。那天下午,记者把我们十来个人都召集起来,询问与独杆跳有关事情。关于教育培训这一方面,我前几天去开封市市区开的会,就是单独给我们非物质文化继承人进行培训。各县的文化馆馆长安排了三天时间,专门请人来讲文化课。那是咱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的会,里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我一个,我们一起学习。最后一天组织我们去相国寺参观,一起去看那里的大型的乐器演出,受到震撼,收获颇多。听说以后还会有类似的活动,我会积极参加的。当初学学习盘鼓、独杆跳这些的时候也没考虑会有利润什么的,单纯的喜欢这一块儿玩玩。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我们几个农民,穷乡僻壤的小地方,单靠种地一辈子别说出国了,省都出不了,不可能卖多少东西拿钱去旅游。毕竟家里吃的住的都需要我去努力工作挣钱。现在不仅受邀演出转遍了祖国天南海北,还出国了好几次:韩国、澳大利亚、悉尼等。此外,获得了不少奖项,人们说起我也都赞不绝口。这已经可以了,没有白学。

点击链接,回顾上篇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实录(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