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史前音乐 | 聆听祖先的精神世界——骨笛

史前音乐 | 聆听祖先的精神世界——骨笛

时间:2019-11-05 15:28:43

相关推荐

史前音乐 | 聆听祖先的精神世界——骨笛

↑点击关注三眼堂,获取更多艺术资讯

音乐从何而起?在开天辟地的传说中,女娲不仅用泥土做出人类,还为人类发明了一种称为“簧”的乐器。伏羲也是音乐家,传说他首先发明了中国乐器中的弦乐器“琴”和“瑟”。合上神话故事书,来看看考古学说了些什么。

1984年,河南舞阳的贾湖水畔出土了三十多支骨笛。其中一支全长22.8厘米的七孔骨笛,被称为笛子界的鼻祖——“贾湖骨笛”。

出土于贾湖遗址的骨笛,现存于河南博物院它在裴李岗遗址墓葬里躺了近万年,受到土地浸淫,整体石化,呈现土黄色光泽如晶莹的玉石一般。

贾湖骨笛约有9000年至7700年的历史,将丹顶鹤的尺骨锯去两端关节钻孔而成。制笛人运用打小孔的方法调整个别音孔的音差,反映出贾湖人有音阶与音距的基本概念。贾湖骨笛有七阶高低阶音域,将中国音乐文化上推至9000年前,那么北方的史前人类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认知吗?

红山文化是约5000~6000年前的史前文明,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陶器,国家级宝藏也是屡见不鲜,细腻的工艺水准震撼着千年后的华夏子孙们。红山骨器的光芒似乎因此显得微弱。

直到1994年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乡三座店村农民在植树造林时发现了一支骨笛。这支由鹰的肢骨制成的骨笛,因为年代久远整体石化,呈现出了黄玉般的润泽颜色。骨笛整体长约15厘米,外径1.5厘米至0.7厘米,其上有等距离的5个音孔,音孔直径约0.3厘米在底端处还有两个约0.2厘米相对的小孔。依据考古学资料,材料类比学的方法,经文博部门同志认定和辨认与骨笛同时发现的红山文化彩陶碎片和磨制石器工具,确认骨笛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乐器,距今约5500年。

空间上距离遥远,时间上相隔数千年的两种文明,都选择了用动物骨骼制作骨笛。对于刚刚从狩猎转为采集社会的史前人类,还没有学会大规模的饲养动物,因此骨髓仍是不可多得的珍贵食物。食用的时候用工具砍去骨头两端吸食骨髓,两端吃干净之后,还要用细石器在当中开孔,更方便吃到骨管中的骨髓,这架势大有现代人喝酸奶时舔盖子的意味。骨髓是如此鲜美,怎么舍得浪费,一定要吸到传来空空作响的声音才肯罢休。这样一来二去,无意中发现了声音的奥妙。于是人们钻上孔,在打猎时随身携带,用来和同伴传递信息,或是用声音模拟动物的鸣叫,诱惑它们投入自己的怀抱。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骨笛,上长7.1厘米下长5.3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这些骨器最初还只有一两个孔,只能模仿动物的叫声。多钻上几个孔,便能吹出不同的声音,后来不止是狩猎,也开始应用在祭祀中了。

骨笛,顾名思义是用骨头做成的。并不是所有骨头都可以做笛子,因为飞行的需要,鸟类的骨骼进化成中空细长的结构,重量很轻,尤其是尺骨特别薄,容易磨制、钻孔,做成的笛子也更容易吹奏曲调。贾湖人选择了仙鹤制笛,而红山先民将目光投向天空的主宰者——鹰。

鹰象征着自由、坚韧和不羁。它拥有敏锐的双眼和强有力的勾爪,在高空中俯瞰苍茫大地,是红山先民们仰望的神鸟。在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北方民族中,广泛流传着有关鹰神崇拜的神话传说。满族萨满教创世神话中,鹰是参与创世的大神,被奉为各种动物神祗之首神,天神阿布卡赫赫命鹰神妈妈哺育出世上第一位女萨满。红山先民对鹰的崇拜很有可能是北方民族对鹰神崇拜的起源。人们深信,在祭祀时使用鹰骨制作的笛子奏乐,一定能将自己的声音传达给上天与神灵,求得庇佑。巫师在使用巫术时,用不同的骨笛演奏各异的曲调,帮助人们更快进入仪式状态。在还没有产生文字的史前时代,音乐已在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中慢慢形成,并慢慢融入到了宗教与生活。尽管无缘亲耳聆听先民吹奏骨笛,远古时期传来的音响就如古人与今人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史前文化的巨大魅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