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 中华传统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 中华传统

时间:2021-03-27 05:25:27

相关推荐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 中华传统

问题补充: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圣;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5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伏尔泰推崇儒学和中国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6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都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6分,每点2分)

答案:

(答案→)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都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6分,每点2分)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主题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融合,涉及的历史知识有中国古代文化、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及相互影响。(1)要知道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分析原因要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当时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治制度愈发黑暗,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发展缓慢;(2)要注意从材料的获得有效信息解答,从材料“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进行概括分析;(3)从材料“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圣;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学的原因所在,主要目的是为他们反对专制制度和教权服务。(4)从材料四“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的出19世纪中后期我国翻译活动的变化主要是政府开始介入、推动;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其原因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社会制度的差异等角度解答。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