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动物的伪装术二三事

动物的伪装术二三事

时间:2023-07-11 06:22:13

相关推荐

动物的伪装术二三事

鹿、松鼠、刺猬以及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的皮毛呈褐色,因其与大地颜色接近而被称为“地球色”,与树干和土壤颜色混为一体。鲨鱼、海豚等海洋动物的皮肤呈灰蓝色,有利于与水下柔和的浅色环境相融合。当一只小鹿站在高高的草地上时,从远处看去身上的斑点与太阳照射在森林地面上形成的光斑非常相似;海参栖息在海底,体色是灰色的,匍匐不动时犹如海底的一块石头。

仅有一副面具的动物称不上伪装高手,一些动物的“面具”会随环境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北美雷鸟,秋季呈杂色,冬季冰天雪地时则为纯白色。比目鱼可谓是“变色专家”,身上布满杂乱无章的斑点,在海底看上去有如一堆碎石。更奇特的是,比目鱼可以根据不同的栖息环境随意移动皮肤上的色素细胞,使身体上的颜色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而一旦眼睛受损,则失去变幻颜色的本领。为了生存,比目鱼还有一套绝活,那就是索性将整个身子埋在海底沙堆中,让谁也找不到(下图)。变色龙、章鱼、乌贼等体表色素发达,变化的频率又快了许多,在一路行进中瞬间改变自身颜色,在树上为绿色,到了地面又呈褐色,简直如变戏法一般。

动物界还有很多“偶像派”的伪装高手,性本“善良”,但为了防止外敌伤害,不惜借一副“凶残”的面孔用以自卫。蝴蝶、蛇、蓝环章鱼等动物都是以体色来警示敌人的。这类动物色彩越鲜艳,毒性越大。在自然界敢于大胆张扬自身存在的,必然掌握有强大致命的武器。因有绝杀的手段而令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易妄动。一些无毒蛇会有意模仿有毒的同类,它们招摇过市,以相似的色彩花纹吓阻对手。一些无毒的蝴蝶经过进化,会长出与有毒蝴蝶一样的花纹,从而震慑它们的主要天敌鸟类。

英国博物学家HenrryW.Bates 1862年在南美观察到某些具有鲜艳色彩的蝴蝶从外形上看几乎完全相同,但有些有毒,有些无毒,他由此推测这些无毒的物种伪装成有毒的物种,是为了逃避被捕食的厄运。他称这种现象为“拟态”,这就是着名的贝氏拟态。有种蜥蜴,无腿,身形细长,游动时谁都以为这是条蛇,可它的眼皮却会眨动,这是惟一可以识破它身份的地方。

其实,动物的“面具”,是在长期的物种竞争中由遗传基因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部分动物都能进化出帮助自己觅食或避敌的自然伪装。在野外,动物毛色与周围环境越接近,它被更大食肉动物发现的概率就越小,寿命也就越长。结果,那些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程度较好的动物一定会比融合程度较差的动物拥有更多的子女。继承亲代优势基因的后代会长出与亲代一样甚至更好的伪装色,继而将这种伪装色一代代传递下去,整个种类都会进化出能与周围环境密切融合的理想的伪装色。

世界因多样性而精彩。众多动物的生存本领皆由自然进化而得,多样性的共存让生态圈得以平衡永续发展。

内容经微信公众号“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文章“动物二三事之——看我72变,动物的伪装术(一)”、“动物二三事之——看我72变,动物的伪装术(二)”

合并几部分文字修改而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