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精选13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精选13篇)

时间:2019-10-05 14:08:15

相关推荐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精选13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一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扬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处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总觉得不胜其烦,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不过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依然用期待而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不经意间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发又白了几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终开不了口。

父亲,在我的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二

初看《傅雷家书》的时候,首先感到的是傅雷心切和望子成龙,字里行间句句流露出对子女的严格而深刻的教育,每封家书都映照出他对子女的爱之切和情之深。像所有中国的父亲一下,傅雷对子女的爱是热烈而又深沉的。他把行动上羞于表达的爱,当面说不出来的话通过书信传递给子女,使孩子虽然远在国外,但一样体验到父亲浓浓的爱。我在读《家书》的时候,我时常会想:我的爸爸妈妈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对我或者正面教育,或者循循善诱,都是因为爱!

读《傅雷家书》,我受到了很多的成长教育。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谦虚待人、谨慎做事、礼仪得体;遇到挫折不气馁,取得成绩不骄傲,做人要有气节、有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很庆幸在初三这个暑假读到了这本书,因为我正处于摆脱青涩,探知世界,走向成熟的人生关键阶段,还有很多内容我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接纳,但正像我爸爸对我所说的:“这本书值得你一直读,读一辈子!”

读《傅雷家书》,我最受震动的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他敢于让儿子自己去闯,支持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傅聪虽有磨难但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这与其父亲支持他大胆地闯是分不开的。傅雷让孩子从小就出去冒险,接受挫折教育,独自应对国外生活的种.种挑战,而不是溺爱孩子。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我们所有人都不能依靠爸爸妈妈一辈子!

《傅雷家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使我更加理解和明白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的爸爸妈妈没有傅雷那样学富五车的才华,更没有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高深造诣,但是他们像傅雷深爱着傅聪一样深深地爱着我!我一定会努力,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说明]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700字范文5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傅雷给儿子的家书中饱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期望,满含着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对立身处世的叮嘱。小到对音乐的见解,大到国家大事,字里行间,满含着爱。

回望宋代,陆游年迈时“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满纸空。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自叹徒劳,却又“寄语红桥桥下水”,不甘浮于心间,借水怀人。

回望明代,袁凯百无聊赖时收到家书,却“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书中告诫儿子,当儿子取得成就时又丝毫不吝啬他的赞扬——“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信中,傅雷对儿子也极为严格,将错误严肃地提出来,严厉地要求儿子一一改正,但是,这无不表达着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期盼和爱,即使相隔千里,儿子的身边总有一个谆谆教诲的父亲,教他立身处世。信中同时暗含着苦,令人唏嘘——父母不能陪伴儿子的苦、傅雷夫妇不能见到孙子的苦、傅聪未能尽孝的苦……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封封书信,将自己的思念寄给远方的亲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不能洗刷内心的思绪。即使异地相隔,也不能阻断亲人那熟悉的字迹,那倍感亲切的家书。

最近品读完了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让我受益匪浅。

在二章谈艺部分,傅雷做为一个智慧的长者向儿子傅聪和读者讲述了一些道理,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智慧与道理;让我们明白了,我们都是追梦人。在追梦路上的我们或许会迷茫,但是有了傅雷先生的引导,我们也许会在追梦路上更加坚定,更加乐观。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二部分中的那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会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在黑暗的角落中独自享受着孤独,才会有那么多的名人崛起。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读,才涌现出了那么多的人才;闻鸡起舞,披星戴月,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才会知道刻苦学习的乐趣……那么多的优秀人才,谁不是忍受着孤独,独自一人钻研着学术。也没有谁是不经历孤独,而创造出来的美好。

我们在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和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时。我们不能忘记,是那些伟大的人带给了我们这样美好的生活。他们在孤独中创造着一切,在学习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忍受孤独,将坏习惯养成了个性,忘记了思考和探究。网上传着这样一句话:“许多人等把命运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考试交给锦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们过不好这一生,但有的人却能过的很好,因为那些成功的人,曾经体会过和成功等同的代价——忍受孤独。

让我们学习孤独,忍受孤独,体会孤独,享受孤独。即使有人对你说,努力根本就没有用,你只是在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罢了。但在这个世界上,人最不需要做的就是向别人证明什么,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将重复别人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追求梦的旅程中,我们应该享受孤独,体会孤独,走一场用脑与心相对的征程,探索那神秘的内心世界。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初看《傅雷家书》的时候,首先感到的是傅雷心切和望子成龙,字里行间句句流露出对子女的严格而深刻的教育,每封家书都映照出他对子女的爱之切和情之深。像所有中国的父亲一下,傅雷对子女的爱是热烈而又深沉的。他把行动上羞于表达的爱,当面说不出来的话通过书信传递给子女,使孩子虽然远在国外,但一样体验到父亲浓浓的爱。我在读《家书》的时候,我时常会想:我的爸爸妈妈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对我或者正面教育,或者循循善诱,都是因为爱!

读《傅雷家书》,我受到了很多的成长教育。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谦虚待人、谨慎做事、礼仪得体;遇到挫折不气馁,取得成绩不骄傲,做人要有气节、有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很庆幸在初三这个暑假读到了这本书,因为我正处于摆脱青涩,探知世界,走向成熟的人生关键阶段,还有很多内容我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接纳,但正像我爸爸对我所说的:“这本书值得你一直读,读一辈子!”

读《傅雷家书》,我震动的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他敢于让儿子自己去闯,支持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傅聪虽有磨难但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这与其父亲支持他大胆地闯是分不开的。傅雷让孩子从小就出去冒险,接受挫折教育,独自应对国外生活的种种挑战,而不是溺爱孩子。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我们所有人都不能依靠爸爸妈妈一辈子!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在读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的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在观看了傅雷家书后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四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傅雷家书》,是由傅雷的二儿子傅敏编的。

此书收录了家书二百封,这是傅雷夫妇写给在波兰留学的大儿子傅聪的。包括傅雷写的161封,妻子朱梅馥写的39封。

这二百封信里包罗万象,有与儿子关于音乐的探讨,也有给儿子为人处世的建议,还有给儿子恋爱方面的建议,甚至连西方餐桌礼仪等也交代得面面俱到。信中流露的是父母对儿子的殷殷思念:盼信时的渴望,见信时的欣喜,读信时的快乐,知晓儿子的信息是父母最大的幸事。

傅雷在信中多讨论艺术方面的事情,包括音乐与绘画,也谈自己的生活,末了才缀几句思念的话语。而妻子梅馥的信中,开头就是“亲爱的儿子聪”,通篇满满的是关切之语。这也可以看出二人的性格。傅雷是严肃的,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儿子也是。在儿子傅聪出国后,才开始倾诉内心深处对孩子的爱,倾诉那种彻骨的思念。而朱梅馥是慈母,用温柔的`心抚去儿子的烦躁。二人都在信里急切的叮嘱儿子要回信,那怕只是寥寥数语,让父母知道他的近况,姿态放得如此之低。

从1954年傅聪去波兰留学,到1966年傅雷夫妇离世,这十二年的通信时多时少,值得高兴的是无论环境多复杂,总会有信从海外寄回来慰藉一对父母对儿子的相思情。这本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傅雷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他是力求完美的。对傅聪的教育,像老朋友一样探讨对艺术的理解,对傅敏的教育则是细心挖掘他的特长,慢慢引导。傅雷夫妇致力于把儿子们培育成艺术修养与人格修养兼备的人,而他们也的确做到了。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那么请读《傅雷家书》,学习傅雷夫妇,做个明智的家长:如果你尚为人子女,那么更该读《傅雷家书》,感受傅雷夫妇对儿子的拳拳之心,也去体味你父母对你的一片慈爱之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五

《傅雷家书》是一篇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和父母沟通的道路,我聆听着,感受着,铭记着。

谁人没有父母?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傅雷家书》让我发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父子情深。他不是父母对儿女的谆谆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最平凡的关心,理解和沟通。傅雷敢于在家中剖析自己,敢于在儿女面前承认错误,把自己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像涓涓细流,沁润在儿子成长的心灵中。傅雷先生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傅雷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难,汗水,心酸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只有抱着永不放弃的心理,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这样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对儿子的告诫,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儿女的忠告。

傅雷告诉儿子“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善应该是我们发自我们内心而献给社会的,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关爱别人,使别人因为自己的善,而变得无比幸福,这才真善。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一个杰出的代表,对儿女满怀关爱,使儿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从而获得成功。其实我们的父亲也像傅雷一样的平凡而伟大,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为儿女的成长费尽心血,这就是伟大的父爱,这就是真正的父亲。

读过这本书后,家中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给了我巨大的感染启发,我觉得傅雷不仅为他自己的儿女指路,他也为我们心目中的一盏明灯,在默默无言中,不知不觉的拉近了我和父母的距离。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六

家书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早在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著名诗句,这一点在《傅雷家书》中也有体现。

当我初读此书时,会感到乏味,但是读完后我方才知这其中包含了许多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牵挂之心,他在书信中告诉儿子怎样去维护好人际交往以及后面的婚姻,他总是会预料一切可能发生的事,给儿子提出建议。家书中还有一些细小的琐事,虽小但是却可以看出傅雷用的细心,他希望通过分享身边的小事,让儿子觉得他们一直没有分开,同时也让儿子了解到现在他们的处境。傅雷最后为了儿子不回国受伤害,最后和他的妻子双双自杀,令人感慨万分。

像傅雷夫妇一样,我的父母何尝不是对我关怀备至,他们对我的爱虽没有傅雷那样文采飞扬,但却没有比傅雷夫妇少一点对子女的关怀,以前我总嫌父母唠叨,总觉得他们烦,可当我看了《傅雷家书》后,才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十分可贵的,其中不仅有父母的关心,还有他们对成长问题中的感悟,我们对于父母理应尊重和感激。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不仅是一位慈父,同时还是一位严父。

傅雷在家书中对于儿子傅聪的学习和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严格,傅雷曾在家书中写道:“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句话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艺术修养的严格,但这些严格终将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推手,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严厉而疏离他们,但父母也不能像傅雷以前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傅聪小时候就因傅雷的太过严格而疏远他,而傅雷在一开始的几家书中也有忏悔到。)。

“家书始于墨迹,墨迹止于绝笔。”书,我们可能读的完,但人,我们读不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七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同时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努力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办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够从中学习提升技艺的办法,对解放初期至文__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获得一些知道,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身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身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觉得书信是比较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由于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身,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因此,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便是傅雷自身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便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己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小朋友,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小朋友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很多,我更知道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能够拉近父母与小朋友的一本书,让小朋友更知道父母,让父母更知道小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八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用书信的形式给儿子讲述自己的经历并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虽然家书是无声的,但却满满地承载者父母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这一封封饱含着爱的书信,有许许多多细节足以让我感动,让我心暖。其中最使我受益匪浅的是傅雷在儿子傅聪精神消沉时送来的鼓励:“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是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磨难确实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圆滑,但是如果遇到小小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便会消沉而越跌越低。由此可见,勇于面对挫折,正视现实是十分重要的。

和田一夫曾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八佰伴的总裁,然而他在72岁时。突然遭到了致命是打击――他苦心经营的集团倒闭了。一夜之间,他从一个国际知名的企业家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我曾经在考试中,排名一落千丈。父母的指责,同学的讽笑使我变得胆小。我多次想要逃避它,想把它从我的记忆里抹去,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怎么做都没法把它抹去。这时我便想起傅雷先生的这句话与和田一夫的故事,我开始尝试正视它,并想办法解决它。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么令人深刻的一句话呐。它像暗谷里的指路灯,帮助我通向光明,让我明白: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

文档为doc格式。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九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这个寒假我就接触到了一本十分优秀的家书《傅雷家书》一起来欣赏它吧!

傅雷家书。这是一本很特殊的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在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的家信摘编。书中体现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老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儿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为人处事做学问全方位的教育。该书是一本优秀的素质教育经典范本,是父爱的教子名篇。

这封家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纯真质朴的家常话,让读者阅读起作文来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例如“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等等,这些朴质的话语不禁让我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傅雷及傅雷夫人在这本家书中对儿子的爱与谆谆教诲值得任何一个家长学习,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给天下所有父母与儿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堪称“中国父母的典范”。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家书,也让我更好的了解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作者:任娜文可。寒假我又拿出了久违的《傅雷家书》,重新品味了一番,我品到傅雷对孩子的重视及方法,值得我们去敬佩的。可是这次的重新品读,却品出了别样的韵味。

正因为如此,傅雷家书中的父子母子之间的爱,才会让我们觉得是那么真挚,淳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作势,这是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我们都不要抱怨父母,因为他们都回复了一样伟大。。

傅雷告诉儿子,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通过教育告诉他的儿子取得成功。我认为傅雷是一位热爱孩子,民主平等的好父亲。每当他的儿子犯了些小错时,傅雷总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当我读到这里时,心里都会对傅雷有着无限的崇拜,我想当我当上了母亲,我也会像傅雷一样利用书信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有个平和的心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十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十一

在历史的长河里。书信在为我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那些包含真挚情感的家书。更从各方面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展现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家书中为人们所重视谈论最多的是关于子女教育问题。当代的《傅雷家书》就是其中的典范。翻开《傅雷家书》我们很容易从字里行间感触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感受到一位翻译巨匠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从1954年傅雷的儿子傅聪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起到1966年5月,傅雷夫妇尤其傅雷先生坚持给儿子写信。在《傅雷家书》中摘编的186封书信里,从那质朴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傅雷先生对儿子深沉的爱。

傅雷作文先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因而所写家书能够很容易达到文情并茂的程度。但是在读他的书信过程中,我们却没有看到华丽的辞藻,只是从这些毫无做作的平实的文字里感触到一位父亲的真挚感情。信中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着艺术与人生。

在艺术道路给予孩子客观地评价和精心指导。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在那个需要书信的时代家书成为了远隔千里之外的父子俩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正因为这些家书的存在,让我们看到父子俩在音乐,戏曲,诗词以及异国他乡的文化礼节等诸多方面的交流。让我们今天依然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些艺术作品。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将心血融入家书,使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生活中汲取信念与精神。傅雷已去,家书仍留,精神永存。

作者:刘敏。

有人说:“父母的爱像丝线,他们总是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表现出思念和牵挂,也许没有太多直接的表达,但他们真的很爱你。”看见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集,无处不体现浓浓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在代序中傅雷写出了他对教育的几个基本观念: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第三,既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深刻理解父母静默的爱,也让我明白了一些哲理。

作者无尽的思念也化作了一句直接明了的话语,他在看到孩子的信时,或许会急匆匆地从邮局赶紧跑回家,与一家人分享着这一份格外的喜悦,或许每逢新春佳节都独自一人反复读着孩子写的信,或许会在信中读到孩子的烦恼,也一直辗转反侧到深夜。。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被动接受着他们不求回报,不曾变过的爱。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深夜在我熟睡之后,他们才会安心睡下,有时半夜还来给我盖被子;在我学习百思不得其解,烦闷之时他们会端些我喜欢的零食。我知道了父母的爱是静默的,在他们和我们交谈时,先别感到排斥,不与他们争辨,先想想他们说的话哪一句不是为我们着想,他们为什么说这些?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少吃些苦头免受自己同样的遭遇。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护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十二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一句句经典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语贯穿整本《傅雷家书》,让人深深体会到其中饱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是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傅雷,用不舍表明对孩子的愧疚,五三年正月父子之间的激烈争论,使他良心上的责备消释不了。直到儿子离家远行——留学于亚欧大陆另一边的波兰时,“胸口抽痛,胃里难过”的痛苦滋味他才尝尽。他用那一封一封不舍的书信来抒发自己对儿子无限的愧疚之情。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他,傅雷,用自身艺术造诣将孩子的道路铺向未知的前方。他常在信中大量篇幅谈美术,读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不管是留学波兰或是获国际大奖,还是赴各地演出,他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傅雷既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又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在生活中,虽然也有像他那样饱含父爱的父亲,但给予孩子的却是溺爱。他们将自己的孩子泡在蜜罐里,当作温室的花朵呵护着,却不思教育其做人之理。我们期盼像傅雷一样的父亲。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这样评价《傅雷家书》。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他,傅雷,用苦心孤诣的父爱填满了儿子的心灵,指引了儿子的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篇十三

唐代杜子美诗云“家书抵万金。”其中不难看出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样儿子身处异国他乡的傅雷也“没有一刻不想你,没有一天不祝福你在精神上拥抱你!”

这本书是傅雷呕心沥血的教子之书,从学习,工作,人际以及爱情婚姻等方面教育自己的儿子,这也是一封热切的家常信,聊自己,既有中华文化底蕴,也有西方的开明开放,很有特点。

这本书中最让我有感触一句话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人生不都是靠隐忍来撑过去的吗?”这句话中表达了傅雷对分别的不舍与无奈,尤其是这句“人生不都是靠隐忍来撑过去吗?”是啊,人有许多感情是不想流露,受到了委屈误解侮辱,就是要靠隐忍才会等到雨后彩虹啊。这不仅是表达对儿子的不舍了,同时也在用哲学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坚强要学会隐忍。

说回傅雷的教子之道,望子成龙,对傅聪要求多而严格,以前傅聪在楼下练琴,傅雷在楼上工作,傅聪弹琴稍不专一有一次傅聪练琴不专一傅雷在楼上就能察觉,便下楼打骂傅聪,据说有一次傅聪被傅雷打到鼻子上,结果以后鼻子上有了个疤。现在大多数父母不也是这样做的吗?但他们忽略了傅雷虽严格,但他是身教大于言教,傅雷从来不会光骂、打而是“敏和思德一直跟我念诗。”带领孩子们一起进步学习,做好的榜样,这就是为什么傅雷会成功而有些家长却适得其反。

优秀的孩子,严苛但教子有方,热爱孩子的父亲,共同编成了不平凡的家书,这本书值得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捧读去细品。

作者:蒋玥。

家书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早在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著名诗句,这一点在《傅雷家书》中也有体现。

当我初读此书时,会感到乏味,但是读完后我方才知这其中包含了许多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牵挂之心,他在书信中告诉儿子怎样去维护好人际交往以及后面的婚姻,他总是会预料一切可能发生的事,给儿子提出建议。家书中还有一些细小的琐事,虽小但是却可以看出傅雷用的细心,他希望通过分享身边的小事,让儿子觉得他们一直没有分开,同时也让儿子了解到现在他们的处境。傅雷最后为了儿子不回国受伤害,最后和他的妻子双双自杀,令人感慨万分。

以前我总嫌父母唠叨,总觉得他们烦,可当我看了《傅雷家书》后,才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十分可贵的,其中不仅有父母的关心,还有他们对成长问题中的感悟,我们对于父母理应尊重和感激。。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不仅是一位慈父,同时还是一位严父。

傅雷在家书中对于儿子傅聪的学习和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严格,傅雷曾在家书中写道:“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句话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艺术修养的严格,但这些严格终将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推手,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严厉而疏离他们,但父母也不能像傅雷以前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傅聪小时候就因傅雷的太过严格而疏远他,而傅雷在一开始的几家书中也有忏悔到。)。

“家书始于墨迹,墨迹止于绝笔。”书,我们可能读的完,但人,我们读不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