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华古代玉文化的发展和玉制品种类探究

中华古代玉文化的发展和玉制品种类探究

时间:2023-07-24 13:41:44

相关推荐

中华古代玉文化的发展和玉制品种类探究

中华民族爱玉、惜玉,玉石不仅是财富、地位、尊贵的象征,而且成为中国品德人格的写照,即“君子如玉”也。

中国玉器,从实物及考古实证的信史角度看,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华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将拣到的好看的石头制成饰品,打扮自己,妆扮生活,中国玉文化从此形成。到距今四五千年,中国玉文化已基本形成,并广泛分布,以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为代表,最为引人注目。

早期的玉文化内涵是朦胧的,其内涵只是玉的外表外形之美、玉的珍稀,还未形成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玉文化体系。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清末,中国玉文化的核心内涵也经历了礼乐神权——道德规范——权力财富——艺术欣赏四个历程,各个阶段内涵明确而丰富。

我国制玉历史悠久,玉制品用途广泛,种类繁多,雕琢精湛,风格独特,。中国玉器大致经历了礼器-——礼品——饰品——艺术品四个过程。大致分为玉礼器、玉兵器、王佩饰、玉摆件、玉陈设、玉器皿、玉葬器等数种。

玉礼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代有两件国家大事,就是祭祀与战争,可见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多用玉礼器,因此古代玉器中,礼器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古人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玉是山川赋予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神鬼的灵性,新石器时代就制作了大量的玉礼器,包括玉璧、玉琮等。步入文明社会后,尤其是夏、商、周时期,制作了无数玉圭、玉璜、玉璋、玉瑁等礼器,玉礼器的历史久远,现代社会作为礼器的玉制品已经很少,随着年代的推移,许多玉礼器器形和形制已被人们遗忘了。

玉兵器

玉兵器存世的种类并不多,一般有玉钺、玉刀、玉戈和玉戚等。

玉钺,一般为深灰绿色不透明玉质,带有贝类遗骸沉积结构的蛇纹石,沉积层清楚。器面钻双孔,一大一小,小孔属端孔,大孔属背孔,皆为单面钻。此器既大且美,应为古代象征权力的瑞器。

玉刀,虽然属于玉兵器,但是也是重要的礼仪玉器。商代玉刀的种类非常丰富,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扁平的长方形,一侧为刀背,一侧为刀刃;另一种制成了带柄的形状。玉刀的纹饰既有朴素无纹的简洁之风,还有人面纹、兽面纹等华丽之风。

玉戈是商周时期比较重要的玉兵器。最早的玉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商周时期的玉戈应该是一种仪仗器。早期的玉戈形式尺寸都偏大,到了周代,一些体积很小的玉戈出现了,很可能是作为逝者口中的琀玉。

玉戚,是玉柄或王饰的斧,是作为礼器的玉兵器的代表,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有发现。

玉佩饰

古代很多祭祀器、兵器、生活器具都是由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钦诗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佩饰的装饰作用与玉带饰是一致的。一直以来,中国人对玉的喜爱有增无减,认为玉有君子品格、玉能养身热身。从考古发掘和传世实物看,玉佩饰最早可能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唐宋时期种类增多、已精细化和工艺化,但繁盛期应是明清两代,清代玉佩尺寸较前代更大,造型一般呈委角椭圆状或方形,图案琢磨细致规整。清代中后期,牌形佩显得日益厚重粗笨,图案内容呈现也更多样化

玉摆件

中国自古认为君子如玉,谦谦君子必与玉相伴。玉石文化和我们过历史文化一样悠久,它的精神被当做君子美德用来惊醒世人。所以在办公室、家中摆放玉石摆件,觉对是一件很有文化修养的事情。客商、亲友来到办公室或家中,一起赏玩摆件,聊聊古往今来关于玉石的趣事,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么。具有文化内涵的玉石摆件适合放在书房里,摆放在书桌或者书架上都非常好。摆件一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积不大,但一定要有所典故,梅兰竹菊,青松翠柏,这些都是非常富有文人情调的形态。还有一些万事如意、事业兴旺、招财进宝等寓意的摆件,寓意美好但文化内涵却少了一些。

玉陈设

玉陈设一般是指玉山子、玉屏风、玉景观和各种玉兽等较大型玉器。

最早的玉陈设就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跪坐玉人,最早的玉屏风始见于东汉,玉景观出现于唐代,瑞兽作为陈设玉也开始于唐宋时期。明清以后,各种玉陈设才大放异彩,巧妙构思、技艺精湛、体型硕大。

玉器皿

最早的玉器皿出现在商周时期,由于玉料要求较高,琢制难度大,隋唐以前的玉器皿较少。隋唐宋元时期数量有所增加。糟了,明代玉器皿大量出现,且品种繁多、雕琢细腻之后一直盛行,经久不衰。玉器皿多为日常生活用具,这些玉器皿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装饰豪华精致。

中国古代玉器皿分为:传统器皿,有瓶、炉、熏、尊、簋等;实用器皿,有酒具、茶具、餐具、烟具、杯、碗、壶、盏等;兽形器皿,如羊尊、鸭罐、兔尊、凤瓶、鸳鸯盒等。

玉器皿在商周时就有。由于玉料要求较高,琢制难度大,隋唐以前一直较为少见。宋元时期数量有所增加。及至明代,玉器皿才大量出现,品种繁多,雕球细致。到了淸代,玉器皿的品种、数量和技巧都达到鼎盛。

玉葬器

受鬼神观念和中华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人相信人虽死亡,但灵魂不死,而是去到另一个世界。他们还相信,灵魂永存遗体不能腐烂,因此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都认定玉能保持死者尸体不腐,从而大约在战国时期,渐渐形成一套丧葬用玉制度。葬玉,专指为保持尸体不腐的随葬玉器。历史上用过的葬玉主要有瞑目(包括面具、眼帘和眉)、玉琀、玉握、玉塞、玉衣等几种。西周甚至更早,玉覆面出现了,在西周相当流行。玉覆面的简化或者繁琐和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或者家境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玉衣,也称之为玉匣、玉柙;最早的玉衣起源于东周时期,汉代古人对玉衣最为狂热,河北省满城县刘胜墓出土了最为完整的金缕玉衣。直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下诏禁用玉衣,这种奢华的玉衣共流行了四百余年。

总之,我国古代制玉、用玉历史悠久,长期发展中形成玉制品繁多的种类和丰富的玉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放文化史和工艺史的重要内容,充分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