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雀梅不老传奇之三 雀梅盆景创作与养护秘技研探

雀梅不老传奇之三 雀梅盆景创作与养护秘技研探

时间:2023-03-16 00:39:41

相关推荐

雀梅不老传奇之三 雀梅盆景创作与养护秘技研探

雀梅不老传奇(之三)

——雀梅盆景创作与养护秘技研探(本文曾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12月刊)

广东中山愚庐(黄惠联)

岭南盆景创作费时,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作品的创作过程?老一辈岭南盆景人留下那么一句话:“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此话说的是中小盆景作品的创作周期,很好的提示了岭南盆景创作是颇费时日的。

(图一)品种:雀梅,命名:顾盼,树高:170CM

我在走访种植岭南风格盆景的朋友期间及实践中发现,创作周期过长,其实也是造成创作失败的众多原因之一。岭南盆景创作的特色手法中,其中一项是“以剪截为主,牵带为辅”。就是因为需要经常的修剪,在种植经验不足及缺乏管理的情况下,极为容易造成留用枝条以及桩材本身,在创作盆景过程中已经出现严重的老化,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复壮,不但完成不了作品的成型,甚至会导致作品因过度衰老而死亡,这也是岭南盆景选择耐修剪、萌发力强品种为创作树种的原因了。如果为未成形的作品进行复壮,特别是作品构图框架生长不平衡的半成品,不但难以保证原来设想的构图,还会大大浪费前期的创作过程成果,更加严重地延长了创作周期。如何才能缩短岭南盆景的创作周期?我简略整理了一下,与大家共同探讨雀梅品种盆景快速创作要领。

首先,准确的审评桩材,确立成型效果构图后,不随意更改。第二,专业精心的栽培、修剪管理,让桩材尽可能的全年旺盛生长。第三,合理运用牵带技巧,减少枝脉粗细过渡过程中的修剪刀数,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在枝条符合粗细过渡大小之前,尽快做出整个作品构图的枝脉架构。第四,借用“牺牲枝”加快枝脉生长变粗的速度,巧用岭南盆景创作妙法--“虚枝实叶法”,促使作品枝条的主脉线和分脉线、次脉线等同时生长,让整个作品的树冠尽快达到长势平衡。如果能熟练运用以上四点,岭南盆景的创作周期将有可能缩短一半以上。拿杨耀其大师的雀梅作品为例(图一),作品构图刚柔相济,刚劲挺拔,静中有动,动中取静,整个作品的线条细腻遒劲,枝爪力贯方寸,且疏密有致飘逸多姿,很有娴静优雅的风度与气息,可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从下山桩材培养到拍摄图片的作品效果,耗时8年,速度之快与成型效果的高质量可见一斑。

(图二)此作品的枝条主脉线,作者大胆运用了跨度非常大的枝段以表现其“放”,不但没有松散的感觉,反而增强了刚与柔的对比。大跨度的“放”,很有效的加快了枝条脉线的呈现,同时也是加快作品的成型速度

(图三)创作周期过长的盆景作品,在栽培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底下,就算勉强创作成型,成型作品也必然过早地出现严重老化现象,势必大大增加后期保形养护的难度。此雀梅作品的枝脉,每一段都很紧凑,收放没有明显对比,不但呈现不了刚劲的力度,反而显得慵懒无力、枝脉走向单一无变化。也是因为蓄剪刀数太多,造成耗时过长,枝条老化严重,继而出现芽点盲闭现象,无法保留近身的“横角枝”,是典型的“蚯蚓枝”形态(其他盆友作品的局部)

岭南盆景从一个小流派发展成当今闻名中外的盆景派别艺术风格,近些年,对岭南盆景的探讨之声不绝于耳,对推动岭南盆景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长江后浪之力。探讨传授当中,也不乏误人子弟、导人于盲的例子,更有谬语扬言,经过绑扎、牵带制作的作品,就不入岭南盆景之列,此举对岭南盆景的发展,实在是危害巨大。在古老一辈岭南盆景人的着书中,已经明确了岭南盆景的艺术风格创作手法:以截杆蓄枝、剪截为主,牵带为辅......。顾名思义,岭南盆景是允许绑扎牵带的。岭南盆景有一种枝法叫“泄枝”的创作手法,就是作品枝条几乎是紧贴树杆急转向下延伸,最后稍微向外舒展,此枝法是不可能单靠修剪完成的,显然,“牵带为辅”是被很多岭南盆景人所忽略或误解了。无独有偶,被忽略的不单纯只此。岭南盆景的构图及枝脉创作中,讲求的是铁画银钩、伸张有力、刚柔并济、收放自如等,被经常忽略的就是当中的“放”。收与放并不是单纯的长与短的结合,还要结合丰富的空间变化,以展示收放的刚与柔视觉效果和节奏、韵律的立体空间感(图二)。很多人误以为每一段枝节尽量紧凑,希望能呈现出铿锵有力枝条脉线,但往往是事与愿违,甚至是功亏一篑(图三)。更严重的后果是不但做不出好的盆景作品,甚至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后,胚材半途夭折,原因是耗时过长,桩材过渡衰老而亡。

(图四)树冠整体长势平衡,压条强弱均衡

(图五)杨耀其大师的雀梅作品之一的局部,此作品是一件成型已久的老熟作品,图中可见枝条每一节的粗细过渡收尖顺畅自然,枝条的主脉线和分脉线、次脉线层次分明且齐全

(图六)枝条脉线收放自如,立体空间变化丰富

(图七)杨耀其大师雀梅作品的枝条主脉线清晰分脉线和次脉线泾渭分明,分布有序

(图八)此作品的枝条脉线主次难分,过渡收尖不流畅,显得凌乱没有层次感(图片来自其他朋友作品的局部)

杨老师在创作及保养雀梅盆景作品时,非常注重作品树冠的整体长势平衡。因为每个枝条的平衡生长,对枝条分脉(横角枝)保持健康的关键所在(图四),也是整个作品长时间保持形态的关键点(图五、六、七与图八的对比)。为此,对保养的雀梅盆景作品,每年都会进行两至三次“脱衣换锦”的大修剪,期间的“抹芽”工作更是坚持不懈,还要不定期替生长过旺的枝条摘心,严格保障“整体长势平衡”。新历十月份后的雀梅作品,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养护和严格控制后,至开春前就会让其自由生长,此时的雀梅已经进入准备开花阶段,一般不会出现过分徒长的情况了。很多人认为,此时不该让雀梅盆景开花结果,避免雀梅作品在冬眠期过分的消耗养分。但经过杨老师的试验对比总结发现,雀梅作品开花结果过程,就是雀梅在冬眠期通过根系吸收养分,供养至枝末的体内营养循环,更有利于整株作物循环系统保持活跃和营养积累,为来年春天的萌发和根系的活跃生长提供更充足的动力。据杨老师分享,如果长时间不让雀梅开花结果,其后果反而会导致雀梅作品容易出现败枝情况。控制败枝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枝杆的修复伤口,但雀梅的伤口自愈能力不高,必须经过枝条大幅度长粗,伤口才会得到有效的修复。杨老师在创作雀梅盆景过程中,善于运用文中缩短创作周期的四大要点,让粗大的枝节伤口有充裕的修复时间和空间(图九)。经过修复的伤口,更有利于枝条的营养输送传递,为日后作品保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可见,创作一个盆景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没有综合的高水平,是难以成就一个高质量的盆景艺术作品。

(图九)枝条经过长粗修复的伤口

杨耀其在岭南盆景创作中,特别是雀梅品种的盆景制作,善于思辨,大胆探索,将孔太初与素仁两种创作风格糅合一起,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构图技术,而自成一调,极具高格。(全文完)

品种:雀梅,命名:奔月,飘长:80CM

品种:雀梅,命名:肩负,树高:90CM

品种:雀梅,命名:思乡,树高:85CM

品种:雀梅,命名:涅槃,树高:850CM

品种:雀梅,命名:竞秀,树高:75CM

品种:雀梅,命名:勇攀,树高:90CM

品种:雀梅,命名:渔舟晚唱,树高:90CM

内 容 回 顾

“老韩”看素仁!雀梅不老传奇之一 品读创新岭南盆景“缠身枝”的运用雀梅不老传奇之二 探访杨耀其的雀梅品种不死之术再赏“素仁格”,了解起源和发展!精美红木家具映衬素仁格作品的风骨!岭南盆景的取法自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